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生动细致的描绘。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小说家写小说,要在具体的情节中刻画人物、传达情感、呈现主旨,而细节描写几乎是小说刻画人物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通过细节才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才会形成鲜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一、专题阐释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多方位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小说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现代小说往往会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小灵信箱     
沈学功、张静文同学: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虚构”这个词的概念。虚构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是指对生活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人物、事件中的不足,以构成情节、塑造形象。这种艺术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中。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不可以虚构一些情节和人物呢?这就要看写作的具体要求了。如果你写的是新闻报道、人物和事件等纪实类的文章,那就必须忠实于生活,决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如果你写的是一般性的记叙文(含小说),为了使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更好地突出中心,则完全可以在忠实于生活…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样式。其基本特征是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简单,主题较集中;人物较少,性格较单纯。其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是作者依据上述特点,从人物塑造及主题表现等角度出发,经由对社会生活艺术加工而构成的一种侧面性领域,片断性过程;是真实性与典型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简单、集中与形象、生动等特点。而篇幅越拉越长,情节越写越散,却是新时期以来短篇小说,特别是其中情节小说等创作中一种严重倾向。为此,笔者拟结合有关作品实际,对短篇小说情节集中性问题从如下三个方面作一简要论述。一短篇小说的情节,以至情节…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们喜欢写小故事吗?你知道写故事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交代情节是故事与小说写作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故事讲究在情节中展现人物,而小说则强调人物性格塑造,并不注重情节发展。换句话说,故事以写事为主,重在事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题目自由写作实践(一)主题:虚构小说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商议小说的人物、情节。然后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活动:(1)每个人各写一篇,由大家评议,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大家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挑出来,改造一下,拼凑成一篇完整的小说。(2)由一人起头,然后大家依次接下去。学生: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多小说,像《孔乙己》《变色龙》等。课文里说小说是虚构出来的,老师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怎么虚构小说吗?老师:好的。小说的确是可以虚构的,它是一种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我们虚构小说,有三招功…  相似文献   

7.
从冷漠旁观到苦难希望——余华和张艺谋共有的“活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文学面对现代媒体传播方式和大众知识消费观念的挑战,在自我完善和创新的文学革新探索过程中,实现了与电影的强强联合,将文字以现代化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文学和电影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是使用语言文字叙述情节、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的;而电影则以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传达影视观念。因此,在对同一主题的阐释上也会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从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活着》和著名导演张艺谋改编的同名电影的相互借鉴融合中,对小说文本和电影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特点作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者不同的艺术观念对作品的定义和重释,以及作品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8.
湖南青年作家何立伟的作品,不以记叙情节取胜,也不以刻划人物见长,而是追求以情绪的音符去记录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拘文章成法,既不重情节,亦不重人物塑造,只重那么一股意绪,那么一种淡淡的水墨意境”。这种意绪和意境,构成了何立伟小说艺术的情绪结构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学里,当语言和言语作为术语对立使用时,语言指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系统;言语指的是用语言进行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语言是社会共同性的、概括的;言语是个人差异性的、具体的。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果着眼于语言,就会以形式结构为主,以分析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如果着眼于言语,就会以教实践为主、以内容意义为主,以综合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语言。教学往往是一个封闭系统,同非语言因素联系欠缺;着眼于言语。教学必然是一个开放系统,同文化、情景等非语言因素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如何写小说     
题目虚构小说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商议小说的人物、情节。然后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活动:(1)每个人各写一篇,由大家评议,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大家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挑出来,改造一下,拼凑成一篇完整的小说。(2)由一人起头,然后大家依次接下去。(原人教版)老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阅读小说,可是一遇到要写小说的作文题,他们却犯难了,不知道怎么写。学生:老师,您真说到我们心里去了。那么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怎样写小说呢?老师:好啊。其实写小说并不难,关键是要弄清楚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写小说的技巧。小说的三要素是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小说的“由虚入实”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虚”而宋“实”是后人对唐宋小说实际现象及各自特质的揭示和评价。造成宋代小说“实”之状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点:晚唐小说由虚构铺衍向征实补史演变给宋代小说发展定下基调;宋人小说观念有浓重的求实意识,唐代小说“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助长了宋对前代小说盛行的考据求实之风,在对唐小说虚构成就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以偏概全,误将虚构当做虑幻加以攻击;宋代统治者对小说既以之消遣,又斥其不实;宋代史学发达,取小说入史,宋人更强调了小说以补史为标准,以纪实为手段,以鉴诚为目的;宋代党争激烈,文网日张,给小说的虚构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批年轻的先锋小说家登上中国文坛,特别是余华,他以血腥的暴力叙述、颠覆性的语言、令人绝望的意境和黑色幽默情节,挑战着读者的视觉和感觉机能。九十年代,余华由先锋向写实转变。这种转变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先锋作家在中国当代遇到了写作困境和精神危机而转向而实现的自我救赎,而是在借鉴西方写作模式和传统精神而实现的写作方式的成熟转变。所以,纵观余华创作,外国作家、理论及写作方式对余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徐渭的词作出发,解读其词作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其对词创作的态度。徐渭的词虽然很少,创作风格和形式也比较粗糙,但是作为其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还是有必要提出来作为补充,这样也可以更完整地了解他的创作活动、创作心态以及人格气质。同时,对徐渭词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后期词的发展状况,以及一些文人名士对词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4.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in perspective of his unique style of metaphor and symbolism.His work usually creates an atmosphere of fear,depression,dark,death and hatred.The Scarlet Letter,which wa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his master piece,is no doubt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writing style.In it,the author created several characters; both made their first appearance naturally and without much suspension,y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and Hawthorne's exquisite depiction of the miens and actions of characters,the struggle,the mutual relation and all the complicated emotions,the book revealed a magnificent series of story-telling pictures in front of the readers.This paper intends to look into Hawthorne's art of using metaphors and other writing techniques,and finds it is truly a good textbook for people learning how to write a good piece of work.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16.
虽然亨利·詹姆斯早期所创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通过对小说叙述技巧的分析,结合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看出詹姆斯在创作小说时进行了创新,使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特色。一方面。他将小说视角转化为女主人公的内在意识;另一方面,他将传统小说对情节的关注转化为现代主义小说对人物刻画的关注。对叙事视角和叙述艺术的创新是詹姆斯对现代主义小说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是当代台湾小说家中的一个“奇才”,他的小说笔调华丽,描写细腻,视角独特,对命运的思考深刻。本文以《永远的尹雪艳》为例,通过他对颜色的运用,对命运的思考,以及“永远”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解读他的小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生产的显象层面加以审察,小说艺术都无一例外地是地域空间与本土文化、创作主体与观照对象、艺术观念与叙述技能相与结合的审美活体,只是这样的活体对置身于不同的地域空间和地域文化的小说家而言,又会彰显出他所在空间的富于独特内涵的文化意向、艺术素养和美学路径,甚或是对小说细节的遴选。作为当代知名小说家的郁小萍便是如此。本文正是通过对她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显现出的这种特性和内质的研究,来探究作为地域小说的存在价值和在新时期小说幅面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塑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单凭作者的恣意想象,或机械的自我复制,是不可能产生可信可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的,作家只有满怀对人物的爱,设身处地,为人物动心;正直真诚,为人物解困;尽心尽力,为人物开掘,才能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陈祚明等评论家一致认为曹丕的作品具有阴柔之美。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格?为什么他登基后再没有能“移人”的作品出现?人们却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曹丕在家庭中的处境、他的政治表现等方面,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个中缘由。文章认为,曹丕在本质上是一个柔弱、依顺的人,柔弱和细腻成就了他的文名。后期作品质量滑坡是因为他努力要表现性格中本来没有的粗旷、强硬和坚定一面而压抑了自己的性格。因为本身个性的被压抑,曹丕感到痛苦和焦虑。这些情绪在他的文艺思想中有所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