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多校区图书馆一般都拥有2-3个以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校区分馆,这些分馆的网络相对独立,其互联往往通过校园网公用信道,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众多业务系统混合并行,极易产生交叉攻击、病毒感染、效率低下等弊端。采用MPLS VPN技术,利用其灵活的动态路由隔离特性、弹性的隧道可扩展性以及良好的安全保障能力,对于消除以上弊端,有效融合多校区图书馆网络,实现图书馆业务专网专用,具有较之传统组网方式更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院校合并"的高校都存在校区分散,图书馆资源连网困难以及学校员工外出使用电子资源不方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使用VPN技术来组建数字化图书馆网络的方法,使用IPSec VPN解决各分散校区图书馆与主校区图书馆的连接问题,使用SSL VPN解决学校员工外出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问题。随后,针对这种方法采用GNS3模拟器进行了组网仿真。测试表明,这种组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VPN网络具有很好的吞吐量和最大的连接数,能够保障图书馆业务数据的安全传输,对我国高校组建多校区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述采用基于QinQ业务数据分流的多校区图书馆组网模式,为不同的数据流嵌套不同的内外层VLAN标签,不仅能够实现各分馆间VPN专网互联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对各种业务进行数据分流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访问控制难、业务保障区分难以及ARP病毒泛滥、IP地址冲突等诸多难题,进一步提高多校区图书馆的网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易澈 《贵图学刊》2005,(3):64-64
随着我校两校区的合并,宝山校区和白云校区实现了网络连通,这为两校区图书馆在采、编、馆藏、借、还等方面上的业务工作统一化、规范化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多校区图书馆文献财产号分段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环境下多校区图书馆文献财产号分段管理是保证文献在各校区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系部资料室等文献收藏单位之间通借通还、有序流通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文献财产号的基本性质、纯自然数财产号的先天缺陷、文献财产号分段管理操作方法、分段管理的效果等方面阐述分段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的举例是前后参照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不同校区师生对图书馆资源需要,必须整合原校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利用安全可靠的网络技术,构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MPLS VPN即多协议标签交换的虚拟专用网络,利用它可以在主馆与分馆内部网之间建立可信的安全通道,并保护数据的安全传输,从而达到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多校区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并分析了其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多校区图书馆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图书馆的发展与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兴起,图书馆的多校区分布组织形式也逐渐成熟。与传统单一的图书馆相比,多校区图书馆有着地理位置分散等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其特性,采取有利于多校区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一馆三区的现状,探讨总分馆管理模式在该馆的实践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灿 《图书馆学刊》2010,32(12):93-95
介绍了高校多校区图书馆如何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开源软件组合技术,结合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满足读者跨校区借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非书资源在线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非书资源网络化管理是非书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来有效管理和利用馆藏的各类非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价值,已成为图书馆人需要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解决读者需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非书资源和多校区共建共享非书资源的问题,图书馆需重新建设非书资源在线管理与服务平台.文章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建设非书资源在线管理系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综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计算机房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大本营,计算机房的安全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本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综观计算机房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以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促进计算机房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介绍数字时代图书馆网络数字化系统及其发展历程入手,对图书馆网络数字化应用平台危机进行分析,包括图书馆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平台、资源整合系统和门户等。然后,从图书馆馆内网络危机、馆内计算机终端危机、馆内服务器危机、图书馆存储危机、网络风险防范、图书馆机房安全、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图书馆数字网络硬件建设危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目前该学科教育的专业发展规模、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的现状是什么?经验与发展建议有哪些?论文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为:向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所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院系机构发放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问卷并回收56份有效机构问卷,并通过网络调查获取另外22家机构的学科点现状,对七所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核心研究结论为:第一,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百年发展中学科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艰难而荣耀,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历经各自独立创建并发展之后在1998年融合基础上走过了坚守主流专业并积极拓展新领域的道路。第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无论是单独建系还是在历史、文学、管理或图书馆实体机构之下创立,经历了平均3. 77次的院系名称更名,目前大多数学科点以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名称并基本稳定下来。第三,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经历百年的沉淀和发展后,尽管师资规模仍然偏小,但已形成相对稳定、不断更新换代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学缘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值得关注。第四,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的在读学生中本科生培养规模大于硕士和博士,但从学科点授予学位情况看,从初创时期的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已过渡到现在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的阶段;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就业去向上均以签署就业协议或者国内外升学为主要去向,本学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论文最后提出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发展中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讲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及概念 ,提供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包括网络实体安全、硬件软件防护、安全管理、互联网安全、计算机病毒防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51-52):267-279
Distance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familiar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librarians grapple with ways to effectively reach students who are geographically distant from the main campus and from each other. Although technology has increased access to library resources for many students, using the various systems often poses real obstacl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team-taught research/writing class for adult students who ar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across the state. The course is taught in a traditional face-to-face classroom for one weekend and the remainder of the course is conducted over a computer conferencing system. Computer conferencing can supplement and extend human contacts between students and faculty. Linfield College's (Oregon) research/writing class is described, and pros and cons of computer conferenc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Librarians have been seeking solutions to improve library user experience.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devices leads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liable and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libraries. The City Tech librarians make an effort to improve Wi-Fi network to address such challenge. The Wi-Fi survey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a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library Wi-Fi access and hope to get bet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their mobile devices. To seek approach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Wi-Fi speed and reliability, the authors adopted NetSpot Pro loaded with the library building map to audit wireless network performance. The Wi-Fi site survey shows the library Wi-Fi network has not only weak Wi-Fi signal strength, but also experiences severe interference and overlapping channel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Library and campus IT can enhance the Wi-Fi network performance by adding more wireless APs and optimizing the locations of existing APs, Wi-Fi network setting,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procedure. By upgrading the CUNY Fiber Network and network improvement strategy, the Library can provide eff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student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ultimately give students memorable library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迎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化变革的大好机遇。采用适合网络高新技术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从读者引导,文献资源收集和服务模式着手,在数字化建设和IT应用方面可以做大量的现代化数字化工作。本文结合本单位实际,列举了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在图书馆技术创新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岳剑波ABSTRACTFromthedevelopmentalviewofpoint,informationmanagement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ancient,modernandcon-tem...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2000, Auburn University Libraries implemented a new service, named AUBIExpress, to provide desktop delivery of print materials held at its three campus libraries. AUBIExpress provides electronic PDF copies of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from print resources located at Draughon Library (the main campus library), the Librar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Veterinary Medical Library. The service is available, free, to Auburn University faculty, staff, graduate student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There is a maximum request limit of five items per person per day and an item size limit of 50 pages. Requests, submitted through an online form, are usually processed within 2-4 business d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