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立华 《时代教育》2009,(5):160-160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应关注他们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激励的原则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人格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2.
当前.绝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情感较为脆弱.在学习中不少学生缺乏信心.缺乏顽强刻苦的学习态度.致使其在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心理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甚至在困难面前丧失生存信心,如厦门某中学连续两个学期都发生高三女生跳楼现象。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认识到良好情感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感性上产生锤炼自身良好品德的自觉性和愿望。学校应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各种心理误区.使他们逐步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越来越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而非成绩。同样,在中职生中.我们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本文中,笔者从几个方面入手.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也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包括克服畏难心理和养成审美心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需要得当的方法和耐心。  相似文献   

5.
徐芳 《文教资料》2011,(15):153-154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可以协调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开展教学,转变教育观念、评价体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低,在学习上有相当大的困难,其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等问题也影响学习.数学是中职学生学习困难、易于厌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成绩的优劣元不与学生心理品质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灵活、巧妙的办法,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心理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低,在学习上有相当大的困难,其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等问题也影响学习.数学是中职学生学习困难、易于厌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成绩的优劣元不与学生心理品质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灵活、巧妙的办法,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心理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创造型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征是:兴趣广泛、意志坚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和感情丰富。培养创造型学生心理品质的办法是:要热爱创造型学生,创造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中小学心理品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我们德育科对全区144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并以此调查为依据,以全面贯彻《德育规程》为重点,努力创建心理品质教育的新模式,探索进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中小学生健康心态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学生其心理表现应该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应的认识水平,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与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调查,分析我区中小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其健康的心理表现是:1.热爱学习,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调查表明,有观%的…  相似文献   

10.
论心理教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导致青少年学生在心理发展中的问题逐渐增加,已严重地阻碍着他们的智能发展、人际交往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探索现代学校应如何构建心理教育模式,为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苗小萍 《考试周刊》2014,(19):61-61
<正>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深深地明白"心理健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绪情感;心理健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积极使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善于使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学习。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吴玲  王倩 《文教资料》2010,(26):223-224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并从以下三方面阐释指导他们就业心理的具体内容: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最后,做好职前心理培训。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学领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广阔空间.而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诸如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来促进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心理认知规律,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涉及和应运到"心理距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心理距离"的规律,指导学生认识和感知这种规律,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学领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广阔空间.而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诸如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来促进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渗透其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调整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建业 《成人教育》2011,31(7):84-85
文章针对体育锻炼对成人教育院校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负荷的体育锻炼,对成人教育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能有效提高学习时的注意稳定性和思维敏捷性等学习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并非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去完成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在活动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活动中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从而不断在自我教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教授曾对6个不同领域里在35岁以前达到世界一流成就的120名杰出人才作过一次调查 ,发现他们之中竟没有一位智商超常者 ,但却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便将来更好地工作、生活。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许许多多教师注重“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而忽视学习成绩好或学习成绩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进行心…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意人文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