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本文认为,修辞学的性质,是修辞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代修辞学要繁荣发展就得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文章结合郑荣馨先生《〈修辞学的性质新论〉质疑———与骆小所先生商榷》①一文所持的修辞观,分析论证了以理论研究和运用研究的有机统一构成学科价值的现代修辞学,并非纯修辞学。它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属于大语言学而不属于纯语言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2.
李静 《现代语文》2009,(3):75-75
修辞学是一门集理论、应用、艺术为一体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教人怎样说话,能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修辞学者,乃研究辞之所以成美之学也。”“所谓修辞学,实即研究如何修饰文辞、使能充分地美妙地发挥作者情意的一种技术。”由此可见,修辞学是装饰语言、使其变美的学科,是介于语言学和美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审美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深层修辞和表层修辞理论是骆小所在他的专著《修辞探究》中首次提出来的。深层修辞理论的提出对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修辞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深层修辞辞面和辞里具有离异性,它具有对语法的偏离性,对客体描写的变异性,词语使用的动态性,它负载的信息是潜在信息和美学信息,具有空灵美、弹性美、神韵美。深层修辞属于艺术科学,它不属于纯语言学,而属于大语言学。  相似文献   

4.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语言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台的产物。同时又与社会学、心理学、修辞学、语用学等有密切的联系。医用语言学不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问题,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同医学的关系,考察语言在治疗实践中的作用,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故医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东洋美辞学——先介绍日本美辞学,再介绍中国美辞学。提到中国美辞学的变迁,他认为《诗》六义是修辞思想的萌芽;继分别论述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宋陈骙的《文则》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元陈绎曾的《文筌》、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以及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等各时代各一、二部有关修辞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通过语言学转向而对机械论的批判,强化了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理论的表述,语言学转向为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语言学转向出现了对形式化的逻辑分类和理性分析的过分强调,影响了人们对特定语境中的语义的阐释。作为研究传递较佳信息学科的修辞学自然就引入科学的研究,把科学的建构、证明和陈述看作是语流中和情境中的语义的确定和修辞的转义。伴随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协调和互补,修辞学自然地被引入到各门学科的广阔领域,促使了修辞学转向成为科学发展的选择。语言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其实就是各门学科研究方法的转向,是语言学和修辞学的理论在各门学科中的具体运用,从学科理论转为方法研究。从语言学转向到修辞学转向的过程中,也促使了修辞学打开山门,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修辞学繁荣的今天,修辞学研究也步入了种种误区:如主张语法修辞结合,主张言语风格、语境、公关语言、言语交际等要从修辞学中分化出来,主张搞纯修辞学。这是由于对修辞学的性质认识不一致而造成的。文章指出,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修辞学属于大语言学,而不属于纯语言学。要进一步繁荣汉语修辞学,必须在修辞学界开展一场修辞学性质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9.
修辞学研究突围:从倾斜的学科平台到共享学术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修辞学一体化于艺学/哲学的学术平台,现代修辞学归属于语言学的学科平台。由-于这是一个倾斜的学科平台,定位在语言学学科框架内的中国修辞学,基本上或极少拥有语言学的共享资源。基于学理和应用的双重考虑,本主张修辞学突围,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交叉于多学科的共享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一般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待修辞学,把修辞学归属于语言学,这种观点与西方学术界的看法大相径庭。语言学与修辞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学科构成。但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关系相当紧密,研究的范围也有诸多的交叉重叠,确实很容易把两者混同起来。本文尝试换一个角度——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语言学,考察当代语言学对修辞学的影响,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修辞学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修辞学研究在新世纪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希杰先生的<模糊理论和修辞>最早倡立模糊修辞学.他深入阐述了准确和模糊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明确辨析了模糊修辞学中易混淆的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学科形成奠定了学科术语的基础;初步构拟模糊修辞学的理论框架,积极有力地促成了模糊修辞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修辞是指编码,随意改变其含义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修辞学丧失自身特征。修辞学以揭示编码规律为己任,但不等于无需研究解码,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是两码事,后者覆盖面总是大于前者覆盖面。接受修辞学概念可以成立,但是作为修辞学的下位学科,应当把落脚点放在编码上。  相似文献   

13.
詹安泰《论修辞》一文,引入现代修辞学研究方法,强调修辞目的和效果,一改词话玄妙莫测的叙述方式,创立"别是一家"的词体修辞论。以情感的传达和修饰作为修辞的根本,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试图化解技术词藻与词心词情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以"学词"为基础的"大词学"观,由此发展的艺术风格论也成为当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4.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是语言学大师,自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已载入史册.然而,学界对吕叔湘在修辞学领域所做的成绩则少有人研究,虽然几部修辞学史中都提及他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但往往评价得很不到位.事实上,吕叔湘在修辞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语法、修辞的互释性研究,二是对修辞本质、修辞原则以及修辞学研究范围等本体问题也有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修辞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大学修辞教育更是修辞教育的主战场,具有实用修辞社会化、传统修辞现代化、学科体系开放化的特征。美国大学开办修辞教育的经验,对拓宽我国修辞教育的研究领域,建构完整的修辞教育体系,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修辞研究可分四个历史阶段 :创建期、缓慢发展期、普及期、革新期。其主要成绩是 :构建了修辞学理论体系 ,修辞观念不断更新 ,学术争论不断深化 ,重视修辞学史研究。存在问题是 :继承古代修辞学传统不够 ,对方法与方法论不够重视 ,修辞学领域有向外扩展趋势。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修辞学 ,建议 :重视修辞学理论建设 ,创建修辞学流派 ,建立或完善各分支学科 ,扩大修辞学刊物阵地。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需要重视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更新研究方法。但是应当告诉新的修辞现象的发现、收集与研究。修辞学的对象可以、也可能是模糊的。但是修辞学不能是模糊的,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不能是模糊的。而模糊的修辞现象,修辞学研究者应当采取精密化的方法。修辞学是大有可为的,也是需要花大气力。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埋头苦干,潜心研究的人。  相似文献   

19.
字谜和汉字修辞都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表现形式主要有: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字义修辞。字谜在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修辞性能,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字形修辞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以字形(含汉字的形体、标点、图符等书面因素)为修辞利用的材料,把字形修辞归入积极修辞,认为字形修辞有独特的功能。从整体上看,字形修辞理论是《修辞学发凡》修辞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修辞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