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是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师的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而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力,才能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观察能力,应具备如下三个方面: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是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师的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而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力,才能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观察能力,应具备如下三个方面: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 1、迅速而准确。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兴趣、情绪、心  相似文献   

3.
九年制义务教材生物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培养的方面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中的自学能力等。下面根据大纲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看法。观察力,是指通过观察活动.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观察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能力。观察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好坏,还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生物教师,更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我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教师的良好心理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主动知觉有关对象的能力。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它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学生,而观察则是教师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具备了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才能善于从学生的外部表现和眼神、动作、姿态等各种细微的变化中觉察学生,了解学…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教师心育能力差,以致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不到培养,甚至损害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心育能力是一种结构复杂、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一般心育能力和特殊心育能力。一般心育能力是指培养学生一般心理素质(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情绪情感、意志力、个性心理特征等)的能力。特殊心育能力则是指顺利进行特殊心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心育课…  相似文献   

6.
中学化学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外,还应具备优秀健全的教育技能.此处所说的教育技能并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育技能,它是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其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全面了解学生,是指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学生心理规律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质量,智能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情况的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54):155-156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学生心理品质指的是学生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根本特点,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及如何完善这些心理品质,才能释放出自己的内在潜力,尽早成才。 一、学生认识品质的自我意识和完善 学生的认识品质是学生应具备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学生对自己认识品质的意识和完善,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学生的观察力,是学生的有意知觉的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就会客观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它在  相似文献   

9.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认识能力应达到何种水平,这对他今后继续升学或在工作中自学影响极大。它也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学生的认识能力指的什么?衡量它的标准是什么?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五十年代末曾提出,学生的认识能力主要指:(1)掌握教材和补充教材的能力;(2)观察力;(3)独  相似文献   

10.
观察能力是指通过观察活动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观察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能力。观察力的高低,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优劣,还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高玉燕 《考试周刊》2009,(48):27-28
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力也很弱。因此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功。教师的观察力是一种综舍性的能力.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能获得的,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力: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能力:有目的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2.
于春慧 《成才之路》2009,(19):36-36
数学能力是指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数学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数学意识的特征水平。数学能力的构成有五大部分,即数学观察力、数学记忆力、空间想象力、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化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决定着学生个体学习过程效率高低和学习结果的优劣,是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具有决定意义的素质条件及主要标志。学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应注意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指因某种任务或兴趣的需要,经过观察活动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对观察力的培养可以着手于学生观察力品质、观察力的方法、观察力的习惯三个方面。注意是指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占优势的指向性心理活动。在注意力的培养上,教师要做好两…  相似文献   

14.
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入手,继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社会活动能力。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力因其成长的年龄段、社会接触面、社会交往、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中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持久性明显增强,精确性明显提高,概括性增强。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材料“诱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利用课本中…  相似文献   

15.
实验教学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潜在的创造能力,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综合、抽象、概括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诸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余时间能自觉地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1培养观察能力课堂观察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基础,引导学生经常积极主动有目的、有意义地进行观察,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刚开始进行实验教学,许多学生看实验是看热闹,毫无目的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教学中按照自然实验…  相似文献   

16.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单一的能力,不是以某种活动顺利地进行,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探索教学规律,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在基础知识训练中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知识基础与智力水平均有差异,思维特点也不同。首先对一些基础知识(如口算、速算等)在会算的基础上提出速度要求,有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如10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读题,学生复述,并直接说出得数,或者出示卡片,让学生只看一眼,直接让学生说出得数,使学生见题如见得数,培养学生对数字特征的敏锐观察力。口算不仅培养智力,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70÷35=2,那么700÷350=2,7000÷350=20;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学地理教学指导思想的拓展,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过去在地理教学中比较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地图.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图.”不断的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所谓地理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特别是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能力.地理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对地理仪器实际操作.地图的绘制和应用.地理观察能力是指阅读和分析地图,进行城乡地区实地观察调查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地理能力的培养应注重读图.善于读图,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大致可分为6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因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力就是人们全面、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迅速而敏捷地捕捉事物的各种特征和细节,并有认识和掌握各种新鲜事物的永恒热情。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从图表中  相似文献   

19.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小学生作文,头脑中应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而这些感性表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有赖于观察获得的.可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只凭  相似文献   

20.
教育工作是个极复杂细致的工作 ,班主任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活动 ,将学校教育计划贯彻好 ,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应具备的素养是多方面的 ,除政治素养和知识素养以外 ,还需具备一些特殊的能力 ,这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应善于观察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 ,科学发展史证明 ,一切科学成就都离不开观察这个要素。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班主任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那么他就很难全面了解他的学生 ,就难以抓住学生中的多种动向 ,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俗话说 :目有所见 ,心有所念 ,行有所动。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