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华南师大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的《康有为论著与研究丛书》正在由广东高教出版社陆续推出,首先问世的是钟贤培副教授主编的《康有为思想研究》(近期出版的还有钟贤培、陈永标、刘伟林副教授编:《康南海诗文选》、周德昌教授编:《康南海教育文选》、沈茂骏副教授主编:《康南海政史文选》,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一位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影响极大的人物.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有自己一个完整独特的思想体系.在国家内外交困,面临灭国亡种危机的情况下,他大声疾呼,变法图强,改革社会;他主张革除封建专制,实行  相似文献   

2.
我院曾和杰、邹柏松同华中师院、湖南师院、河南师大等八所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联合编著的《简明政治经济学史》(全书二十八万字)于1980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师范院校政治系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史略》是我校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勃教授的又一力作.它填补了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此书旨在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分析了比较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背景,又概括了每一发展阶段比较教育的特点,同时,还系统地对每一历史发展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比较教育学家的思想进行阐述和评价.其中有不少独到的精辟见解.本书共分为四章,分别论述比较教育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一)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准备时期;(二)以教育借鉴为标志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三)以因素分析为标志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效应是物理学在声、光学研究中的一大发现.然而,它体现的主客体相关连的基本格局及其相互作用的具体展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认识论意义.本文就效应所引发的认识主体的感性心理动势,由该动势推向的理性逻辑建构,以及两种认知形式作为历史过程的展开,作了由“内”至“外”、由“微观’”到“宏观”的阐释,并从中对惯常理解的所谓“现象”和“本质”给予新的界说.本文最后以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一逻辑的始终点,从总体上对认识主体反映过程的基本逻辑机制加以剖析,指明主体所把握的“客观实在”的相对性质.  相似文献   

5.
放在我们面前的由黄家驹教授、杨文汉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以下简称《史》),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会组织全国14所高校、22位同志化了近二年的时间集体编写,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这是一部比较成功的著作,本文作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数学家、工程师香农(C、E、Shannon)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发表《控制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lanfy)发表《一般系统论》,从此,创立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它们已成为文理两科共同的方法论基础.语文教学法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下统称新三论)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其中的概念、原理、规律都是相互渗透的.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抽出三条基本原理,即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本文拟就新三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教学改革(着重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和新三论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把哲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熔铸于一炉,从理论高度回答了学科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对深入开展学科教育理论研究,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是这套丛书的特点.目前,该丛书已出版三本.《教学概论》(徐名滴著,1990年3月出版,15万字)在比较宽阔的视野上考察了当前学科教学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理论问题,对学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了全面、综合的探讨,把传统的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在作者的理论框架中,教学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它还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文化背景,这是影响和规定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基础结构;另一方面教育作为  相似文献   

8.
人们皆知现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大众诗人陶行知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却很少注意到同时在广东、香港一带积极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和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的种种事实.本文就笔者所能搜集到的材料,略作评介.(一)早在1921年夏天,在南京东南大学担任教授兼教育科主任的陶行知,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范源濂、张伯苓等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该社即聘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务长、著名教育家孟禄教授来华调查科学教育实际情况.他这次来华作科学教育之调查与讲演共历时四个月.同年10月25日,孟禄应邀由上海乘船赴广东,同行者有调查团团员陶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动词“问”除了极少的几个用例作“问候”、“慰问”讲,绝大多数是“询问”义.本文论述的是“询问”义的“问”用作谓语所构成的多种句式的特点.“询问”义的“问”,作谓语时,表示有不了解的事情要向别人询问,把问题提出来请别人解答.这样就涉及询问什么(询问的内容)和向谁询问(询问的对象)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可以由双宾语句式表现出来,承担询问内容的词语是直接宾语,承担询问对象的词语是间接宾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母问奢其故.”“奢”是询问的对象,是间  相似文献   

10.
据我所知,华南师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是高等学校中为数极少的近代文学专业研究室.早在十几年以前,他们就编写过中国近代文学讲义.嗣后,又相继出版过《龚自珍研究》、《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黄遵宪诗选》,以及《中国近代文学评林》丛刊等多种有关中国近代文学论著.大约是五、六年前,他们接受了国家教委的委托,从事列入国家教委“七五”规划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编写工作.最近,这部由该室管林教授、钟贤培教授主编,由其他几位同志共同参与编写的,被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想,这无论对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还是对于近代文学学术界,都应当说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喜事.拜读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史新著,我以为这是一部颇富特色的著作.举其大端,约有三项.第一,是其体例的创新.任何一部著作的体例,都首先是著作者对于研究对象的认知体系和取舍框架,同时,对于读者也是一种相应的传播体系和认知框架.我国的文学史著作,从1904年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讲义本)问世以来,各种文学史相继出版,据陈玉堂《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_     
<正>教育行政的思想库教育教学的大参考教育民生的代言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首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提名期刊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教育教学类入榜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出身:《江苏教育》创办于1950年,是江苏建省后第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它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出版和发行。  相似文献   

12.
《野草》的写作意图、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说,主要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说,主要是对自己心境和思想中矛盾的解剖、思索和批判;有的说,认为仅仅“面向内心”和仅仅“面向世界”都不对,《野草》的每一篇都是既有面对现实世界的斗争也有面向内心进行自我批判;有的说,主导思想倾向是积极地战斗、讽刺和批判;有的说,苦闷、仿徨、颓唐的情绪是这本散文诗的主调.还有其它说法,有代表性的是这几种.我们是赞成主要表现作者自己内心世界这种看法的.这不仅由散文诗这种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所决定,散文诗是心灵的歌,它不侧重于描绘客观世界,而强调用形象直接象征自我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从综合各篇的主题、题材和表现方法中可以看出:《野草》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确有别于鲁迅杂文的针砭时弊和小说的再现现实.这个集子虽然也有一些篇章尖锐地攻击时弊,但更主要的用意还在表现作者求索的愿望、斗争的豪情、思想矛盾的解剖以及由现实触发的感想,等等,换一句话说,更主要的是表露自己内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堪称为幻想文学的《聊斋志异》,是由三个方面所构成:一是古代神话及由是演变而来的历代奇闻异事如神、仙、鬼、怪、奇人、异事等,这些是蒲松龄手中玩弄的工具,是构成此书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先秦时代的寓言,包括托事于物,因物喻志,寓言以写物一类的比兴之作.这是蒲松龄用以抒发惩恶扬善、愤世疾俗之情的方法.第三就是街谈巷议,探异搜奇,采集民间故事.这是《聊斋志异》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传统的“阿Q农民”说提出不同的看法;阿Q是一个由市民阶级制造的零工的典型.文章认为:从创作意图和创作手法看,鲁迅无意于把阿Q塑造农民的典型;把阿Q作为国人魂灵的典型还是作为农民的典型来写很不相同,鲁迅是把阿Q作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塑造的;从性格和心理看,阿Q缺乏农民的心理素质;从社会地位、阶级属性和思想性格看,阿Q应是市民阶级制造的一个无财产、不属于任何公认等级的村镇中的零工.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十月由中华书局重印的《魏源集》,除订正一些文字和标点舛误之外,还增补了《筹海篇》等重要文章、信礼和诗联,作为“补录”.“补录”中的文字,有一百余页,相当于《魏源集》一九七六年初版本的八分之一,而且其中有些是第一次公诸于世的文字,为魏源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总的说来,编辑者对“补录”的校点颇精细、用心,然而,在某些方面,似乎也有不妥之处,兹举例如下:《筹海篇》(议守上):“然则当如之何?兵曰:无常形,地无定势.”(见下册第856页)按,《筹海篇》中类似上述句式的文字颇多,如:“然则如之何?日:弃定海,移其兵民于南田,严守宁波,……”“然则如之何?日:拆去四方炮台,增修外城,……”“然则当如之何?日:以精兵重炮内伏虎头关,……”“然则当如之何?曰:弃宝山专守上海,……”照此类推,第856页的文字,似乎应该是;“然则当如之何?日:兵无常形,地无定势.”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於”字共出现182次,作动词用的只有3次,用作介词竟达179次之多,足见“於”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介词.《论语》中还有相当干介词“於”的用法的“乎”和“诸”、“焉”,共50多次,本文中对它们也一并讨论.介词“於”要和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以这个介词结构作为一个构件.才能在句子中起各种语法作用.这是“於”和其他介词固有的组合特点相同的地方.但是,好些介词引介的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去,而“於”引介的词语却不能省略或隐去,这是“於”和好些介词的组合情况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17.
魏徵,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80年)生,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卒,字玄成,河北巨鹿下曲阳人.贞观年间名相,主持了梁、陈、周、北齐、隋等五代史的修撰.其中,《隋书》由他主编,并亲撰序、论.魏徵作为地主阶级著名的政治家,对初唐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进步作用.作为一代杰出的史官,对我国史学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往的论著,或美其犯颜直谏,辅佐唐太宗的政绩;或称赞《隋书》修撰严谨,推崇十志博洽难得,但几乎没有从历史观方面来研究和评述魏徵的史学和《隋书》的思想,以及它们的历史地位的.本文试从我国封建史学发展的角度,谈一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范例教学”产生的背景西德的“范例教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教学理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较有影响.西德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是以“范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中心而展开的,“范例教学”是西德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方面的一种尝试.为什么会出现“范例教学”?从国际范围来看,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的形势促使各国教育家不得不对教育的本质、任务、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进行新的探讨.特别是教学领域,更为人们所关注.本世纪五十年代各种教学理论流派的出现,就是在这种知识爆炸形势下对教学领域重新探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哪个思想流派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外来思想,研究它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无疑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由我校政法系教授利兴民主编、多位教师参加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就是系统研究这一课题的新著.本书由9章和绪论组成,观点鲜明,脉络清楚,史料翔实.它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和阶段为基本线索,以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为主要目的,时刻注意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于光远在登载于《学术研究》的一篇文章《重视培养人的研究》中,提出了“在教育这种社会现象中,虽然包含有些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但是整个说来,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的意见,引起了广东教育界广泛的重视。最近广东教育学会召开了一九七八年年会,根据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和贯彻百家争鸣精神的指导思想,把“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到会的同志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摆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