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媒体对赵作海事件的报道的影响至今仍余续未绝。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媒体将本该严肃理性的社会新闻进行了全方位娱乐化解读甚至炒作,造成媒介权力对个人领域的渗透,对个人及受众权力的影响。对此,将媒体娱乐化背后的媒介权力及其影响阐释和反思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媒体娱乐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媒体娱乐化的成因和不良影响,对症下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途径。文章认为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媒体娱乐化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闻不仅传递信息也提供娱乐,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的一个显著变化。在大量老人新闻中,有关大妈的报道较为多见,本文以媒体报道的部分"碰瓷"大妈为例,分析媒体如何呈现事件冲突、如何在报道中体现娱乐化倾向,反思媒体的功能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妍 《新闻世界》2011,(11):200-201
现阶段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应对这一趋势,相关媒体的对策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严肃理性的社会新闻,媒体在报道赵作海事件中,全方位做了娱乐化解读甚至炒作,其背后交织着市场权力与政治权力,这些权力结构无时无刻不通过媒体影响、甚至型构着受众,对其阐释和反思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鸿雁  杜威 《声屏世界》2010,(12):22-22
“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在此类报道中,媒体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而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的媒体报道中,许多原本涉及严肃社会问题的事件均由于新闻主角身份的特殊性而体现出报道的娱乐化。媒体失当的研判致使舆论效应强烈发酵,甚至主导了舆论走向,误导了受众,也影响了事态本身的发展。报道的娱乐化现象应该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本文有针对性地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案例与新闻实践,重点分析了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成因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报道娱乐化的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娱乐化大潮的影响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点",把严肃的反腐败报道加以"软化",即用娱乐化方式进行报道。这是一种畸形的舆论监督取向,将对媒体自身、社会公众、乃至贪官的名誉权等都造成不良影响。故此,本文最后提出,应对传媒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终于走出了“同性恋非病理化”这一步。中国的同性恋能否得到公众认可和更多的法律保护?同性婚姻能否在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10.
李宁 《记者摇篮》2006,(6):55-55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渐成一股潮流。媒体用新闻娱乐化的方式来吸引受众,从报道内容上,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动性、刺激性的突发事件等作为新闻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新闻娱乐化颠覆着传统的新闻理念,尽管目前对此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它是对我国先前新闻娱乐功能丧失的一种回归,是新闻真正平民化的体现;抨击者认为它是媒体一味媚俗,导致大众整体素质和需求低俗化,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的罪魁祸首……无论哪一方观点,都有其客观性。从新闻娱乐化的实际影响可以看出,它是一把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功能越来越突出。那么,什么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电视媒体娱乐化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每一位电视媒体工作者深思。鉴于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媒体娱乐化朝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钢 《新闻窗》2007,(1):107-108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力度加大,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与娱乐天然接近的体育新闻的报道将这一倾向发挥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台湾各大电视台对2005年连战祖国大陆"和平之旅"的报道,发现台湾电视新闻有着比较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台湾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台湾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到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台湾的电视媒体一味迎合受众低级、猎奇、追求原始趣味的收视心理,容易造成整个台湾媒体环境的普遍低俗化.  相似文献   

14.
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娱乐"成为新时代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各大媒体从报道对象的选择到报道内容的侧重,无一不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当今社会,如何正确选择报道对象,从而发挥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值得我们探求的重要问题。媒体报道对象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媒体跟风现象严重。作为社会舆论引导的主流媒体,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有关同性传播的案例资料和同性恋受访者深度访谈的分析,得出了同性恋群体传播的研究结论:"同性"话题的传播客观上消除了部分异性恋人群对同性恋的偏见;不当的新闻报道或过激的娱乐节目将使"边缘人"更加"边缘";媒介"同性"话题传播后,和同性恋有关的科教知识没有持续普及;同性恋群体的传播具有攻击性;同性恋群体往往感受到包容的网络拟态环境和严苛线下环境的巨大落差;社会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不支持同性恋话题传播。总结这些现象后,媒介应认识到客观推动舆论进步,使话题"脱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要理清充分尊重和鼓励倡导的本质区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降低同性话题传播引发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胡恺 《新闻前哨》2005,(1):58-58
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游戏,是娱乐。作为在体育专业媒体中占有很重分量的国际足球报道,娱乐化趋势就更为明显。国际足球报道的娱乐化,既是体育新闻坚持"三贴近"的需要,也是提高报道质量、提升报纸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一、主流读者人群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丽微 《新闻世界》2013,(3):149-150
“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相似文献   

18.
徐珍珍 《新闻世界》2012,(10):180-181
娱乐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其的过度娱乐化带来了一些问题,应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寻找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中国“两会”闭幕后,一个有关媒体“两会”报道娱乐化的话题便浮出水面。“两会”报道中女记者拦腰抱住张艺谋央求给点儿“下锅菜”的出格举动,“中国人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的“雷人”说法,都成为媒体的两会“大餐”,这些无不显示出媒体在对待严肃的“两会”报道上的娱乐化做法和浅薄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乔治·格伯纳的"培养理论",结合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出中国媒体的娱乐化到了不得不进行救治的时候;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媒体娱乐化的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