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器官移植是挽救重病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供体器官一直供不应求,许多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器官而最终死亡。所以,拓宽供体器官的来源以获取更多的器官供移植是医患双方认同并极力追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17):34-34
不依赖供体肝器官的功能性肝细胞再生被认为是肝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已实现了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尤其是病人自身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避免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然而.从多能干细胞诱导产生肝细胞的过程复杂,将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器官移植获得了迅猛发展,成为挽救器官终末期疾病病人生命的一条有效途径。器官移植面临一个主要问题一排斥反应。特异性的供体骨髓细胞(DBMC)输注促进了嵌合体的建立,有利于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避免排斥反应。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异体移植     
在为解决缺乏尸体捐献器官问题奋斗了数十年之后,移植外科医生可能很快就地有另一个可选择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5.
正“万能猪”是科学家们培育的一种克隆猪,其体内导致猪器官与人血不相容的猪DNA片段已被敲除,因此它们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体中。从理论上说,这种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如果能够实现,将为深受供体短缺困扰的人类器官移植带来全新的希望。异体器官移植的迫切性关于器官移植,目前主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器官损坏了,可以利用别人提供的相应器官来替换,这叫器官移植,很多人都知道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器官提供者与接受者必须基本上免疫匹配,否则接受者的免疫系统会猛烈排斥从提供者那里移植进来的器官,不仅移植进来的器官不能成活,而且接受者还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7.
人的供体器官不足一直制约着器官移植。于是,人类的眼光转向了异种器官,猪就是人类物色和看好的异种器官的来源。尽管多年来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但猪器官供人移植不过是只听雷声响,不见雨点掉。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重要的原因是,多种看起来有希望的选择都存在着短期内难以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随着等待移植患者数量增加,供者短缺已严重阻碍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使得移植的焦点逐渐转向活体移植。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活体移植的效果、活体供体的作用、活体供体供给、活体供体需求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读者互动     
读答读 2006年第06期林晓熙、熊晓东读问:两个同种电荷,为何在静止的参考系里存在相互排斥的电场力,而在运动的参考系里却产生相互吸引的洛伦兹力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众》2013,(Z1):4
美国加州大学肺移植团队成功完成了首例"始终在呼吸的肺"的移植。一名57岁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历经7小时的手术后接受了两个新肺。这种开创性移植技术使用了一种实验性的器官护理系统(OCS)设备,该设备可使供体肺在体外运输过程中保持机能,并以接近生理状态的方式进行"呼吸"。而此前,需要移植的供体肺均是在冰盒内以无机能、无呼吸状态下进行运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43-44
你也许听说过这样的故事: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供体;或者像帕金森氏症、糖尿病这样的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的疾病,患者只能忍受长期的痛苦。如果能利用患者正常的体细胞培育出各种各样的分化细胞类型,然后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样可以避免遭到患者免疫系统的排斥——那么这些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头疼的疾病就有可能被治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种体细胞重新变成另一种?最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一个研究组把人类体细胞与兔去核卵母细胞进行融合,从中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这一成果可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成宇 《百科知识》2007,(5X):6-6
专家们一直在研究人工培育人类心脏的方法,以解决心脏移植中供心严重短缺的问题。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需要提供移植治疗服务,但是,心脏移植有很多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机体的排斥反应。使用与患者基因相匹配的组织替代部分受损器官,不会产生排斥反应,优点十分突出。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培育出腱、软骨及膀胱等简单组织,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具有三维结构的复杂器官,例如心脏。  相似文献   

13.
自信是人类目标动力的来源,而目标动力则是人类完成目标的能量源泉。然而人的自信又源自何处?自信又如何培养呢?笔者通过激励教学法的不同应用途径和时机的选择来点燃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使其增强对外语学习的信心,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14.
海藻酸钙/聚赖氨酸微囊化人工细胞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疗法和体细胞基因治疗,是采用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性细胞植入病体内,以补充病损细胞的功能,达到治疗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作用,它被认为将在本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用于临床治疗,造福于人类。与器官移植相同,也面临着移植物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两大难题。常用于克服免疫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和伦理的挑战.目前可供使用的移植器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如何扩大器官供给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确定捐献原则和捐献范围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础,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本文探讨了扩大移植器官来源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并提出在我国扩大移植器官来源的政策建议,认为:我国的移植器官来源应当坚持自愿捐献的原则,严格限制活体器官捐献的范围,建立公正的器官分配制度和合理的捐献激励制度,完善死亡标准的认定,并鼓励亲属之间的活体捐献.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连年走下坡路,职业教育出现危机感,怎样拓宽思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呢?打破目前的教学模式,建立“多学制多层次”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要限制学习形式和学习年限。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心脏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它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知疲倦地为我们工作,但它和我们体内的血管网把富含氧气和营养物的血液供给我们全身的器官和组织时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会有哪些常见的心脏和血管问题呢?让我们逐一告诉你。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6,(7):78-79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医生能通过向我们的体内注入可生长成为特定组织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器官。这样当然不错,但是如果能够唤醒人体色身的细胞让受损的器官自我惨复无疑更加理想,那么.我们能否取得这种生物学上的重大突破,让受损的器官进行自我修复呢?  相似文献   

19.
恒星为什么发光呢?那是因为在恒星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物质——氦。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物质的总量应该是不变的,我们生活消耗的只是其中的能量。当宇宙中最后一颗恒星失去光芒的时候,宇宙会变成一片死寂?还是宇宙根本不会失去能量的来源,永恒地存在呢?  相似文献   

20.
<正>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科学家在肝细胞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肝细胞,且与构成原生肝组织的细胞几乎没有区别。研究人员将其移植到小鼠肝脏,9个月后,这些细胞出现生长放缓的迹象。在未来,该技术可能成为不需要全器官更换或者因供体器官有限而无法移植的肝衰竭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