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独立探索知识,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主性发  相似文献   

2.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指固有的、现成的知识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只有对政治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认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并积极倡导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要“授之与渔”,其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呢?一、小组教学——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以往教学中横成列、竖成行的“秧田式”座形排列,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配角”和“听众”。鉴于目前各校趋于小班化、学额减少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所谓“素质教育”,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教学目的呢?这就要求老师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恐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了。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2007,(9):37-39
对于总是为自己评课说课的教研员。一些老师常常会在背后说:“你来上节课试试!”而许多地方教研部门对教研员“下水”所做的规定。又引发了种种争议。我们常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教研员该怎么指导教师更好地“渔”呢?教研员是否需要“下水”,亲自捕鱼。做到“渔以授之”呢?如果教研员需要“下水”,那么“下水”为了些什么?教研员又该如何下水?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许能帮助我们破除在教研员“下水”问题上的一些误解和情绪化的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持续终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9.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这是教育行家们早巳形成的共识。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学什么,是我们教育工作应努力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也是新课标着力倡导的。现在,我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11.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了一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的智者。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交际性和学时的缺少,“课前预习”在英语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指导中做到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韩文 《考试周刊》2013,(83):27-27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课前精心设“教”,而忽视了要精心设计“学”,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授之以渔”,安排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研究讨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15.
黄凤新 《广西教育》2009,(25):15-16
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与其给他现成的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即学法)的指导呢?  相似文献   

16.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在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的是“学会自主学习”,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本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林卿 《小读者》2012,(10):34-35
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语文的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