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作为一名普通技工的我有幸参与了公司的产品设计工作,其中的审美情趣和设计工作所独具的创造性魅力像磁石般地吸引了我,从此我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一名真正的设计师。然而只有初中毕业的我对于美学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太多的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我想到了自考。怀着一种强烈的求知的欲望我报名参加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爱这一行     
作为二十二岁的我,有一半时间在老师身边度过,在我儿时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那么崇高,那么美好,我向往做一名教师。初中毕业,我考进了南通师范学校。然而,真正确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却不是凭一时热情所奏效的。师范毕业了,我被分配到离家三十多里的乡村小学,学校条件且不谈,每次沿着坑坑洼  相似文献   

3.
表弟毕业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由于专业较好,毕业前,他对找工作充满信心,广泛收集了几家知名企业的信息,然后.陆陆续续发出求职信.为显示自己的诚意,每封信里都针对各个企业的现状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此后,开始等待回音。然而,令人沮丧的是.除了两封拒绝信外,其他企业连回音都没有,表弟将两封拒绝信寄给我看.希望我给他出出主意,我一看那两封信的行文格式就知道企业根本没有聘人计划,  相似文献   

4.
校园未了情     
大学校园对于青年人来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然而当我刚走进这所校园时,心情却有些苦涩。高中毕业六年后重新“回炉”,心态不免尴尬。那一年,我25岁,重返学校的目的十分明确,返城求职。  相似文献   

5.
大山深处     
1968年12月,师范毕业的我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工作分配。然而,当我兴冲冲地打开通知单后,却立刻哭成了泪人。我被分配到一所藏在大山深处的学校──摆城小学。那摆城地处贵定、惠水、平塘三县交界处,是当时摆合公社管辖的一个大队,那里偏僻、边远、闭塞、交通极不方便。人们出行,靠双腿;运输,靠马驮,进出一趟,光单边就四个多钟头。你想,从小生长在县城,又从没吃过什么苦的我能一下子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么?于是,哭就成了我当时惟一的表情。然而,毕业分配是不管眼泪的。在那知识青年轰轰烈烈上山下乡的年代,能去教书就是上天…  相似文献   

6.
梦醒时分     
中师毕业时,成绩优秀的我,本来有条件进入师范学院深造,但学校仅有的两个名额却被有关系的人顶替了,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县城小学。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我,我的位置又被人顶替,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堂而皇之地进了县城学校,而我却被塞进一所山旮旯学校。我是个“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只好十分郁闷地前往那所山村小学报到。校长是位40来岁的矮个子,刚由民办教师转正。看见我来了,他老远就迎了上来,高兴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你可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师范生。今年咱们有希望在乡里一争高低了。…  相似文献   

7.
2003年大专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家乡的一家国企工作。离开了学校,我如同一只被放出笼的小鸟,整天生活得自由自在。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开始感到厌倦,工作原本就不忙,倒班剩余的时间多,和我原来在学校充实的生活相比,我觉得非常的迷茫。毕业后的同学天南海北,好在我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石家庄,而我地处二者之间——保定,  相似文献   

8.
姐去年已在一所卫校毕业了,二姐在大姐毕业的前一年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专。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妈妈的愿望是家里出一个大学生,能够完成妈妈愿望的人,也只有我了。而我的所作所为,却又如一把冷酷的魔刀,狠狠地刺入妈妈那早已不堪重负的心。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在留学这一点上,大专生所面临的困惑较高中生或本科生来说,更为复杂。我以前提到过你要选择国家、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城市,然而大专生不仅要考虑这些,他们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我大专毕业能不能去读研究生?我专升本能不能转学分?我可不可以跨专业读书?我能被什么样档次的学校录取?  相似文献   

10.
那年秋天,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记得报到那天,我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看着坑洼不平的校园,破旧不堪的校舍,如果不是墙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几个斑驳的大字和几群蹦蹦跳跳的孩子,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学校,是自己将倾注一生热情播撒希望的学校。那时,我心中陡然有一种被发配边疆的悲哀,打转的泪水奔涌而下……然而,当我走上三尺讲台,面对着30多双惊喜的眼睛所流露出的那份崇敬,那份企盼,神圣的使命感驱使我还是露出了笑脸,我不忍心让他们也走进心灵的冬天。一节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好打发,而课间虽说只有1…  相似文献   

11.
与心灵共舞     
师范毕业,我分配到了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念师范不是我的所愿。然而,家庭的困境.双亲的苍老,使我不愿再让他们为我辛苦劳作。质朴坚韧的双亲,用经典中国农民的坚毅和忍耐,还有对生活坚强的精神,无奈地在土里寻找生命的粮食。大富大贵,那是遥远的想像,他们哪怕用泥土堆积的汗水的河流.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驶向远方。1996年的那个夏天,我打点行囊,独自一人到陌生的乡村小学报到了。  相似文献   

12.
骆永 《今日教育》2004,(9):12-13
1996年,青春年少的我,师范毕业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倾慕已久的人民教师,我为此感到幸福和骄傲。时光流逝,头转星移,在不知不觉间我在巴师附小度过了7个教师节。然而,令我此生难忘的却是我的第8个教师节。  相似文献   

13.
当别人问我毕业于哪所大学,我告诉他我是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生时,心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1981年,我毕业于杨村师范。1984年,我毕业于廊坊师专。1988年,我和单位里的几个同事一起参加了自学考试。我知道,选择了自考也就选择了艰难困苦。1988年5月1日,我结婚成家;1988年7月18日,24岁的我被任命为廊坊电台专题部副主任并主持工作。一方面是家庭的琐碎,一方面是事业的忙碌,我就在这夹缝之间挤时间自学。记得1988年下半年,我报考了《报纸编辑学》和《古代汉语》两门课程,还没来得及复习,就接到了省台“国庆节目展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感恩中师     
唐启义 《湖南教育》2006,(11):13-13
不知不觉中师毕业六年了。这六年,也许在短暂的人生中不值一提,然而,于我却意义重大。六年里,我经历了小学、初中,再到高中的三个工作阶段,我的性格被逐渐打磨得浑圆饱满。  相似文献   

15.
方莉 《江西教育》2023,(8):10-12
<正>住宿生活是校园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很多学生在毕业若干年后回味起这段青春岁月,总是会想起自己的室友以及当时那个小而温馨的宿舍。然而,和谐的集体生活并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经过反复磨合、相互包容换来的。我在上海的一所职业学校任教,主要负责学生工作,宿舍管理工作自然也归口在我这里。在每年的开学季,总会有学生来找我。他们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申请换宿舍,有些人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我的自考     
由于种种原因,大专毕业后,我失去了到更高学府学习的机会。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报考了含金量较高的自学考试,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心比天高,第一次就报考了四科,同事们说我“疯了”。他们说,有的人考了几年、十几年都没有毕业,不如去考别的。然而自傲的我,没有听进他们的劝告。  相似文献   

17.
1990年,我毕业于一所医院的职业高中,学的是护士专业。受当教师的母亲的影响,我选择了做教师,而且是培智学校的教师。这一选择,让我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付出了不同寻常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另一种伤害     
15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县城的一所高中任教,这是我的母校。  相似文献   

19.
感动     
2001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固,我放弃了在省城一所中学任教的机会.回到了家乡的城市,到一所幼儿园里担任了老师。  相似文献   

20.
身后的感动     
郭丽梅 《班主任》2007,(4):41-42
汽车向前飞驰。盼了那么久,等了那么久,终于踏上回家的路。然而回家却没有给我带来丝毫的欣喜,我的心似乎被某种莫名的东西牵绊着,留在了那片寂寞的黑土地上。事情要从我毕业时说起。1998年,我被分配到临江一所小学。这是怎样的一个鬼地方啊,一座孤零零的大楼突兀地耸立在眼前,楼前是空旷的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