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娱乐至死”、“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绿色收视率”是有关电视的三个热门话语,前两者遭受到强烈批判且在批判基础上,出现了“绿色收视率”说法并得到普遍响应与赞同。但细一推敲,笔者认为前两者犯了过于夸大与片面化毛病,而后者只是概念上的新瓶装旧酒而已。因而,有必要来对其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2.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3.
刘进 《新闻界》2007,(1):71-72,17
中央电视台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理念:“重视收视率、收视份额,但对收视率、收视份额不是绝对化,不是单一、片面追求收视率,更不是所谓的‘收视率为王’。央视作为国家台承担社会导向义不容辞,在去年的一年改革中,在‘绿色收视率’的指导原则下,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央视上上下下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娱乐至死"、"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绿色收视率"是有关电视的三个热门话语,前两者遭受到强烈批判且在批判基础上,出现了"绿色收视率"说法并得到普遍响应与赞同。但细一推敲,笔者认为前两者犯了过于夸大与片面化毛病,而后者只是概念上的新瓶装旧酒而已。因而,有必要来对其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5.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胡忠青  萧志峰 《今传媒》2006,(4X):13-14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收视率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最早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并非是要抹杀收视率的所有积极意义。收视率的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矛盾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导向间的矛盾、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形成矛盾、与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间存在矛盾。文章从受众心理和方法学上对收视率进行批判。认为应该全力促成“收视率”样本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分众定性研究。文章不认同“收视率”对中国电视的绝对统治。如果“唯收视率至上”,事实上是放弃了对文化理性的追求,放弃了对人文艺术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广电媒介产业化进程中,收视率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收视率“万恶之源”的讨论以及“抵制低俗,创绿色收视率”的呼吁.更是彰显了收视率对于广电媒介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本文试对“绿色收视率”内容构成的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和受到热棒,反映了社会对目前电视节目片面追求收视率引发的“文化空壳”现象的忧虑。实现“绿色收视率”理想要先解决好以下问题:科学准确把握收视率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培育媒体优秀经理人;政府努力为电视媒体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3.
时统宇 《视听界》2007,(5):108-108
“纸馅包子”露馅不久,在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培训班讲课时,我说到为什么会有“纸馅包子”?万恶之源是收视率!大家还给我鼓了掌。  相似文献   

14.
“绿色收视率”——满意度与收视率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视率作为电视广告投放和节目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告主和电视台的重视。与此同时,电视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只重视收视率、不重视满意度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提出的“绿色收视率”实质上就是将满意度融入到收视率中,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解决单纯重视收视率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收视率”概念和内涵的梳理,进一步分析这个概念的提出将在我国电视实践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探讨实施“绿色收视率”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肖键 《新闻界》2006,(4):100-101
中央电视台在2006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央视认为绿色收视率是一种能够形成品牌持续增长的收视率。其概念的中心原则是:不唯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追求绿色收视率的媒体,既要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坚守品位,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品牌价值。①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媒体或某一媒体的特定节目,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对…  相似文献   

16.
何勇 《新闻前哨》2005,(11):1-1
近日,喜欢实话实说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再次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电视台把收视率当成命根子,作为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能力的首要标准,使一些主持人极力迎合低俗之风。  相似文献   

17.
王璜 《声屏世界》2006,(11):59-60
提到“绿色收视率”,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绿色GDP”的概念。目前,在我国现行的GDP指标中,记录的只是经济的正面效应,其实GDP中还包含着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破坏的部分,因此我们提倡绿色GDP的概念就是要减去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依此类推,“绿色收视率”就是指要从现有的收视率中扣除对资源消耗和对社会氛围的破坏因素,即要考虑到对民风、社会风气、国家政治稳定各方面的正面推动和维护作用。“绿色收视率”的提出,就是对原来唯收视率行为的反省,是站在更高的战略上审视电视台的经营问题。第一,“绿色收视率”为电视台要做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8.
黄和节 《当代传播》2008,(3):108-110
收视率为什么从“科学化手段”演变为“万恶之源”?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把所有可以证实的社会生活侧面都尽量简单化和量化、把无法证实的社会生活方面置诸不顾”的管理思路。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剖析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从业者与电视节目评价价值系统重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绿色的内涵:重建受众精神生态有学者认为“人类心灵的空间本也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因此,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心灵的绿化。“绿色收…  相似文献   

20.
尽管收视率不代表一切,甚至有人说它是万恶之源,但收视率却是衡量一个电视栏目影响大小的重要指标,甚至是第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