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了。在乾隆帝的梓宫(皇帝之棺称梓宫)移往清东陵时,内务府总管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组布等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关于沿途大小官员赐奠的奏折。奏折用满文书写,嘉庆皇帝在审阅时,发现文中将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误写成“贤”字。  相似文献   

2.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在开始亲政的15天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代巨贪和坤处了死刑,但对和坤"富可敌国"的说法后人无据可查.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格局     
清朝嘉庆皇帝查办大贪官和珅,宣布和珅的第一条罪状,是嘉庆被立为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向他送礼以示拥戴.学者阎崇年在CCTV<百家讲坛>栏目中,为此评价嘉庆皇帝"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  相似文献   

4.
梓官——帝后的棺椁.俗称棺材:大行皇帝——刚死去的皇帝。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一行自圆明园大东门起銮.开始了本年巡行热河、木兰秋狝大典活动。嘉庆在抵达避暑山庄的第二天.就因中暑导致“痰气上壅”而病逝于烟波致爽殿内.享年61岁.嘉庆从二十三日中暑到二十五日病逝.仅仅三天的时间.而从十八日出京到二十五日热河驾崩.也就短短八天即阴阳相隔。  相似文献   

5.
乾嘉年间五台山寺庙行宫修缮工程史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其悠久的建寺历史及宏大的规模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清代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康熙、乾隆、嘉庆皇帝先后十余次巡幸五台山。为筹备清帝巡幸,清廷曾多次拨巨款维修扩建五台山寺庙和行宫,逐渐形成了规模巨大、气势恢弘的寺庙和行宫建筑群。在馆藏档案中,有大量反映五台山寺庙和行宫修缮方面的史料,现从中选辑部分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皇太后、皇帝、皇后万寿、元旦、冬至清朝定为三大节。其制沿袭明朝礼制。自乾隆始,每年皇太后、皇帝、皇后生日期间,按例上演万寿节戏。万寿盛典戏主要演佛道等以某种形式向帝后祝寿之剧。在清朝大型的万寿庆典戏演出一共有五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十三日八旬万寿、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二十五日崇庆皇太后(乾隆之母)六旬八旬慈寿;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六日六旬万寿;慈禧太后五旬六旬慈寿。  相似文献   

7.
清嘉庆八年(1803)某日,仁宗到圆明园游幸,时至中午,正准备用膳。突然一个名叫成得的内务府厨师拔刀刺向嘉庆。因为变起肘腋,令人猝不及防,嘉庆皇帝大惊。旁边一名大内侍卫,武功高强,冲上前挥剑挡住了成得的进击。成得不是那侍卫的对手,终于失手被擒。抓住成得之后,嘉庆命令王公大臣及六部九卿联合会审。成得死不招供,只是说:“如果行刺成功的话,那么诸位(指王公大臣们)现在的宝座就是我成得的坐处了。”会审的大臣无  相似文献   

8.
刘燕 《北京档案》2006,(7):48-49
清代入关后260余年,自顺治至宣统共十位皇帝,其中有两位皇帝曾经遇到刺客,那就是雍正和嘉庆.雍正皇帝遇刺之说,实属市井传闻,无从查考.而嘉庆皇帝遇刺之事,则有档案为证,确有其案.  相似文献   

9.
向斯 《图书馆杂志》2003,22(6):77-79
中国古代最大一部断代政书《钦定大清会典》,先后由五位皇帝分五次开馆纂修;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历时二百余年,经过了八朝皇帝。这五位皇帝的开馆纂修时间分别是:康熙二十二年,雍正二年,乾隆十二年,嘉庆六年,光绪十二年。  相似文献   

10.
<正>由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彬菊(Beatrice S.Bartlett)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翻译的《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一书,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之一。作者长年致力于对清朝档案特别是满文档案的研究,在本书中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分三部分,即雍正朝分立的内廷:军机处的前身(1723—1735),乾隆内廷统一时期:军机处的建立与扩张(1735—1799),结局: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1799—1820),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相似文献   

11.
和坤的名字已经成了贪官的代名词。他的跋扈和不法是朝廷公开的秘密,所有的大臣都明了此事,谁也奈何他不得,包括名义上执政的嘉庆皇帝本人。嘉庆三年,乾隆驾崩,和坤遂成为笼中猎物,一幅白绫了结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的时候,皇帝问他:"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你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最惨的一种人就是,虽然做了极好之事,但是因为不会说话,反而将好事变成了坏事。难怪孔子教导徒弟的时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皇帝、高宫微服私访,探询民情,除恶扬善的故事,在不少影视剧中一再演绎,观众津津乐道,屡看不厌。这里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长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一名官吏。长麟是……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一部《穆堂诗文钞》,十一卷,四册,书名页题“道光辛巳年镌”、“穆堂诗文钞”、“临川李氏容轩藏板”,卷一卷端著者题“临川李绂巨来著”。卷前分别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宋鸣珂、李宗瀚《序》,乾隆九年(1744)李绂《序》,穆堂居士《自序》,嘉庆二十三年程卓樑《叙》,卷未有嘉庆二十五年李友裢《跋》。  相似文献   

15.
嘉庆年间,宗室喜福、敦柱父子均与李康氏通奸,后喜福指使李康氏将妻子塔他拉氏杀死。此案引起嘉庆帝震怒,他不等法司拟律,直接判处喜福、敦柱和李康氏死刑。皇帝的判决依据更多来自儒家伦理而非法律,该判决绕过正常司法途径得到贯彻,这显然是皇帝借助其特殊地位来实施;但皇帝判案也并非任意妄为,而是受制于儒家伦理。  相似文献   

16.
金路 《历史档案》2023,(2):128-131
<正>清代皇室对玉牒的纂修和贮藏极为重视,纂修完成后均以隆重的礼仪进呈皇帝御览,始能尊藏收贮。大玉牒正本初纂修三份,一藏于皇史宬,一藏于礼部(后藏于盛京敬典阁),一藏于宗人府(后停修)。关于皇史宬所藏之玉牒,(光绪)《钦定大清会典》载玉牒在“皇史宬行(礼恭)奉尊藏”((1)),而(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2))中又有玉牒“移贮”寿皇殿之东、西室的记载。对此,研究者认为,“原藏皇史宬之清代玉牒,嘉庆十二年移存景山寿皇殿”((3)),在考证玉牒存址时亦提及嘉庆十二年(1807)玉牒移存景山寿皇殿耳殿衍庆殿和绵禧殿((4))。本文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藏清代档案、故宫博物院藏古籍及官修文献为依据,梳理皇史宬所藏玉牒移贮寿皇殿始末。  相似文献   

17.
正按语:清代漕粮征收与运输不断滋弊,朝廷虽时加清厘整顿,但治标不治本,以致层层相因,积重难返。嘉庆时期情形更为严重,沿途衙门勒掯使费陋规,旗丁运弁遂向州县需索帮费,州县转而向粮户浮收,岁益加增,民生日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道光皇帝即位后,欲图对内政积弊进行整顿,旋以御史王家相之奏,着手清厘漕务弊端,试图禁止州县浮收,革除沿途陋规,调剂旗丁津贴。两江总督孙玉庭等会议,均以帮费未能尽裁,沿途陋规未能尽革,浮收未能尽去,请将旗丁帮费计米津贴,沿途陋规照旧有之数  相似文献   

18.
·档案史料·顺治年间河东盐务题本康熙初年有关屯垦荒地御史奏章有关吴三桂的几件史料庄有恭准朱(石冉)捐银赎罪案乾隆年间新疆丝绸等贸易史料(上) 嘉庆十四年辽州粮仓吏胥舞弊案咸同之际赫德函札总案民国初年实行印花税的几件史料冯玉祥对西北开发的史料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叛乱史料选乾隆年间新疆丝绸等贸易史料(下) 嘉庆十二年河东盐务改归商运档案史料选刊嘉庆十八年京畿地区编查保甲史料(上)  相似文献   

19.
清代嘉庆年间,继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之后爆发的较大的农民起义,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林清、李文成领导的直隶、河南、山东的天理教起义。在这次起义过程中,有关冯克善(天理教重要领导人之一)从滑县道口“出走”到山东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清道光时人兰簃外史在他所著的《靖逆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嘉庆十八年九月初,当天理教首领李文成、牛亮臣被河南滑县知县强克捷逮捕入狱后,冯克善并没  相似文献   

20.
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丑时,京郊圆明园行宫内“天地一家春”传出婴儿阵阵清脆的哭声,乾隆帝第十五个儿子出生了.母以子贵,母亲魏佳氏清秀苍白的脸颊上顿时浮起了幸福的红晕.乾隆帝将襁褓中的儿子轻轻抱在怀中,望着他红润可爱的小脸,一种幸福和喜悦油然而生.按辈分这位皇子应是“永”字辈,取名永琰.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