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佩 《成才之路》2011,(30):93-I0022
一、知识要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常用计算公式(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注意:由多种溶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溶液体积(毫升)×溶液密度(克,毫升)。  相似文献   

2.
题目: 已知硫氰(SCN):为拟卤素,其分子及阴离子的性质均与卤素性质相似。现将硫氰化钾与氯化铁溶液混合生成血红色的溶液,将其溶液分成四份.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江苏小高考试题第23题如下: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200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  相似文献   

4.
在初三化学授课过程中,对一些需要计算的选择和填空题时,总结了一些规律:一、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百分比浓度)的题型。(1)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如果溶液的质量相等,混合后质量分数为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的一半。例:将50克10%的硝酸钾溶液和50克对物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B.20%C.15%D.30%依据规律:(2)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蒸发掉水份等于原溶液的一半。例:将AN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增大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50克水B.倒出一半溶液C…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物质,它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碱.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常在各地的中考题中出现.2012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8页《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课后习题中有一条这样的题目: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这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一条习题.  相似文献   

6.
pH点点滴滴     
一、PH知识点 1.含义:pH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 2.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是小数.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1)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2)pH:7时,溶液呈中性;(3)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4.pH与酸、碱、盐溶液的关系:(1)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其pH〈7.pH〈7的溶液只能说明溶液是酸性的,但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的pH〈7,显酸性,但它却是盐溶液.  相似文献   

7.
误区之一: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相似文献   

8.
在电解质溶液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两种稀溶液相互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1)强酸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H+)后计算pH.(2)强碱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注意:不作特殊说明时,一般认为温度为25℃.2.混合溶液pH的计算()对于两种混合溶液pH的计算,则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计算: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相似文献   

10.
"万能公式"简介: 由溶解度定义可得S/(100克+S)=(溶质质量)/(溶液质量)(S表示溶解度) 在溶解度的计算中,不论溶液的起始状态如何,经变化后,该溶液的终态处于饱和状态,总有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案例一 1.问题的提出 中学化学新教材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向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逐滴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红色逐渐变浅并褪去。  相似文献   

12.
邵庆对 《化学教学》1999,(12):32-32
99年高考化学16题是这样的: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纸或试剂,仅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C.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所给的标准答案为:B、D.我认为C也为本题的答案,现分析如下:①把C组中4种溶液取少些,然后两两相混,有气泡产生的,两溶液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的一种.因为②取少量①中未具体鉴别出的碳酸钠和盐酸两溶液中的一种于试管中,滴加另一种溶液,若滴加的开始便有气泡产生,则试管中的溶液是…  相似文献   

13.
pH酸、pH碱分别表示酸溶液和碱溶液的pH,当pH酸+pH碱=14时,则说明酸溶液中的c(H^+)与碱溶液中的c(OH^-)相等,证明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0.1%秋水仙素溶液、0.002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对二氯苯饱和溶液、0.1%秋水仙素溶液和0.002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混合液(V:V=1:1)、0.1%秋水仙素溶液和对二氯苯饱和溶液混合处理液(V:V=1:1)对大豆根尖进行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预处理方法有丝分裂指数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43%、0.41%、4.45%、1.07%、0.83%,其中提高最明显的是用对二氯苯处理的.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对二氯苯处理的与其他各预处理方法的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硫和氯气漂白性的对比实验湖北沙洋师范毛成矫实验一:把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溶液的红色都会立即褪去。结论: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实验二:把实验一所得的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加热。现象:通入SO2的无色溶液又变红色,而通入Cl2的无...  相似文献   

16.
范例1: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24^-):c(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相似文献   

17.
例1 (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写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一若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李海汾 《中学理科》2004,(11):18-26,95
一、溶液 1.有关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在溶液中有: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实验名称:“友情”粉末与“金钱”“名利”“爱心”三种溶液的化学反应 实验器材:试管三支,“金钱”溶液、“名利”溶液、“爱心”溶液各50mL.“友情”粉末少许。[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孰对孰错     
题目:将一定体积的某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1;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体积为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