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幼儿家长、幼儿园保教工作者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教育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拥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已有研究成果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意义及其理论认知、主要影响因素、培养途径等方面取得了指导性的成果;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集中在饮食、睡眠习惯、个人卫生等三个领域;幼儿的告状、攻击、哭泣、同伴冲突等行为是在其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教养实践中应区分家庭和幼儿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并有效的利用环境,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感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午睡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下午的学习生活.然而,幼儿在园午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午睡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幼儿教师管理午睡的方法,合理调整幼儿园午睡时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是儿童玩耍、学习、生活的场所,幼儿园所处环境及幼儿园教室内外环境都对幼儿教育及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常规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幼儿一些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些适合他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并从幼儿身边小事出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幼儿,有两大特点:一是智力发展好,知识面广;二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即生活习惯不好.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过于注重对幼儿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差,我们应抓住幼儿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让幼儿的生活井然有序,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为此,针对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通过对本班孩子现状调查,了解现阶段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阻碍;二、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进餐作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幼儿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然而,有一部分孩子在家并不是独立用餐,也就谈不上有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进餐环节,抓  相似文献   

8.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对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保持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巩固良好生活习惯的成果.同时,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上不懈努力,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9.
邓平 《文教资料》2013,(2):149-15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文从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入手,试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分为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对幼儿提出适当的期望;趣味教育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视细节;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的健康教育应该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稳定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育大纲》和《纲要》我们把在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与培养分为以下几方面:1.如厕习惯:提醒幼儿及时如厕;允许幼儿按需要大小便;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按顺序如厕并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便后洗手。2.盥洗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  相似文献   

12.
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幼儿肥胖会引发很多疾病,甚至连幼儿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让幼儿健健康康又不当"小胖墩"。  相似文献   

13.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要求,安全教育从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等方面入手,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利用生动的生活和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开展安全讲座活动,让家长参与,家园配合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通过安全教育的具体活动,让幼儿获得有关安全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懂得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意识,从源头上真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 ,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 ,莫不需要教师、家长倾注温情 ,付出心血。因为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孩子来说会终生受益现代生活实践证明 ,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需要从幼儿时期就S进行培养。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需要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家长必须掌握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 ,本文拟结合实际就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和养成谈一点个人意见。一、幼儿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过程中需遵守的基本规则,具体包括教师对幼儿在盥洗、进餐、睡眠、喝水、如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而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契机。以往常规教育方法注重教师在教育中的外在强化作用,幼儿依据教师的指令行动,很难建立内在秩序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开展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调动其运动的兴趣。户外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园户外大环境的创设策略,即充分利用资源,拓宽户外大环境的空间范围;重视材料投放,丰富户外大环境的内容;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户外大环境创设的主人,进而从开展自主游戏、体育活动、劳动教育等角度分析户外大环境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规程》指出:“幼儿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从创设环境、榜样示范、教育培养等各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其教育目的。”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展示美的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并始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多罗西·劳尔指出:“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幼儿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具有信心等等”。可见,…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进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日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尤为重要。而当前,幼儿在进餐习惯方面普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幼儿进餐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生活活动,主要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指导幼儿生活活动,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自理能力,我们运用图示法,为幼儿创设情境,指导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图示法就是将生活活动的某一具体目标、内容,设计成相应的图案、图表等,让幼儿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图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便于幼儿领会,利于幼儿记住,从而更好地落实生活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此,…  相似文献   

20.
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指以幼儿身心特点为基础,针对幼儿的生活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引导幼儿的健康、良好发展。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常规与随机、环境与氛围、游戏与互动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幼儿健康生活养成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