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能,显示出巨大的生态伦理价值,本文从探索"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出发,寻求"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儒家生态伦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比较:一、"天人合一"——儒家生态伦理的核心理念。二、儒家"人的伦理"到"生态伦理"的推演:一种思路是将"仁"视为天道与人道共有的德行,从而直接导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另一种思路则由"天人合一"中所包含的人际伦理关系来层层导出生态伦理。三、"乐山乐水"——儒家生态伦理的情感。四、国外学者关注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3.
安成林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45-46,6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体系不断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近代在保护生态自然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问题的热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仍彰显着它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以"仁民爱物"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理念,以及"万物有生,万物一体"为基本原则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和谐社会、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渊源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从哲学论、价值论、行为论三个维度可以勾勒出先秦儒道"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架构。深入挖掘这一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传统的伦理思想,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今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举措中有必要探索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去探究儒家的生态伦理脉络。“仁民爱物”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他们从人与自然相依存的角度,审视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与“仁民而爱物”的伦理精神,以及孔孟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孟生态伦理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尤为可贵的是,孔孟都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乾坤生成观决定了"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对"天人合一"观所进行的生态伦理思想的阐述和完善,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基础。认真解读儒家文明的精髓——天人合一,反想我们所走过的路,有助于我们在人类文明建设的征途上走得更为平坦和顺畅。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孔子、孟子、苟子等儒家学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进行过深入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理念。充分挖掘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资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智慧的部分。"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天人一体,高扬宇宙生命统一论,坚持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具有独到的深刻思想内涵的哲学命题,它所具有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值得我们在审视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时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1.
深生态道德是在深生态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以道德价值为评判标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研究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行为与保护生态整体性的相关性,从而形成指导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态行为的准则。开展对深生态道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也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创建,对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安全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实施的重大策略,不仅需要经济、技术、伦理道德的支持,尤其需要教育的直接支持,因此教育在支持生态安全建设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生态教育和道德教育构成为生态安全教育的时代内涵。构建生态安全建设体系应在提高个人素养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是指平等和谐的生态道德,并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和生态环境改善为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它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伦理规范,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的解救,要从生态角度论精神重建和精神角度论生态恢复相结合入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科技万能和科学有罪的观点,树立科技有限、科技中性的认识观;必须弱化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必须遏制人的贪欲,张扬生命的诗性,建设经济、社会、自然、精神协调发展的明;必须探索精神生态和生态精神的良性互动,创建有关自然美、精神生态与生态艺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良知观、生态自我观和生态取用观四个方面,生态价值观具体体现为存理去欲,生态良知观具体体现为生生不息、知善知恶和真诚恻怛三个方面,生态自我观具体体现为万物一体,生态取用观具体体现为取用有爱、取用有序、取用有度和取用有养四个原则。王阳明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给我国生态伦理学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企业生态伦理是近年来研究企业文化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企业文化"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通过对企业生态伦理意识及企业与生态文化结合意义的剖析,在企业文化构建中旨在树立企业的正确生态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进化论与现代生态学为学理基础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在价值取向上的首要特质是生态整体主义。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与深层生态学被喻为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的三驾马车。在生态危机纳入全球视野的国际背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内环境下,梳理与阐释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诉求旨在为探寻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提供可能的学理思维借鉴与实践操作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生态旅游中导游人员的生态素质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明确了在生态旅游景区从事导游服务应具备的生态素质,从生态伦理、环保素质、职业素质三大部分进行了阐述,并就生态旅游导游人员的生态素质培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说明导游人员的生态素质对于保持我国生态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原生态和民族文化原生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问题在今天突出地表现为消费问题,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模式,建立生态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生态消费模式提出以来产生的多种表述方式缺乏明确统一的生态哲学基础,更忽略了生态消费模式的生存论意义,应该从生态学思想、哲学伦理学基础、哲学人学三个方面丰富和建构生态消费模式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