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在概述国际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企业创新、科技和文化融合、文化消费和数字产业互动等角度分析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当前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市场垄断、内容、版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梳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规制策略:完善大文化顶层设计、推进立法融合、建立健全数字文化自组织规制、推动公平竞争、创新数字内容产权模式和推动数字媒体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出版产业已迎来大融合、大创意、大市场、大国际和大人才时代。跨界融合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企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对外文化贸易更加活跃,升级版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支点。第一,从"传统出版"到"多元发展",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大循环,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产业以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必将打破已有的产业边界和发展模式,在一个更大、更广的产业概念和体系上,在一个更加多元互动、更加开放的产业链上,吸引更多的关注,获得产业规划、融资渠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互联网”背景下,要以“互联网+”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资源和互联网要素的充分交融,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价值链条协同化及跨界运作一体化;以“文化+”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在创作创意、生产传播、营销服务等产业链上的价值提升,逐渐构建基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传播和创新创造的新文创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关键在于融合优秀资源、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十八大所倡导的"融合创新"理念,就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出版企业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出版社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方向和新  相似文献   

5.
2017年,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为明显,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消费升级、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业态转型持续深入.与此同时,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文化人才结构性失衡、文化金融成熟度较低、文化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2018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跨界合作将更加深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愈加成熟,中华文化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呈现结构不断升级、原创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业态逐步形成、供给质量整体提升的新亮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推动文化企业管理创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手机媒体化进程影响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整合;影响文化业态的创新;影响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影响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提升.手机媒体化有利于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优化媒体结构,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激发产业的创新原动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从产业结构、市场机制、技术融合、拉动消费、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加快转型升级,正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和传承知识的使命。有效的图书资料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更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图书资料以数字化形式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印刷、存储和运输成本,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更广泛地传播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重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思考。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图书馆的馆藏管理流程,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参与度,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实现传统图书馆与现代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社会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过去的2012年,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概念异常火热,从科技部联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机制,启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批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到文化单位纷纷要专业转型和升级,科技企业悄悄渗入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文明建构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化国际贸易存在污染转移、不当开发透支资源成本、异化消费、文化多样性缺乏;在内部结构上,一些文化产业远未形成较完善的生态链。要解决文化产业这些生态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是:创新文化资本市场政策;树立"生态消费"观念;进行结构调整;加强创意,把文化资源开发提升为创意产业;建构文化产业生态链;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产业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12.
融合是当今社会的常态,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媒体融合经历数次更迭,其演进的轨迹和支撑融合的逻辑对于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与“互联网+”为轴心,分别从文化内涵的输出与技术的轨迹这两个层面去重构产业,在此逻辑下,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有两条具体路径,一是走文化特色化、集群化之路,二是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三网融合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了三网融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最后提出了如何抓住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重点围绕深化广电体制改革、打造电信、广电内容提供商合作新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终端创新文化产业形态、兼顾内容与文化安全管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我国文化产业在新形势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春燕 《兰台内外》2023,(10):76-78
本文以我国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为基础,阐述公共图书馆通过跨界合作实现资源融合、数智赋能、理念融合与服务创新等性质特征,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跨界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现存问题,进而从大众服务的视角提出实现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田蕾 《新闻界》2013,(13):61-65
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借助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深入分析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和交换消费等环节的渗透与融合态势。针对我国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发挥自身文化特色优势,依托科技创新,探寻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最优战略路径,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么,怎样深化现有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对于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文化“大部制”改革为例,浅要分析我国现有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弊端,从而探究全媒体时代下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以适应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范周 《现代传播》2013,35(8):55-58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线性的"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多元的"文化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文化是灵魂,文化产业是驱动力。发展以人为第一资源、以生态文明为核心诉求、以市场经济为市场手段的文化产业,建设新兴业态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特色乡镇,塑造以城市群为单位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市民,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文化+”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创新的思路下,文化产业领域的符号转化、消费市场、产品设计和核心竞争力都在发生变革。文章从博物馆领域的文创突破、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和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三个领域进行分析,阐释文化产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期探讨“文化+”原创动力的培育与消费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陶艺人才培养项目》为响应国家繁荣艺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我国陶艺跨文化创作的品质和影响,项目正井然有序的推进中。《陶艺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国内陶艺创作带来跨文化的视野和融合,增强中国陶艺创作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路,项目组聘请了俄罗斯功勋画家、美协主席以及一线著名画家,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俄罗斯艺术精神及文化支撑,希望为我国的陶艺创作方面培养出跨界人才,推动跨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文化,没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就不可能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文化产业,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生活性"、"在场性"、"经典化"和"多样性"特征,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转化提拱了丰富的优质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广阔的市场前景,优质的品牌支撑,而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于产业目标追求、创新机制和发展策略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