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信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就需要采用高效的信息采集工具实现信息采集的智能化,自动的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处理。本文笔者以系统的开发背景着手,分析了信息采集系统的特点,为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2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电力信息发电、输送以及配电用电双向流动的重要前提。传统的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效率较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在不断的进步。针对用电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用电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研究了用电信息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费用智能控制技术、用电信息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电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玻  彭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184-192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企业诊断信息智能采集模型,为服务企业智能诊断系统设计奠定基础。对比分析服务企业各诊断主题现状、流程、存在不足及诊断情报收集状况,为服务企业的诊断构建情报智能采集模型。模型整合诊断信息搜集的基本流程,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服务企业诊断情报的收集、处理、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增加情报采集的协同性与智能性,实现诊断情报知识获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分析,将数据挖掘、特征识别等技术应用在企业诊断信息采集方面是提高企业诊断智能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诊断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DSP的远程康复信息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信息采集系统速度控制为例,对模糊控制器的构造以及控制规则的建立做了重点分析和设计,实现了远程康复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控制,并且系统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5.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时,一定要先做好水利规划,它不仅是水利工作开展的基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以及信息海量性,因此在水利规划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提升水利规划工作的管理成效,同时还能提升规划设计整体水平,进而保证水利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文章对现阶段在水利规划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以下功能:一是远距离抄表,二是在线监测,三是远距离送电,四是远距离断电,五是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六是自动与营销系统相连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这也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原因之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而且减轻了用电信息采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信息采集率较低一直是困扰电力企业的一大难题,电力企业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14)
以某110k V变电站为代表的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的投运,带来了南方电网电站运行方式的巨大变革,实现了智能变电站内部数据信息采集、传输以及处理等过程的全智能化。但是二次设备的检修依然多数依靠计划检修的模式,对于设备的运行状态仍旧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进行,二次状态评估与检修技术发展任重道远。本文就智能电站二次设备状态评估和检修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某智能电站二次设备状态评估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涂波  王忠民 《情报杂志》2005,24(3):48-49
随着Web信息的急剧膨胀 ,它需要高效的信息采集工具来完成信息资源的采集。智能化Web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对Web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分类 ,并对信息搜索和浏览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以及"工业4.0"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亟需摆脱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的传统三维建模方式,研究新的大规模三维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应用模式.同时,从互联网电子地图到各级测绘部门数据中心,积累了海量的全景数据,这些数据仅用于浏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实现全景影像量测技术,既可降低移动数据采集成本,也可以部分替代三维模型实现真三维应用.因此,研究全景影像三维量测与建模技术,建立新型全景+GIS系统架构,对于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应用,促进国产设备研制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庞云 《科技风》2013,(23):17-17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了使智能楼宇的信息集成度越来越高,必须实现弱点系统集成化。弱电系统集成不仅有利于增强建筑物的智能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相关信息的处理与采集效率。本文主要分析智能楼宇的弱电集成设计,为建筑物日后的弱电系统集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便捷式和智能化操作系统是当代机器设备的发展潮流,而对于医疗设备,研制一款能自行检测人体健康指数的监测系统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协议的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WI-FI具有成本低,功耗小,可靠性高,远程控制性能好,组网方式灵活等优点,是一种使用很广泛的远程距离无限通讯技术。该系统能通过WI-FI无线传感网络将采集到的人体生理信息参数发送到信息控制终端进行处理和现实,同时结合紧急报警功能,符合人们对健康护理家庭化、智能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油气集输的过程中,对于控制系统有着很重要的要求。在改变了以往人工操作的模式,现有的智能化操作平台可以在集散系统中利用人机交换的模式对输送系统起到关键的控制。在利用可控式操作系统中,对于数据进行采集,并经过数据的处理后得到油气采集的安全信息,这套操作系统不仅能起到系统监控的作用,还能用于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的效果。在本文中,详细的介绍了油气集输站中的监控系统,对于系统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更好更加合理的解决油气输送的的问题,提高了输送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类型,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实现不仅有利于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于保障电气工程工作运行质量效率、促进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意义和影响。本文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概念特征以及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优势等分析基础上,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推荐系统中顾客信息的隐式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有辉  高琳琦 《现代情报》2006,26(11):10-1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个性化推荐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基础是采集能够反映顾客偏好的信息。本文通过分析将隐式信息采集方法应用到个性化推荐系统中顾客信息采集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点击、停留数据统计的个性化数据采集方法.井基于Ajax技术给出了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电能信息采集技术是一种综合信息采集技术,其在电能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加强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发现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电能信息采集技术在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并介绍了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用户类型,总结了电能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旨在为提高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以达到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合理使用电力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作为企业的本质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不同,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而且对于用电客户实时查询数据也是极为便利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然后结合其功能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用化进行效益分析,希望能为电力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9,(11):34-35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领域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发展,即通过信息传感识别将养殖环境信息进行采集,经由计算机网络进行计算和处理工作,实现对于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检测体系,并进一步外接环境调节模块,实现对饲养环境的实时监控调节,营造高契合度的畜禽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兵 《科学中国人》2014,(8S):103-104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现代建筑中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智能化社区的建设中,实现家具设备和家居信息的自动化。本文在考量智能化社区建设原则的前提下,从智能化系统应用示范设计和扩展项目两个方面进行社区系统设计,并结合社区智能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智能化管理方案,以实现智能化社区建设人性化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得变电站的一次设备也逐渐的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效率,还实现了更好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但是,在现代的电气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当代社会的大数据、智能化以及虚拟化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网络技术逐渐被可以进行编程处理的软件定义网络,即SDN网络技术所替代。由于这种SDN网络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网络环境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编程定义,从而满足特定互联网协议的需要,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互联网应用过程中的灵活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