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2.
杨阳 《大观周刊》2006,(27):48-48
茶总是和叶连在一起引出人们的崇敬。庶不知.万物归源.茶树才是最显魅力所在。在广阔的临沧秘境里.就深藏着众多古茶树.并时时散发出古茶的幽香。正是这古老的大地孕育了龙润荼厂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37):58-58
思茅是普洱茶的故乡,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思茅(原普洱府辖区)又是茶树起源的摇篮,这里有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茶树始祖化石;有景谷,景东,澜沧中华木兰化石,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玉及大量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有澜沧帮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千年栽培型古茶树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园,茶树生产繁衍的生物链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历史轨迹无比清晰,它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叶嘉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5):32-33
2005年1月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组成的普洱古茶树考察论证专家组……经对凤阳乡困鹿山古茶园的典型植株的观测,认定植株为小乔木,在茶树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是栽培型茶树,习称为大叶茶。从困鹿山古茶园的茶树树龄、分布密度和长势看,是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古茶园,从而表明普洱县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14,(18):83-83
今年春天,我们应邀来到普洱茶的故乡——景迈山,冰川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致命寒流,使这里成为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中。  相似文献   

6.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32):60-61
古茶园和大面积野生茶树群落是中国和世界荣文化的“根”,作为世界茶树之源的云南由于受天冰河期的灾害较轻.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较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但由于近50年来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甚至大面积毁茶种粮、种蔗等原因,云南古茶园的面积由建国初期的50余万亩减少到如今的20余万亩。近几年由于古树茶在市场上价格的升温,不少茶农过度采摘古茶树茶叶,有的古茶树遭到的损坏程度加剧,古茶树种质资源面临着减少和灭绝的危险.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成了当务之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因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高而大名鼎鼎的红豆树,幼年阶段喜湿耐阴,生长缓慢,很难伺候。中年以后又喜阳光,在光照、温度、水肥条件好的南国生长很快,生命力也旺盛,每年都能春来发几枝。其适宜生长于福建,寿命也极长,而在生长环境不佳的江浙地区,古红豆树极为罕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16):I0003-I0003
宫庭普洱茶本不出自宫庭,皆因茶的气质华丽端庄而让人觉得有了富贵之气,是一套值得看,耐得住品饮,经得住回味的佳茗茶艺。一款来自易武的古树生茶,加一款熟茶,由一个女茶艺师和一个男茶艺师同时开泡。行云流水一番动作之后,一黄一红两杯茶汤就呈现在你面前了。男人,女人;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当两杯茶放在面前时却不知该先喝哪一杯了?钢柔并济,阴阳结全,这就是吉人茶宴楼宫庭普洱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基本情况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普洱全市茶园面积达287.4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118.4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36万亩,茶树林面积33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茶农22.9万户112.5万人,种茶农户户  相似文献   

10.
中华茶文化     
内容简介:《中华茶文化》多媒体光盘,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这张光盘一开始策划,就要求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高水平的。在编写制作过程中,还特地邀请了文化、出版、茶学、历史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和出谋划策。整个过程严格把关,最终使这张光盘从内容到编排形式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光盘内容丰富,包括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现代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茶树栽培与采摘、各类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分类、饮茶技艺与茶道、茶具文化、茶与中华文化、名人与茶、茶事掌故、茶的传统、饮茶与健康等12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宜良县是云南重要的小叶种茶生产地,其生产的宝洪茶素有盛名。1939年6月,当时国民政府云南省建设厅茶业改进所罗溥鍒、谢豪、郭锦芬3位专家在深入宜良各茶产区实地调查、直接访谈当地茶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宜良茶业概况调查》,这是云南省档案馆馆藏可见的第一份对宜良县茶业情况的调研报告。该调查报告真实记录了当时宜良县茶树栽培、制造、运销等实际情况,并就调查中发现的当地茶园管理、茶叶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就发展宜良县茶产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2,(5):84-87
对于奔走在繁忙都市的现代人来说,提到茶、酒和咖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提神或解乏。然而在东方传统文化中,茶和酒同为“人生八大雅事”之一,咖啡在异域文化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就让我们暂时抛开实用的目的,跟随翻开的书页去探寻一番茶、酒和咖啡的历史,它们与人的关系及其生发出的灿烂文化,说不定就会有意外之喜。  相似文献   

13.
冯威梦 《大观周刊》2011,(22):191-191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绿化树木生长的养;护管理,应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生态环境要求进行。在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中,一方面通过加强土壤、水分、肥料的管理直接为树木生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光照、温度空气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一 在辽西丘陵里面,随便走到哪一个村庄,都能听到一个相当古老的传说:很远很远的高山上有一棵茶树,这种树,本地人不认识。树上长一种非常非常好的茶叶。有一个“南方蛮子”,每年春天来采茶叶,就住在山下一个小客店里。他把茶采回来,制成香片,每次临走的时候,不忘给店主留下几个香片。有一年,“南方蛮子”又来,大哭着从山上下来,原来那棵宝贝茶树被当地打柴的人当一般的树砍了。辽西的店主心眼不坏,把往年留下的香片统统拿出来,劝说:这些片子那么好?好的话你都收回去,不枉今年白跑一趟。“南方蛮子”眼神一亮,收了眼泪,…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物之间关系的探索是研究当代自然崇拜面貌的重要路径。云南凤庆彝族俐侎人与茶树的关系主要体现于茶树传说、茶业和茶树献祭仪式等茶俗。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俐侎人与茶树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的特征:茶树最初因俐侎人的报恩情感获得神性,献茶树成为俐侎人持续获取恩惠的手段;去神圣化后,茶树成为俐侎人改造和劳作的对象;重获神灵地位以来,茶树成为俐侎人表达族群身份和文化的象征符号。自然物不是自然的,而是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非是自然崇拜的旨趣。当代自然崇拜所呈现的面貌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意图,以敷衍、挑选、组合等方式,在不同场域积极地创造人与自然的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健报 《兰台内外》2006,(5):64-64
喜喝新茶 新茶虽然叶醇香爽,但饮用弊大于益。因新茶特别是存放不到一个月的新茶,含有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和醇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易引起腹胀、腹痛,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势必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7.
吴帅 《声屏世界》2005,(11):62-63
高山电视转播台的防雷工作历来是各高山电视台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如修水板山电视转播台一样,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造,虽然防雷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雷击次数和损失均亦比以前有较大的减少,但是雷击灾害仍时有发生。因此,对高山台站的防雷研究和投入仍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在茶园中长大的,茶园中的村庄就是我的故乡。故乡叫凤庆,在滇西澜沧江畔,是全国著名的滇红茶诞生之地。故乡人生活在广阔无垠的茶园中,吃的、用的、穿的全是茶树上诞生出来的产品,茶的一顰一笑,时时牵动着故乡人的每一根神经,所有与茶有关的话题,都会令故乡人心情激动。  相似文献   

19.
常见小学生上课读书,有时候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要是让他们看戏看电影呢?立时就精神起来看得津津有味。这现象里头包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戏和电影一般都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生活化了的语言,生动曲折的情节,还有什么序幕呀、高潮呀、结局、尾声呀,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让文章写得都像戏和电影,那不合实际,但写得不要太平了,注意有些“戏”,应该说是并不过分的要求。有人说,农业喜欢坦荡的平原,文章喜欢起伏的高山。的确是这样,这话正同中国的一句古语相合:“文似春山不喜平。”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粗粗地想了想,文章要…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茶园中长大的,茶园中的村庄就是我的故乡。故乡叫凤庆,在滇西澜沧江畔,是全国著名的滇红茶诞生之地。故乡人生活在广阔无垠的茶园中,吃的、用的、穿的全是茶树上诞生出来的产品,茶的一口一笑,时时牵动着故乡人的每一根神经,所有与茶有关的话题,都会令故乡人心情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