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创造了一条著名的"草原岩画长廊"。它们用自己的智慧以岩画的形式体现了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对远古先民而言,岩画不仅是一种表达的结果,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
岩画断代是目前世界一大难题。笔者通过梳理已知的岩画断代方法,结合10几年的岩画踏查,认为判断中国北方新石器早期岩画的年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新石器早期岩画与旧石器晚期遗址相伴生,通过选择与新石器早期岩画伴生的遗址进行断代;第二,新石器早期岩画形制,简单的过于夸张,复杂的贴近写实,因此可以通过岩画的形制特征进行判断;第三,新石器早期岩刻画痕与岩石的色泽基本一致,从画痕与岩石的色泽方面也可以进行初步判断;第四,实验证明,新石器早期岩画的制作方法有研磨和磨制两种,可以通过还原岩画制作方法的办法予以断代;第五,考古类比学的方法可以准确判断部分岩画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流域及其支流的沿岸和大兴安岭森林之中,先后发现有分布广泛的原始岩画遗迹,原始岩画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利用原始岩画对绘画艺术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是一种有力的证据和独特的视角。本文结合前人对我国境内牡丹江流域的群力屯岩画及大兴安岭"交唠呵道"、"阿娘尼"等处岩壁画的考察及研究成果,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探寻其与鄂伦春族的文化关联性,对鄂伦春族存在原始绘画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非自足图象的操作 自足型图象的操作过程说明,岩画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在于把人类的生殖欲望(包括人或动物的生殖)外化为图象,原始的岩画正是将现实同化于自我意志的一种巫术工具。既然自足型图象以造型动作为巫术的手段,造型过程与巫术过程合一,图象本身的要素已经能够自足地完成一个生殖事件,那么,非自足图象则要以现实中人的动作施于完成了的图象,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巫术操作程序。一般来讲,非自足图象的巫术事件要由图象中的要素和现实  相似文献   

5.
岩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人类文化、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北方岩画主要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分布,数量众多且年代久远。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备受大众关注。本文以北方草原大兴安岭彩绘岩画为例,探讨北方草原彩绘岩画数字化保护的新趋势、新功能、新路径,对比传统岩画的展示方式,重点分析北方草原彩绘岩画线上专题展示路径与数据库建设工作,为我国北方岩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花山壁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自现世以来,就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各种考察和研究延绵不断,但由于壮族没有文字历史记载,因而对左江岩画的研究一直成为壮族历史研究最富争议的课题之一。从左江的地理状况、壮族语言、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再考察,认为左江岩画是左江土著壮族古方国为守卫边境,用巫术(左江壮语称为“芒”音am:)在国门上所设立的门神,这样的说法应更为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一,陈寅恪先生援引作反对李唐自称为西凉李■后裔的证据中“最强有力者”,我们认为恰好是李唐皇族为西凉后裔而必出于华族的强有力的证据之一。二,宗法制度见之于法律形式,若非自唐始,必定形于唐。三,李唐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基本上源于周礼。  相似文献   

8.
由两篇美学笔记组成.第一篇从氏族标帜、岩画、彩陶和青铜器图案谈原始艺术与图腾和巫术的关系,并由巫术图像来推论原始人的思维和信仰;第二篇则从画家社会角色的转换,文人心态的变化,来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论及院体画、文人画和商品画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阴山岩画看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蒙古高原的岩画是古代北方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的反映。从岩画中可以看出古代北方民族的原始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有功利性、混沌性、非逻辑性的特点。岩画也反映了古代北方民族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以动物为基础的人生本位,以氏族为基础的群体本位,以氏族宗教为基础的信仰本位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的岩画中,动物图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使我们把原始猎牧业文明中的巫术划分为狩猎巫术和丰产巫术,其主要对象仍然是动物,而且往往是以图象或图形的形态出现的动物。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说原始猎牧业文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双向性的,狩猎是人向动物传递巫术效力或能量的一种巫术操作形式,而生殖巫术则是动物向人传递生殖力的巫术操作形式,动物形象在远古文化和艺术中的显赫地位不仅来源于它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根源在于动物是生殖巫术的操作对象。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远古人类曾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扼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操突厥语诸民族原始宗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萨满教(现象)是“通过巫术时无生命的自然起调整作用”为目的的、具有实用性的巫术行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突厥、维吾尔(回纥)等民族的早期宗教(包括原始宗教现象和民族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观念为主和以建立政权为目的而产生的,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柯克腾格里(天神)为中心、乌玛依女神、地一水神等神灵的早期多神教——“腾格里教”。  相似文献   

12.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是汉魏唐宋僚人(僰人)、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化特质,揭示了岩画与悬棺葬之间的密切关系。岩画以丰富的化内涵,折射出都掌蛮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经济生活、化传统、宗教习俗诸方面的活动痕迹,岩画是都掌蛮刻画在峭壁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13.
岩画是古人类绘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其中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图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诸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乌兰察布草原舞蹈岩画,根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去表现当时人们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透视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象征符号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龚鹏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98-101
北方草原岩画从内容上分为生产生活岩画、舞蹈岩画、宗教祭祀岩画、生育岩画、符号岩画、征战岩画等,每一类岩画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岩画是通过岩石这一物质载体,经过刻、凿、划、画等技法,来反映人们生活生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以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象征意义反映人们的观念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5.
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原始先民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客体创造艺术形象时,就已经把他们对客体和事象的感知注入了其中;而原始宗教巫术,比起工具起源的历史的确要晚得多,但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毋庸置疑,原始艺术必然与原始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无数事实证明,原始巫术在原始艺术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具有浓烈的宗教巫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何以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牛作为西南地区常见的视觉形象,在岩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岩画可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和滇西北四个部分。沧源岩画是滇西岩画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描绘了包括人物和动物在内的数幅祭祀场景,在沧源岩画的动物图像中以牛图像最具特色。本研究以沧源岩画中的牛图像为起点,通过研究沧源岩画牛图像的类型、种类,并结合动物学、考古学证据,旨在探究牛图像在沧源本地文化中的特殊性,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河西走廊的肃南榆木山、嘉峪关黑山、酒泉马鬃山地区有大量的鹿图案岩画遗存,这些岩画是先民狩猎、放牧生活的实物反映,也印证了古代先民对鹿崇拜的表现。通过分析河西走廊鹿图案岩画的艺术特点和追溯鹿崇拜,进而揭示北方游牧民族的时代特征和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8.
大麦地岩画是由这一区域的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和部落创作的图形符号系统。从大麦地岩画中筛选屡屡出现的“■”“■”“■”这三种典型图形符号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符号具有和甲骨文相同的象形、指事的功能。因此将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与传统方法的结合运用于岩画研究中,对典型岩画图形符号与甲骨文字形进行相似性识别,可以突破传统释义的局限性,给岩画的释义提供新的媒介,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9.
巫术思想产生于人类石器无文字时代,是人类最初的思维阶段。岩画就是原始人类在思维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过程中的杰作,是原始先民思想感情的符号。舞蹈是原始人类与神对话的一种仪式,求平安和其他各种愿望,在群体癫狂中表达对神的敬畏。  相似文献   

20.
从科研项目中国岩画到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岩画是世界五大洲早期人类存留下来的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人类早期生活的连续性篇章,岩画表现的内容触及到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民族迁徒与兴衰等等方面。因为岩画是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