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微形态特征也与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一样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我们支持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茨藻科与水鳖科近缘,而不应放在眼子菜目的观点。对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草茨藻N.graminea Del.外种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外种皮细胞表面具瘤状颗粒而非网状加厚。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9属1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水鳖科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至近椭球形,无萌发孔或偶为单沟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小刺状纹 饰,刺密集或稀疏,花粉表面具瘤状、疣状、颗粒状、皱波状突起或光滑。外壁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 成。覆盖层厚或较薄,柱状层小柱发育不明显,基层薄。水鳖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刺的长短、 密度、形态、萌发孔的有无以及花粉壁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对探讨类群间 关系具有较重要意义。由于黑藻属Hydrilla和Stratiotes属花粉较为特殊,支持将它们各自作为一个独立 的族处理。水鳖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结构特点表明该科与水雍科Aponogetonaceae、泽泻科Alismataceae 和花蔺科Butomaceae等近缘,而该科植物花粉大多无萌发孔等则反应了该科与茨藻目Najadales植物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我国产水鳖科植物5属9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发现所有种都是二倍体,它   们的核型大部分是由中部着丝点(m)和近中部着丝点(sm)组成,少数种具有近端着丝点  (st)。它可以区分为4种核型:1A,2A和1B,2B。水筛属是原始的,黑藻属是进化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Polygonateae 7属79种以及相关类群12属15种 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 分为4种类型和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 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浅穴状;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其垂周壁 直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 类型,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 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S.trifolia 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 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 柄花S.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 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它类群差别较大,但前两者与Uvulariaceae科的油点草属Tricyr- tis和细钟花属Uvudaria较为接近,从而支持了Dahlgren将其移至Uvulariaceae的观点。而在与外类群的关系中,铃兰族的铃兰属Convallaria与黄精族具相近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牵牛属Thunbergia(山牵牛亚科Thunbergioideae)6种、叉柱花属Staurogyne(瘤子草亚科Nelsonioideae)和老鼠簕属Acanthus(老鼠簕亚科Acanthoideae)各1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山牵牛属植物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均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纹饰以光滑或颗粒状为主,偶具棒状突起。具螺旋状萌发孔被认为是该科独特而较原始的花粉特征。叉柱花属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具3孔沟,外壁平滑。老鼠簕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外壁具细网状纹饰或具小穿孔。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上将上述3属置于3个不同亚科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桦木科植物(包括6属36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地描 述了各属的花粉形态,划分了三种花粉类型,即桦木型、榛型、鹅耳枥型,并澄清了前人在带状加厚、孔盖和颗粒层等概念上的模糊认识。根据花粉的形态,作者不支持Hutchinson(1973)和Dahlgren(1983)把桦木科分成两个科,即榛科(包括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和铁木属)和桦科(包括桤木属和桦木属);而同意Abbe(1974)将桦木科作为三个族来处理,并且认为虎榛子属应该从榛族分出,置于鹅耳枥族;尽管作者不支持Kuprianova(1963)将桦木科划分为三个科,但本文所提出的三个族与Kuprianova的三个科只是分类等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桦木科植物叶表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桦木科6属、38种植物的叶表皮。发现该科植物成熟叶片的气孔器有四种类型:即无规型、轮列型、不典型辐射型和短平列型,叶表皮性状及性状状态对于桦木科植物属的确定和族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在确定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时,综合了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Abbe,1935,1974;Brunner和Fairbrothers,1979;Hall,1952;Kikuzava,1982;Kuprianova,1963),并且发现叶表皮形态对于揭示桦木科植物的属间演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叶表皮特征支持将桦木科分成两个族;气孔器无规则型、气孔器外拱盖单层、气孔器在保卫细胞极区无”T”型加厚以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为原始的叶表面性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具波纹和气孔器为不典型辐射型等特征仅发现于榛属、虎榛子属,铁木属和鹅耳枥属,从而将榛族与桦木族分开;桦木族包括桦木属和桤木属,由于具有较多的原始性状而比榛族原始,在榛族中,鹅耳枥属最为特化(见图1)。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狭义的忍冬科,包含4族、12属即忍冬族(忍冬属、鬼吹箫属),北极花族(毛核属,糯米条属、六道木属、北极花属、双盾木属、猬实属、七子花属),锦带花族(德维花属、锦带花属)和莛子?族(莛子?属)。基于它们的分布、化石资料和以木本为主的特性,忍冬科可认为是一个古老的科,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或早第三纪。又基于以下事实:在东亚糯米条属、莛子?属和锦带花属中,可见到一系列的系统发育列;东亚特有的七子花属,是联系忍冬族和北极花族的一个中间纽带;东亚不但有较高比例的古特有属,还有一些新特有属;由此,我们认为东亚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在化石和细胞学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我们仅根据三个主要特征,如属的系统位置是否孤立,与近缘属的分布区是否间断及属内的分化类型的多寡和种间的区别是否明显,试图将6个东亚特有属归为三类:七子花属、双盾木属和猬实属作为古特有属,锦带花属作为活化了的古特有属,六道木属和鬼吹箫属作为新特有属。  相似文献   

9.
在扫描电镜下系统研究了木兰科10属52种成熟种子内种皮合点区形态。该形态分为孔型和管型两大类。孔型为内种皮合点区具一小穿孔。木莲属Manglietia、香木兰属Aromadendron、盖裂木属Talauma(8种)、南洋含笑属Elmerrillia和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具此类型。管型由内种皮合点区向下凹陷形成的小窝和由窝底向外伸出的小管组成。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盖裂木属Talauma(3种)、长蕊木兰属Alcimandra、含笑属Michelia、合果木属Paramichelia和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具此类型。在木兰属部分种中还观察到两种形态之间的过渡类型。上述形态特征在属内稳定并为木兰科植物所特有,而且明显表现出原始类群的合点区形态大多为孔型,进化类群的合点区形态大多为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平当树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植物分类系统中,平当树属被归入梧桐科或木棉科,其正确的系统位置至今没有定 论。本文从外部形态,幼苗形态、脉系,叶和木材及种皮解剖,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数目等诸方面对 该属进行了研究。 在平当树属中,花排列成聚伞花序,果成熟时花被宿存;雄蕊15,5束,与5枚退化 雄蕊结合成雄蕊筒,花药2室;子叶2裂;等面叶,中脉维管束2,弓形,叶柄维管束2,圆形;气孔 器限于下表皮,不等细胞型或稀短平列型;外种皮5—6层细胞厚:内种皮3—4层细胞厚;导管分 子弦向直径54—83μm,长270—423μm,复管孔常由10—20个管孔组成,排列成显著的径列管孔 链,管孔很多,轴向薄壁组织极少,射线单列或2—3列,异型;花粉粒具3孔,球形,外壁具刺; 体细胞染色体2n=20,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根据上述特征及其与梧桐科和木棉科的比较,作者认为平当树属应该属于梧桐科的Dombeyeae族,不宜移至木棉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筛属种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水蒒属植物14个居群的种子特征进行     了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种子的内部结构。     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种间居群的差异比较显著,种内的居群特征比较类似,将我国水蒒     属植物14个居群定为4种,即有尾水蒒Blyxa echinosperma (C. B. Clarke) Hook. f.,无尾水蒒B. aubertii Rich.,光滑水蒒B. leiosperma Koidz.,水蒒B. japonica (Miq.) Maxim-。  相似文献   

12.
沉水植物在静止水体中对悬浮固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中悬浮固体会影响沉水植物正常的生长,沉水植物反过来也会影响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和沉降。实验研究了两种典型的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亚洲苦草在静止水体中对悬浮固体的作用,并与空白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轮叶黑藻在一定条件下可明显降低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亚洲苦草则效果较差,另外沉水植物的种植都可以有效降低底部沉积物的量。  相似文献   

13.
国产肉苁蓉属(列当科)花粉及种皮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扫描电镜,对国产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的花粉外壁及种皮纹饰进行了观察,并讨 论了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该属各个种之间在花粉外壁纹饰及种皮纹饰上的差异可为种的区  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2 kinds of seed oils were extracted from 8 genera of the family Ulmaceae in China The seed oil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by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these oils were found to fall into two classes. Some genera (such as  Ulmus,  Zelkova)  contain  mainly lower saturated acids, in which the chief acid is capric acid 10:0, while the genera (such as Celtis, Pteroceltis, Aphananthe, Trema, Gironniera) contain mainly unsaturat- ed acids, in which the chief acid is linoleic acid  18:2.  Hemiptelea  davidii  (Hance) Planch contain however either certain amount of short-chain saturated acids or higher unsaturated acids, it appears a intermediate genus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component acids we support that the Ulmaceae be split into two subfamilies. The genera arrangement based on the component acids corresponds basically with the view based on mo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flavonoids found in leaves of Ulmaceae, but there are some discrepancies in certain genera, for example, the Aphananthe should beplaced in Celtoid instead of Ulmoid by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科(Taxaceae),花粉近球形,有时稍扁或稍长。直径为20.8-45.8μm。具远极 薄壁区,或不典型的乳头状突起。外壁两层,内外层厚度相等,有时层次不明显。在光学显微 镜下,外壁表面粗糙,或具微弱的颗粒状纹饰。在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这个种里,有些花粉粒具残存气囊。在扫描电镜下,外壁表面具粗瘤和细瘤两种纹饰类型。透射电镜本科各属代表种观察表明,本科花粉外壁内层具片状结构,外层由单层瘤状纹饰分子构成,有 些种细瘤连接形成覆盖层。根据花粉形态资料,可将本科植物分为2个族:  白豆杉族(仅包括白豆杉一个属)和红豆杉族(包括红豆杉属和榧树属)。  鉴于穗花杉属花粉的特殊性,建议独立上升为穗花杉科Amentotaxaceae。  相似文献   

16.
按本文处理,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包括27种、5变种,其中有5个新种、4个新变     种。文中分析研究了该属的外部形态和地理分布; 在扫描电镜(SEM)下,对22个种的花粉     外壁和16个种的种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认为花冠有三个类型,花药有两个类型,花粉和种皮     的外壁纹饰也可各分为三个类型。花冠的各种类型是稳定的,它们与花粉粒和种皮的特征明     显相关。其相关性是该属次级划分的主要依据。该属分为四个组。以O.bodinieri建立的 属,Dasydesmus  Craib被并入Oreocha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