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01,(4):35-36,31
作为文化产业部门的出版社,文化建设是其首要任务,文化品位是其立足的基点,文化产品是其生存的条件。作为图书出版社,图书是维系出版社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正如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在他的《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一书中所说:“杰出的出版社是杰出的书造就的”,“出版史是出版了杰出书的杰出出版社的历史,也是图书文化品位发展的历史。”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出版社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自我迷失:对图书经济运作方式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图书文化内容的强调;对编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文化意识的强调;对出版业市场的强调被简化为顺应市场,从而忽略或淡化了文化思想的含量。因此,出版社要发展,就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本文拟从价值论的角度,对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图书文化品位美国著名编辑小赫伯特·S.贝利认为,"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而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杰出的出版社是杰出的书造就的","出版史是出版了杰出书的杰出出版社的历史,也是图书文化品位发展的历史"①。出好书者,美名远扬,优秀作家慕名而至,目标读者倾囊选购;出低俗读物乃至坏书者,恶名尽人皆知,作家、读者避之惟恐不及。是选择高雅,还是屈就低俗;是注重文化传承作用,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图书出版周期长,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是十分不利的。近几年来,图书出版周期长得惊人,而且越来越长。以在京的几家大出版社为例,从编辑部发稿起到印刷厂把书出齐止,平均每种书的出版周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书为352天,今年  相似文献   

4.
重版书的主要特点,是其所“承载”内容的长久稳定性、相对完整性,以及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的超时空保持性。重版书是图书这一特殊文化传播载体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的典型体现,也是图书出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集合体。提高重版书比率,既是图书出版走向繁荣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图书出版进入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与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出版单位相比较,目前国内一部分出版社的图书重版率居低不上,令人焦虑。因此,有必要改变观念和采取措施,促使那些重版率偏低的出版社走出困境,从而进入一个优质高效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5.
业内人都清楚,由于种种原因,出版社不得不出版一些自费图书,而对一些出版社来说,自费图书是他们的重要生计来源,一些编辑为了完成利润指标,少承担经济和心理的压力,也往往把眼球盯在自费书上。对此,陕西科技出版社社长惠西平明确表示,“自费书对个人能力提高没有好处,对出版社品牌与文化积累没有好处,对出版社经济成长也没有多大助益。是一种恶性循环,表现在一是出版社无异于把专有出版权转让了,二是没有了出版社出版文化和形象的积累,出版的书同行不看,一般读者更不看,三是对编辑培养不利,长此以往,编辑素质下降,市场感应迟钝,专业知识退化。”因此,这位新社长到任一年,把原先的自费书砍掉了一半以上(达40多种之多),用调剂出的书号,大力培育社里的强势品牌,优势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该社目前年出书约160~180种,他说“就算自费出书达100  相似文献   

6.
曹巍 《现代出版》2007,(4):55-58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从蹒跚起步到脚步坚实,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大批服务高校、服务教育、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之相伴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也迎来了她20岁生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是大学社出版物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学出版人交流切磋的难得机会.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记录了大学出版人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她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晴雨表.2007年11月10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第20届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在这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拉开了帷幕.初冬的昆明,温润而不寒冷,怒放的三角梅和翱翔的海鸥使人们忘却了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界朋友和经销商争相加入到这个令出版人兴奋的文化聚会.  相似文献   

7.
9月13日云南美术出版社杨旭恒先生所赠的书:《春城无处不飞花——昆明旅游名胜楹联诗文大观》余少川等编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金谷魂——云南稻作文化之自然崇拜》史军超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这两本书严格说来都不是专业美术图书,但是作为云南文化著作,由  相似文献   

8.
首届全国图书交易会于3月26日至31日在上海市举行。与这次交易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上海出版社第二届联合书市、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首届联合书市、全国古籍出版社首届联合书市、全国大学出版社第二届联合书市、港台图书展销,以及人民、人民文学、中青等7家出版社的“京联书展”。3月,黄浦江畔春意盎然,书香浓郁。全国100多家出版社在这里展出了4万多种图书,品种之多,为历年书市之冠。各地书店的业务人员、有  相似文献   

9.
出好书是出版社的职责所在,也是出版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多出快出好书,我们的体会是:强化出版社的主体意识是个重要前提。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社为发挥其文化商品——图书的特殊功能而具备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基础在于对自身的性质、地位、职责与服务对象(市场)的清醒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之上确立的出版社在图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一家主体意识鲜明的出版社,她的出书特色与出版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动态集锦     
《出版参考》2010,(15):43-44
新奇图书因成本昂贵和高增值税,将对今年的圣诞礼品书市场造成影响。对出版社而言,出版这种高成本图书越来越不可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社生活图书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尤其是美食图书、家居休闲图书、服饰美容图书一直保持在市场同类书的前三名。我社正以资源、产品、品牌优势成为国内生活图书出版市场的中坚力量。当然,从近几年的市场趋势来看,由于生活图书市场水平不高、细分市场的进入壁垒又低,因此聚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参与竞争,传统生活类出版社的份额正在一步步被蚕食。我社的生活图书的市场份额也被挤得越来越小,出版压力和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市场氛围下,我社生活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图书的市场综合能力还不是…  相似文献   

12.
现在出版社都在大谈库存、全品种退货等问题,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销售渠道的零库存,必然导致出版社的大量库存。对一般图书在渠道里走过一圈以后,对退回的书是不是可以不计成本让书走出去,压在库房里的书是废纸,只有把它们变成钱才会有价值,才会让资金流转起来,才会赚到更多的钱。压在仓库里只会让这些图书的成本越来越高,一年一年的  相似文献   

13.
张宫华 《出版广角》2014,(18):46-48
正虽然出版数量下降,导致销售数量也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图书的质量越来越高,出版变得精细化,图书的销售额以及利润率反而有所增加。其实,减少童书出版的品种,出版社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打图书的出版上,提升主打图书的质量,提高图书附加值,给出版商带来更多收益。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生产的产品——图书,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又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随着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出版社的市场竞争程度也愈演愈烈。出版社如何在惨烈的竞争中胜出?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图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绿色图书?在200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向参会的出版社发出了“用再生纸、出绿色书”的倡议,国内首次完全采用再生纸印刷的图书正式对公众亮相,这本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儿童环保行为规范》所采用的每一页纸都是环保的。绿色事业是指环保事业。因此,有的绿色图书是指环境保护的图书,如《绿色经典文库》中的书都是在世界绿色环保运动史上起到过关键作用的经典著作;另外,由于绿色是健康的颜色,因此,人们也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图书称为绿色图书;还有,国内一些出版人士将正版的图书称为绿色图书;更有出版社对图书进行了新分类,即:买回来就看的图书,叫做绿色图书。而在美国,“绿色书”的内涵早已确立下来,并且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关注,美国的“绿色书”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越来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近年,运作夺奖图书之得失,越来越成为出版行业同仁们经常议论的问题,诸如获奖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获奖书真实的社会效益评价、夺奖书运作的“书外功夫”等等问题,的确值得深入探讨。依本人之管见,将运作夺奖图书的结果分解为得奖、得书、得钱(赢利)与否三个元素来考察,共有七种境界(或说有七种结局)。这七种境界是出版社决策判断当否、综合实力大小、运作水平高低的体现。第一种境界,是得奖、得书、得钱。这种境界,首先是达到了预期的得奖之目的,同时通过销售又赢了利(包括得到的奖金折算入内)。所谓“得书”,是指所获奖的这种书,在思想内容、文化含量、学术贡献、图书品位、编辑含量等方面都的  相似文献   

17.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公布了2007年启动的全国教辅图书大检查,对华文出版社、崇文书局、岭南美术出版社等19家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教辅读物的出版社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出版质量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问题图书收回,开出1万元罚单。从抽查的138种图书统计,教辅图书的合格率为84.7%。近年来,教辅图书一直是编校质量不合格"重灾区",也是历年检查的重点,但质量并不容乐观。教辅图书市场岂是一个"乱"字了得。本文作者身为教育研究者,为根治教辅图书市场乱象开出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同新华书店之间为图书印数而进行争吵的事,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出版社说:出版社编书,但掌握不了图书的命运,印数是由书店决定的。书店说:书店决定的只是订数,而印多少是出版社的事。出版社说:印多了书店不要,最后压在出版社,所以订数就是印数。书店说:你印多少我全得要,销不出去算谁的?只要图书质量好,订数是不成问题的。出版社说:可是,有些质量好有价值的书订数也上不去。书店说:那就看你的宣传工作了;再说,你如果有把握,可以备货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图书进入了国际市场。尤其可喜的是地方出版社的图书占了一定的比例。图书进入国际市场固然是好事,但进入国际市场的书是否就是好书?能不能以此来作为衡量地方出版社成绩大小的唯一标准?地方出版社能不能把眼睛只盯住国际市场?对这些问题如若认识不清,处理不当,我们就会迷失出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虽然出版了大量的图书,但有些书是作者包销少量以外,仍然在出版社的仓库里睡大觉。出版社有许多好的图书选题因没有征订数而不得不搁浅。出现上述情况有多种原因,但是图书发行工作的滞后,本版图书宣传、推广、销售不得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笔者从事出版社本版图书发行工作近10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对本版图书发行工作做了一点粗浅的研究。本文就如何当好本版图书推销员,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