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文学巨匠莫泊桑、鲁迅的笔下有两位女性形象——“克拉丽丝”与“杨二嫂”。她们常被人们简单地冠以“小市民”的形象,莫名背上种种“坏名声”,却少有人从男性作家本位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她们。为此纵观两位“大家”身边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从“叙述视角”与作家“生活体验”等来分析她们对“克拉丽丝”、“杨二嫂”形象定位的影响,进一步理解这二位活跃在教材中,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形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研究文本。  相似文献   

2.
曹禺在《雷雨》中所塑造的蘩漪和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爱碧都是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堪称异国姐妹。她们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她们从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自我意识的彰显,社会意义的展现,悲剧诗性的建构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曹帅 《职大学报》2009,(2):11-14
创作悲剧,是20世纪80年代女性作家心理能量的释放,是她们内心精神的裸露,是她们心灵的独白.但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却并不是灰色的、消极的,而是积极、健康而又满载着女性作家们的种种理想与希望的.  相似文献   

4.
亦舒和安妮宝贝是两位个性鲜明的都市派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之于情感,总是弥漫着灰色的情绪主调,诠释着无从把握命运脉动的意蕴。“烟花”是两人文字中不时闪现的一道灵光魅影。对她们来说,“烟花”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言说,从“烟花情结”里可以透析她们小说的情感走向。  相似文献   

5.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历达 《职大学报》2013,(2):44-46,19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1]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身体里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畸变。《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和《玉米》,表现了不同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类型,体现出了作家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7.
梅娘的小说表现出显著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女儿们、妻子们悲剧命运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深受男权制文化压抑的女性的深切同情;作家肯定女性本能的欲望,勇于展示女性的身体之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敢于对那些伤害了自己的男性实施报复,相反的是,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显得可怜可恶,这都表现出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姿态.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所崇尚的“苍凉”,既是她小说的情感基调,又是她小说中生命意识的表现特点。张爱玲对都市女性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和透彻的领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一些既普通平凡而又认真生活的女性,这种认真体现出她们的无奈、无助又心甘情愿的生命样态。这些女性注重现实的生活感受,即生命的即时消费性。她们缺乏理想,少有梦幻,没有未来。她们的生命缺乏色彩和意义,她们的命运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三恋"开辟了对女性形象独特的抒写视角,深入探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新的塑造,作者从女性的独特经验出发,通过三部作品来阐发女性意识从"性——恋——爱"的升级过程,探寻女性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挣扎,体现她们独特的反抗与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在其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作家文笔之细腻,描述之真实,让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导读者不断探索她们的情感世界。这些小说中的女性多被抛入命运的漩涡之中,其情感世界与美好温馨无缘,有的只是孤寂冷漠,猜忌倾轧。  相似文献   

11.
北朝本土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历史上北朝妇女的真实形象截然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异化。她们迷失了自己坚决果敢的个性,丢掉了英雄豪侠的尚武精神,直率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与她们无缘。原因何在?一是南朝诗风尤其是宫体诗对北朝文坛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对北朝文人的潜移默化;三是文人根深蒂固的“臣妾意识”在作祟。  相似文献   

12.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文学大师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在大师笔下,白雪公主成为普通女性,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作家用碎片式的语言表达出对社会的一种玩世不恭的讥诮,反映当代人滑稽无奈的众生相。《大话西游》被称为是表现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影片,电影中通过不断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道德和行为,让女性主义的体现在影片中也逐渐转向后现代,这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与《白雪公主》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塑造女性时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中,分析其特征,以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赵晴 《职大学报》2008,(3):38-41
萧红是深受鲁迅文学影响的一位作家.她自觉地把被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子.鲁迅与萧红塑造的的女性形象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命运,并且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病态灵魂.替她们发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传达出相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卢隐是"五四"时期接受新式知识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处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在新知识的冲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双重作用下,其女性命运难以逃脱"悲"的结局。一方面,她们虽积极地寻求反对宗法男权,但最终却又被迫服从于封建礼教;她们憧憬美好纯洁的爱情,然而往往又屈从于强大的习惯力量,以悲剧而告终。她们的悲剧形象,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典型性色彩,我们在此探究她们的悲剧运命及其原因,具有文学史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最具有鲜明特色并倾注作家丰沛情感的莫过于《蛙》中的姑姑。莫言对姑姑重男轻女集体无意识的质疑、雄性化的女性形象等描写无不彰显了姑姑追求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意识。在《蛙》中莫言有意遮蔽对男性形象的塑造,着力于将女性个体融于宏大的国家历史背景之下,在"极致"的计划生育环境冲突中凸显女性的命运。女性觉醒者无路可走的历史困境往往造成了女性的悲剧结局。这也是莫言的《蛙》带给读者的思考与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冯沅君小说创作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沅君笔下的青年叛逆者是作家用以呼唤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张扬女性意识的最突出的形象载体.本文依据其小说文本,从男女青年叛逆者形象的性格塑造及情感模式抒写等话语特点,探讨创作主体女性意识觉醒而又缺失的创作情态.  相似文献   

17.
女性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女性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躯体化”文本叙事范式的审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文学所描摹的女性形象切实不再是以柔弱无力、羞羞答答、半遮半掩的身份忸怩呈现而是洋溢着对权贵、金钱、性欲的强烈希冀并演进为“颇能折腾”的一代精英群体而充满了野性、生机和魅力。可以说,“身体写作”、“欲望话语”、“裸奔叙事”、“隐私窥探”等女性躯体文本叙事范式正渐趋演绎为众多女性作家的创作性灵、叙写姿态、生命意趣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小说创作时期出现了子君与春桃两位女性形象.她们都同样自信地呼喊过"我是我自己的",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子君在冷漠的无爱的父亲家死去,春桃却过着"畸形而和谐"的生活.在这一死一生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经济解放的角度来看,春桃形象是对子君形象的有力补充.另外,知识女性与下层劳动妇女的差异及鲁迅与许地山这两住作家创作上的不同视角都是形成子君与春桃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