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拨雾看花     
[题目]学校正在举行一次科普讲座,整个礼堂坐满了人。其中,两人中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四人中有一个五年级学生,七人中有一个四年级学生,还有15位老师,整个礼堂中听讲座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2.
拨雾看花     
唐慧彬 《辅导员》2011,(1):27-27
【题目】学校举行一场科普讲座,整个礼堂坐满了人,其中两人中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四人中有一个五年级学生,七人中有一个四年级学生,还有15位老师,整个礼堂听课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杨慧敏 《广东教育》2004,(11):56-56
中国学校的家长会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学校一般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到时每个班学生的家长,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挤在自己孩子班上的教室,或全年级几个班的家长集中在学校礼堂里听班主任、年级长、校领导讲话。其中心内容不外乎是学生考试情况,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情况,孩子在全班、全年级的排名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也会指出整个班级主要存在的问题。个别  相似文献   

4.
宋亮 《教育》2010,(8):36-37
2010年6月14日是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暂定名)的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程度)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的日子。让这所“学校”的主办者没想到的是,来报名的家长多得出乎他们的预料。  相似文献   

5.
新接手一个二年级班,就了解到班里的刘某在一年级的时候爱和同学打架,家长经常找到学校,有时甚至找到校长那里,上课时小动作特别多,课下经常把小虫子之类的小昆虫放在女生的文具盒里,吓得人家大哭大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是出了名的“刺头”。我想,我的班主任工作应该首先由他入手。  相似文献   

6.
拨雾看花     
【题目】学校举行一场科普讲座,整个礼堂坐满了人,其中两人中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四人中有一个五年级学生,七人中有一个四年级学生,还有15位老师,整个礼堂听  相似文献   

7.
邹兴平 《新课程研究》2007,(3):56-56,54
一次,九年级学生A某与八年级学生B某发生争执,A某回家给家长告状后,A某家长把B某打了。B某告诉自己家长说自己被打了,B某家长就在本村请了10多人,赶到学校,把A某家长打得头破血流,晕倒在地,学生被吓得胆颤心惊,公安人员及时赶到,依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小学三四年级传统上被称作中年级。和一二年级相比,孩子对学校的环境、要求等已经完全熟悉,适应问题不复存在。和五六年级相比,他们还没有直面升学的压力。因此,在“熟悉”和“习惯”的感觉之下,三四年级孩子的教育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即使重视,家长也可能感到缺乏明确目标,不知从哪儿入手。  相似文献   

9.
傻瓜妈妈     
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这天,礼堂中挤满了孩子们的家长。获奖的小朋友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我应邀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10.
傻瓜妈妈     
小世 《良师》2011,(11):41-41
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这天,礼堂中挤满了孩子们的家长。获奖的小朋友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我应邀过去采访。  相似文献   

11.
王燕 《班主任》2014,(12):34-38
【教育背景】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我所带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生活在寄宿制学校里,经过一学期初步适应学校生活之后,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经我的观察和课前调查,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不会管理学具的问题。虽然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与家长一起沟通过"在铅笔上写名字的方法",但时间一长,大部分家长忘记了要求,孩子也没有掌握自我管理学具的方法,因此常常出现:  相似文献   

12.
怀念恩师     
我在村小上学的时候,学校很小,只有几间简陋的破瓦房,没有围墙,也没有操场,每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组成一个复式班,五六年级必须到四五里以外的辅导完小就读。记得当时学校的老师很少.难得来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就是有也往往呆上一学年就再也不见人影了。  相似文献   

13.
6月8日是弗吉尼亚公立小学暑假前的最后一天,从这一天起到8月底,孩子们将会享受一个长长的暑假。在学期结束之前,学校举办了期末颁奖典礼。因为五年级是毕业升中学的年级,他们会有正式的毕业典礼,家长都会出席,所以五年级的活动是单独举行的。学校考虑到家长出席的人数、学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张永飞 《教育》2011,(11):28-28
29岁的宫新羽是山东省聊城市某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2009年2月初,宫新羽所在的学校由当地教育部门倡议并主持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宫新羽最初的意识里,这个所谓的委员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鸡肋”。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3,(7):81-83
新型家访,从文化差异的相互了解,到好习惯的栩互学习,满足了家长的需要。我们要给予家长的是他们参与现代教育的话浯权。家访是学校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如我们学校的制度规定:一年级要普访;二到五年级要循访;寒暑假要指标访:突发事件要特访;特别的学乍要关爱访等。  相似文献   

16.
丫丫 《师道》2012,(2):13-13
媒体报道:南京市六合区大圣小学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们中午在学校吃饭.学校除了一年级的孩子外.二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午饭结束后都会被学校安排轮流值班洗碗。一些家长表示,孩子还太小了。要在学校参加这么重的劳动不可思议。洗那么多的碗后.袖子都弄湿了.孩子们受凉感冒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朋友说,台北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写了篇主题为“母亲”的作文,第二天在学校礼堂举行获奖作文朗读会。出于好奇,我去作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喂,听说那位卷头发的小男孩是从国外来的耶!"许多家长和小朋友纷纷议论着。去年9月1日,东莞东晖学校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报名的家长和学生,校园里人声鼎沸,非常热闹。然而,更多的家长则聚集在一年级三班周围,好奇地瞧着教室里坐着的那位卷头发、大眼睛、高鼻子的小男生,他来自菲律宾,父母均在东莞工作。一年过去了,他在东晖还好吗?  相似文献   

19.
张文 《家长》2010,(8):15-16
转眼间又到了9月,正是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学生入学的时间。家长究竟应该为孩子选择全日制的普通学校还是寄宿学校,是许多新生家长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请跟我来     
本文可以称为本刊刊发的《教一年级的日子》(2005年1、2月合刊)的姊妹篇,个别段一落稍有重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形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校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常丽华老师从去年开始教一年级,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周起,她就针对教育问题给家长写信,主题是“请跟我来”。这种对家长的引领,不是下命令,不是简单的点名或训话。而是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注到唤醒和点燃上。这些信产生的作用,使我们想到了志同道合、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语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