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淑珍 《考试周刊》2014,(77):39-39
<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究竟要学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归根结底是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构建  相似文献   

2.
赵联振 《中国教师》2014,(18):22-2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习得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大,在教学中利用语言习得来提高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  相似文献   

4.
沈海燕 《语文天地》2011,(1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然而在诸多素养中,最容易被语文老师忽视的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初中老师,总认为这是理科老师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然而在诸多素养中,最容易被语文老师忽视的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殊不知语文课对于发展学生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直接反映。它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写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9.
高华 《中国教师》2013,(Z1):178-17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勤华 《考试周刊》2014,(38):31-32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语言训练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落实到语言训练这一核心上。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呢?笔者认为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什么是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其中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展。""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展"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对应的便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相似文献   

13.
浅谈品味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要求.为什么要品味语言文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地说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知识的积累就是读书,然后对重要知识进行积累背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夏明华 《语文天地》2010,(12):135-1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琳 《青海教育》2014,(7):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抓住低年级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黄金期这一契机,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田云 《语文天地》2013,(4):23-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工具性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