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先收后放”或“只收不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造成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深层原因.“先放后收”是我国古代作文训练的成功经验之一,它较之“先收后放”或“只收不放”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应该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搞过8次小学作文强化训练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小学作文教学宜“先放后收”.所谓“先放后收”,是指作文教学一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限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作文上路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文最怕放不开笔,翻来复去就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话,所以古代学者都主张作文时要“先放后收”。所谓“先放后收”,就是先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收”,也就是说再要求精炼严整。苏东坡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与侄简书》)欧阳永故也说:“作文  相似文献   

4.
宋人谢坊得曾主张作文训练“先放后收”,即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古人这种作文训练的方法,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呢?多年来,由于“四人帮”的资产阶级腐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就像放风筝,既要放得高远,又要能收得住。汪曾祺小说就体现出了比较高超的“纵”与“收”的艺术。所谓“纵”,就是文章结构布局铺得开,信马由缰,涉笔成趣;所谓“收”,就是结尾处韵味独特,或戛然而止,使人回味;或出人意表,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6.
王正勇 《考试周刊》2012,(84):76-76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就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教学的一条必要途径,“放”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标新,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放”了就要“收”,“收”得要适时、自然,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忌戴“高帽子”。所谓“高帽子”,就是开头话写得太多,太长,像给作文戴了一顶“高帽子”。例如,有个同学写《我的同座》的开头。  相似文献   

8.
何黎明 《学前教育》2014,(12):15-17
教研活动中存在着“收”和“放”不均衡现象。“收”得过紧,容易出现教研主持人或者个别教师的“一言堂”;过于“放”,典型的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教研容易停留在“交流”层面,缺少深度思考。那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握“放”的艺术,引导教师真实参与,让教师经历过程,自主建构相应概念呢?  相似文献   

9.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生,能写出一篇作文并不难,能写好一篇作文却并不容易。所谓“好”,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新”,所谓“新”,包括题目新、选材新、语言新、立意新等。今天我们只谈选材新。“没啥写,不会写”,当学生作文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新”。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放收提”三字法实验是会昌一中郑旭晶老师从1981年起设计并付诸实验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和三论原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主导,以我国古代教育家有关论述和实践为依据,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内容,以“放收提”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达到既能拔尖又能大面积丰收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结构是: 第一阶段,感性阶段: 放——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作文教学。放心、放  相似文献   

13.
每嘱学生作文,常要求应在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列成提纲后动笔。但是,很多学生在列就提纲,搭好“架子”后,却仍觉得行文艰难,处处“卡壳”。眼看时间白白过去,有的只能东拉西扯,言不成章;有的只是寥寥数语,忧愁莫解;有的甚至白纸一张,心急如焚。真所谓:作文之苦,苦莫大焉。审明中心,选定材料,列成提纲,此所谓“大章法”;而当动笔行文时,应从何处下笔发端,如何承接,怎样展开以至收合,使每段各有章法,写得自然得体,这就是所谓“小章法”。对于“大章法”,学生往往受平时范文讲读的启发或教师作前指导,较易于构思;而对于“小章法”,学生则往往难于捉摸。因此,这种“小章法”的训练,实在是不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评议一节课时,常有人会发表“放”得不够的意见,也有人认为“放”得不好会造成脱缰之马的结局。这说明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教学“对顶角”的定义为例,一位教师画出了如图一所示的几何图形后就给出了对顶角的定义。不少学生受了对顶角是角顶相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二怕”。就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每遇上作文课,学生们表现出的常常是一种无奈,随后就是找本作文书大翻一通。或者两手抱头,开始搜肠刮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教师批改起来当然也是苦不堪言。更糟的是作文发下去学生并不细看批改原因.教师的辛苦也变成了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能力差,究其所以然,除了不善观察,不懂提炼等因素之外,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束缚,严重地阻碍着他们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作法是“先放后收”,欧阳修就说过“作文之体,初欲奔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一变多,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巧解快解,即“放”;而多变一,就是多题一解,或多种具体方法总结还原为一种根本方法,或多个知识点变为一个浓缩点,即“收”.思路的“放”和“收”是对立统一的,往往同时使用,先放后收或先收后放的多次循环使用,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可以“放”,也可以“框”。“放”,就是让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框”,就是让学生“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放”,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自由构思,自由行文;“框”,是让学生照搬别人的思维,别人的构思,别人的行文。从应试教育来说,“框”,也许是灵丹妙药,能迅速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成绩档次,但是从素质教育来说,“框”绝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  相似文献   

19.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所谓“放异彩”,就是让我们的作文与众不同,说人家所未说,写人家所未写,就是有新意。即使是很老的题目、很旧的材料,也能“推陈出新”,写出新颖独到的文章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体现语文新课标作文要“力求有创意”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