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当其冲     
[拼音]shǒu dāng qí chōng[出处]郑当其冲,不能修德。(《汉书·五行志下》)[释义]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故事链接]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一个小国,处在强大的晋国和楚国之间,同时还受到吴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高校人生观教育内容单一,学生消极厌学,效果不好。利用传统文化——五行思想,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助益优秀文化的发扬。通过介绍五行学说。与五行相配,将人生分为五大内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这五大内容的态度,运用五行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五行,统筹兼顾,平衡协调,顺随生命阶段而有所侧重,以期获得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3.
简帛文献《五行》篇出土后,国内外各界学者对简帛《五行》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在诸如简帛《五行》篇的创作时代、作者、学派归属问题;简帛《五行》篇的比较研究;思孟"五行"与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荀子为何对思孟"五行"学说进行批判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学界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思孟"五行"说,也得以知道荀子在《非十二子篇》中所批判的"思孟学派"是于史有征的。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是我国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思辩色彩,它包含的哲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有某种程度的契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运用五行学说,将人生分为五大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五大内容的态度,运用五行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统筹兼顾,平衡协调人生五行,端正人生态度,领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宋以后的《五行志》成为灾害物异的汇编,不再记录事应,对灾异的感应要靠帝王自己去领悟了。  相似文献   

6.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观,哲学、医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都涉及五行学说的内容。从日语基础技能学习方面探析与五行的联系,从五行哲学相生的角度来看翻译系统内的特征,能够更清晰的表现翻译整个过程的逻辑,为研究翻译学提供一个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五行踪迹或显或隐,虽非难辨而意义未彰,乃因后世对其符号思维本质失察。五行作为是书精髓,于其品格改造、主旨提升莫不重要。美猴王从不在五行到皈依五行,从齐天大圣到行者,作者自号华阳洞天主人等,莫不深藏用心:治乱两可者居其所则治,失其所则乱;千载齐天功名无非改朝易代,一朝行者之位总是扶正辟邪;以暴易暴决非福音,对美猴王当束之用之。小说之锋芒,终极鹄的自非为所欲为、不欲受制外力之专制皇权莫属。  相似文献   

8.
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书>>的政治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行志》作为班固新设的四志之一 ,在《汉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刘向《洪范·五行传》不同 ,《五行志》只记灾异不言祥瑞 ;从它选择的史事、依据的理论渊源以及当时的政治发展看 ,匡正汉主应是班固撰述《五行志》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五行是我国古人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看法。认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里的五种物质是抽象化了的物质,除了原始含义外,有广泛的引伸意义。五行作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我国传统化的各个方面,古人把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归属于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转化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有着密切联系,正是以《周易》为基础,形成了成熟的阴阳学说和初步的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1.
蔡永强 《教师》2023,(8):75-77
传统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五行通背拳的运动特点,挖掘了其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提出将五行通背拳融入小学大课间活动,并提出了具体策略。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创编适合小学生的五行通背拳健身操,突出五行通背拳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五行说原本是一种朴素的物质观,在春秋后期,逐渐走向抽象并在数术占卜中扩大了范围。战国前期田氏代齐政治背景下的"百家言黄帝"的社会思潮促成了土为中位的五行结构说的形成。邹衍将五行说引入历史用以解释朝代更替,在齐倡导五行相生,在燕倡导五行相胜,后来《吕氏春秋》采撷五行思想,展示了战国末年的五行大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书院多近水,一般都认为是喜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所致。实质上,此中蕴含相当深厚的中国古代五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社会的文化和心态。五行之水“润下”,此也是教育的属性。同时,以扬州书院为例,水的特点同样深刻的映射在书院的特点上;再书院建筑更包含丰富的水之五行思想,水还能护佑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其金榜题名之运势。  相似文献   

14.
五行的源头是上古时代“万物有灵”、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颛顼氏“绝地天通”,整理了诸神灵的“处位次主”,保留的“类物之官”有金木水火土谷六大类。到西周,因其祖先为谷神,“六府”演变为“五祀”。至春秋,由“五材”而定名为“五行”。战国时期,先后出现洪范五行、管子五行、邹衍五行几种形式。西汉以后,五行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它是中世纪农夫们可以达到的最高哲理思维形式,起过抵制外来宗教、淡化本土神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哲学角度入手,通过考察《洪范》“五行”、“思孟五行”和“五德终始”三种“五行”学说,对经学史上围绕“五行”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整个论述意在关注不同的思想形态及其意义,不涉及学术史方面的具体考证,因此本文不是严格意义的经学史论文,而是一篇哲学史或思想史论文.  相似文献   

16.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西南彝族历代先民沿袭的一种物质观,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一种物质观.彝族历代先民传统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彝族原始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都以五行文化来指导,并按五行文化原理来进行一切宗教、民俗、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备受中国人重视,但追究其渊源,其和“五行”关系密切。古人常以“五行”配“五常”,并且有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一直到朱熹,其“五行”配“五常”达到了比较完备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五行"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后逐步演变为五方、五季、五脏的属性概念。本文从认知隐喻学理论视角,探讨了五行物质概念意义向时空和人体脏器概念属性演变的机理,对于探讨了古代先民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五行隐喻意义的衍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它是中国古代三家之一的道家的重要学说。这一学说自古以来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中药学以及哲学方面,对人们的生活甚至是政治发展、社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学说的影响更为广泛,随着家居设计的回归自然,人们更是在各处都对五行观念加以考虑,希望能给自己的居住环境甚至是生活状况带来好的影响。本文基于一些五行观念对家居摆件产品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