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辅导》2004,(6):64-64
上期我们探讨了广告招贴上的英语翻译问题,认识到不恰当的翻译会造成很大的笑话。我们由此将目光瞄向西方的招牌广告写作,不看不知道,原来西方人的招牌写作也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幽默,两个句子都没有错,可摆放在一起,你就忍不住要发笑。本期我们编辑了一些有趣的例子,请读者认真品味。  相似文献   

2.
《海外求学》2004,(14):54-55
对很多参加雅思考试的考生来说,写作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面对茫茫作文题海,不少考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仍然不得要领,写作水平始终停滞不前,结果导致考试成绩不甚理想。本文主要针对考生在雅思写作的第二部分task2中所遇到的  相似文献   

3.
写文章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素材。在考场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写作时占有材料应“多”,以十当一;而选择材料应“严”,以一当十。考场作文的大忌是雷同,如果你别出心裁地采撷出新颖的写作素材,还愁阅卷老师的眼前不亮吗?  相似文献   

4.
张瑞璞 《学周刊C版》2014,(9):175-175
写作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当前写作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就是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所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东拼西凑,没有真情实感,就是一堆华丽辞藻的堆砌,完全是应付了事。素材是写作的基石,没有素材的写作就是无米之炊,纵使你有再高超的教学技巧,没有写作素材,依旧是写不出能够打动读者的优秀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读者意识在写作过程中是无形的,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始终存在于写作过程中。面对同一种素材或同一个主题,只要读者不同,那么作文的文风、结构等都应随之改变。因此培养作者的读者意识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译者翻译作品也是一种再创作,在翻译的同时也需要树立读者意识,只有这样译本才会被读者认可,才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你为谁写作     
奥尔罕·帕慕克在文中回顾了自己不同时期对“你为谁写作”这一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小说艺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种民族艺术,不仅是对民族的叙说,也是对全世界读者的叙说。小说写作和阅读所承载的意义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世界性作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理想的读者,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土读者。  相似文献   

7.
读者,既包括客观存在的读者,又包括主观想象的读者,前者的存在不依赖于后者,而后者的形成则以前者为基础。当作者发现文章的既定读者对写作有帮助时可以时时想着读者,但当作者发现读者难以应付时可以把自己当成读者,以便暂时摆脱束缚,及时捕捉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初写给材料型的议论文时容易陷入以下几种误区:一是不会读材料,面对材料抓耳挠腮,束手无策;二是不会确定角度,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审题不准,提出的观点与材料毫无联系或若即若离。如果老师不及时地给予指导,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出现材料作文写作的严重偏离题现象。怎样避免呢?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把握住了议论文(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顺利、正确地提炼中心,就能把握好这一类作文的写作要领。  相似文献   

9.
1.不真、不美,缺少对读者平等交流的诚意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高考零分作文,看上去五花八门,有一点是共同的:缺少对读者的真诚和善意。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和提高生命价值的过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你没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表现出作家写作视角的平视化特征,即作家,叙述人,人物,读者之间是近于平等的关系,他既不教育,启发他人,也不需要别人来评判,而只是客观地展示故事本身。这种写作视角的平视化是通过叙述视角的局部化,叙述干预的运用及客观,冷漠的叙述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你真正感受到写作快乐的时候,你才会文思泉涌,你才能触摸到生命的脉动,体味到人间真情。这种快乐表现在写作目的的无功利性,写作过程的放松性,写作结果的愉悦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神奇的芳草地:你可以把左手伸给历史,去踏访历史的遗迹;把右手伸给未来,去探询未来的踪影。面对火热生活,用洒脱书写你的拼搏;面对冰冷世界,用沉稳书写你的执著。你可以尽情地挥洒你的激情、你的烦闷、你的快乐、你的忧伤。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描写”?这无疑是写作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一般的写作教科书多是这样解释的:“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是一个不妥当的解释,然而它却在中学老师那里颇为认同。  相似文献   

13.
郭永慧 《现代语文》2010,(2):140-141
中学生里曾流行一则名为“三怕”的打油诗,叫做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面对写作,很多学生只有一句话:心中波澜千丈,下笔实无一言,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确,写作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上一讲讲了关于审题的基本方法,是让同学们首先在理论上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这一讲主要讲如何将理论运用在作文审题的写作实践之中。当你面对不同样式、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的时候,你应该如何驾驭作文题,才能把握得又快捷又准确呢?现在就请你跟我来到审题训练园地好好练练身手吧。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一种师生心灵互动的过程,老师不仅是第一位读者,又是最具权威的评价者。要想让学生把心里话愿意说给你听,老师就要做学生可信赖的朋友。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对学生的文章也应有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作文是由很多个语言文字组成的,这些语言文字是情感传达的桥梁,不同的语言文字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思想情感。作文写作不是一项任务,更不是得到考试分数的方式,真的作文写作是一种情感诉说。在你笔下写出的文字都是你的心声,你与笔下的文字进行情感交流,那些文字再和读者进行情感交流,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转移。要想写出真正吸引人的作文,必须进行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17.
读者对于写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者意识也是影响和制约写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论述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读者意识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写作教学改革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又要借鉴西方写作教学的经验,补充我国写作教学的模式。因而,写作活动要从整体上进行改革,要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客观写作观,要在写作本质论的基础上改革写作教学思维程序,要研究学生主体写作心理、写作读者、写作目的的调整,在控制论的指导下将学生心理情感转化为以语言为外壳的构思成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高考湖南语试题增加了一道针对学作品(主要是散)阅读的三百字赏析的写作题,分值为15分。面对这一全新的题型,学生们普遍感到比较棘手,甚至心存畏惧,写作中存在不对题、泛泛而谈、层次不清、滥用术语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类似的写作误区,拿到理想分数呢?  相似文献   

20.
杨啸 《高中生》2012,(9):52-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