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略结构是语言“表征经济”的体现,英语VP省略是省略的一种。这种结构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严格与松散释义歧义、局部性条件、删除性效应。这三个特征都受平行原则制约。  相似文献   

2.
省略介词宾语是古人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省略介词宾语后的句子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但有时古汉语介词宾语省略后,也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3.
邓民 《现代企业教育》2009,(14):154-155
汉语同音省略是语言经济性的产物,同时也有王希杰提出的复合词也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一致性造成了同音省略,而它的不一致性会导致省略后产生歧义,本文从语音、语法、语义几方面对同音省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汉语并列句中的NOC结构和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及淘汰效应。这三个特征是英语等其他语言VP省略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三个特征,可推断汉语中存在两种类似于英语VP省略的动词短语省略形式:一是NOC可以分析为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二是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  相似文献   

5.
省略介词宾语是古人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省略介词宾语后的句子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但有时古汉语介词宾语省略后,也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省略不仅可以使语言简洁、精炼,使语篇前后衔接,而且还可以达到多种文体效果.但如果省略现象频繁地出现在口语、书面语中,由于省略现象自身的歧义问题,就会给听力理解中的语言解码造成负担,使理解更加困难.文章试图从语法结构、语境和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来对省略进行恢复,从而达到听力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徐紫云  王琪 《江西教育》2006,(12):23-23
省略是现代汉语中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学界把省略分为结构省略(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出现)、语义省略(应该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和语用省略(通过语用环境产生的省略)。这一观点开阔了我们研究的视野,但在具体运用时,却没有很好地结合已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省略的目的是获取语言使用的经济效益;作用是使上下文衔接紧密;理据是功能语法的信息结构理论;原则是不产生歧义。省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根据上下文进行省略;一是不根据上下文进行省略。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省略的目的、作用、理据、原则、及其分类。此项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界定英语省略的内涵,获得语言使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李来荣 《考试周刊》2009,(26):133-133
省略现象在英语中很常见。它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的信息,使上下文衔接得更加紧密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在不造成歧义的条件下可以适当省略。本文主要阐述了省略中的分句性省略。  相似文献   

10.
谢奎金 《中学文科》2007,(10):23-25
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和行文连接的一种语法手段。英语省略只要不损害语法结构或产生歧义,应坚持能省则省的原则。英语省略分语境型省略、情景型省略和语法结构型省略三种,广泛应用于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和从属结构中。省略的结果是句子成分不完整,甚至整个从句被省略,给理解带来干扰,尤见于特殊疑问句的答语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