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广泛普及的今天,处在身心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三个部分。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一要教育工作者应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二要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三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广泛普及的今天,处在身心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三个部分。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一要教育工作者应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二要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三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访谈、数理统计等方式调查,可以看到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信息知识比较缺乏,信息能力偏低,信息道德有待加强。因此,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制订相应培养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积极发挥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这不利于学生自我提升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完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完善信息素养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图书馆建设;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特别是"双师素质"教师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是培养现代化信息人才的需求。信息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品质、信息利用和创新。通过剖析目前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路径:一是搭建校园“云平台”,创造便捷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二是构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讲座”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三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发挥学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肖锦波 《考试周刊》2011,(63):145-145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将阐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培养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学校教育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整合学校教育的各方力量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提出构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畅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渠道、搭建学校信息化环境主平台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形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教育阶段,发展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设立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与信息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开设符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需求的课程内容;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结构形式。这就对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蒋文涌 《考试周刊》2014,(47):128-12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着重探讨利用开放性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通过开放性任务的设计与应用,实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校教育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整合学校教育的各方力量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提出构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畅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渠道、搭建学校信息化环境主平台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形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忽视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信息素质教育与实际任务脱节。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改善措施:重视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全员教师的信息素质;完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同伴教育的原理,图书馆可将同伴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形成朋辈教育的模式,探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全新模式。文章以同伴教育作为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介绍同伴教育的含义与特征;探讨了图书馆移用同伴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运用同伴教育原理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方面可达到的效果,并使之成为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是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同时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的新要求 ,是人们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基本技能。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成功进行教育改革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的关键环节 ,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就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本文拟从信息素养的涵义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和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提高人的信息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图书馆及有关部门应从营造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环境、选择适宜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及形式、建设专职、高水平的信息素质教育队伍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为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程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章讨论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在分析远程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提高远程教育学习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并对远程学习环境中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创新的基础,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必修课,是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教育的最佳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牡丹江两所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问卷调查,提出了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合作,在课堂中将计算机文化课与信息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弱、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信息素养的内涵作以界定,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并提出获取信息的途径,希望能帮助体育工作者迅速、准确地检索、挑选、整理那些分散而又互相交叉渗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9.
As higher education begins to operate increasingly in a European framework, consequences for the assurance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bound to become evident. A pilot study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the comparison of quality across differ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s described. The project involved comparison of ten study programmes in economics in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 design derived from general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concept of quality and about the na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systems incorporated two stages. First was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the processing of this information into manageable data sets; second was the assessment of the information by way of peer review. The proceedings and principal findings of both stages followed the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design.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some implications of this pilot project for the future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on a European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