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性投资过热的问题已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综述区域经济文献的背景下,以“铁本”事件为案件,创建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下地方政府与企业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决策“博弈”模型,分析和求证了在转型经济时期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地方政府官员GDP政绩考核条件下的纳什均衡,并由博弈均衡解推论出,局部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不仅是经济要素,更主要的是政治关系,即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官员GDP政绩考核的矛盾冲突,使当前宏观调控效果受到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的配套政策建议,即在实施适度从紧的金融信贷结构政策和投资项目限制性审批权管理政策外,必须相应调整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GDP标准,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绿色GDP标准。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疫病控制的宏观调控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疫病发生时,根据中央政府可能采取的(扑杀、强制免疫、扑杀和强制免疫相结合)三种防控策略和中央政府(全额补偿、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不同比例全额补偿、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加个人不同比例补偿、中央政府加个人不同比例补偿、个人全额补偿)五种补偿政策,可组合成十五种典型的宏观调控模式。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中央政府最佳的宏观调控模式是中央政府采用(扑杀加强制免疫)的防控策略和(中央政府加个人不同比例补偿)补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至今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财政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效用函数。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政绩需要,与当地企业形成利益集团。在宏观调控中与中央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规则,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常用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全面地理解它。说到经济手段,我们便会想到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概念。经济常识第二课在集中讲述这一内容时,是以价格和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为例进行解释的。但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则涉及到了下册的内容。另外,在《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国家文件在谈到如何发展经济时,又常常提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概念。每当用到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混乱。到底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很有必要把有关知识整理一下。  相似文献   

5.
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要着眼于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敏锐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几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并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确保取得成…  相似文献   

6.
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998年以来,由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危害和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破坏,我国经济面临国内市场萧条、需求不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等严重问题。为此,中央政府采取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升,经济运行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许多严峻复杂的深层次问题,国内市场仍然不景气,扩大内需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众说纷纭》内需",往往是从政府或企业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立足于居民这个市场主体———仅仅从政府或企业方面对市场采取外在性的》启动"手段,把居民当作被动的调控或刺激对象…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5日,“宏观经济的新特点与宏观调控的新内涵研讨会”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会议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办,经济学部周绍朋教授、汪海波教授、王健教授等参加了研讨。此外,《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改革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报刊的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怎样防止宏观调控中的政府失灵、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宏观调控中如何提高中央政府驾御经济的能力、宏观调控指标体系的设定、我国多元复合转型时期的财税政策创新、公共成本管理与完善双向调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赵玉阁近几年来,特别是1994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高达21.7%,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相当关注,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头号大事,应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高一新教材也据此调整了以往旧教材关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调控的目标。将十六大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力地支援了对日战争,滞缓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进程。尽管战时经济政策给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并加重了广大国统区人民的负担,但其对抗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高一新教材也据此调整了以往旧教材关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调控的目标。将十六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不正常的过快增长,中央政府采用了多种政策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本文通过对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的研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及评价,并对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取决于相关执行主体是否有充分的激励。地方政府是执行投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主体,地方政府的偏好、激励和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调控政策的效果。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偏好存在差异,在中央推出紧缩的投资政策时,地方政府并不会严格执行。地方政府之间的晋升锦标赛,也会促使中央紧缩投资的政策执行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充分拓展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其扩张类型主要有:进取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发展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保守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权力结构变迁、利益驱动和政绩竞争是推动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过度扩张,引致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失灵,高等教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高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等多种风险。为此,亟须规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过度扩张,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良好的政府间竞争秩序,将高校办学自主权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我国各地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平稳良好。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于抑制经济过热,避免重蹈拉美等国家在达到人均1000美元时经济徘徊不前的覆辙。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一年多来,采取了哪些主要手段?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目前还有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认清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宏观调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界对我国可否发行市政债券这一课题已经探讨了多年,但是为何至今我国在市政债券领域仍然是一片空白,背后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其主要障碍在于地方政府信用的缺失和中央政府对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担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努力增强投资者对地方政府信用的信心,可以首先发行市政收益债券,加强宏观调控手段,保证地区之间的奖金平衡。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合理的税收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反之则抑制经济发展甚而导致经济崩溃。本文通过剖析、诊断阻碍资本流动和形成的税制梗阻,并逐一提出扩张、疏通和引导途径,以期将经济结构调整与税收制度改革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王征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97-101,140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