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传播民族志方法将中国与美国顶级时尚杂志Esquire进行版权合作的男性时尚杂志《时尚先生》,作为研究市场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本土媒介的经典个案,结合批判取向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洞察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商品化运作过程及其蕴藏的依附经济模式,探索后殖民国家的男性时尚媒介在版权贸易和品牌广告的掌控下,如何重构中国的男性气质、阶级与商品的图貌,从而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秩序,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6):60-76
当前关于脸书(Facebook)数据泄漏丑闻的争论仍然局限于技术平台侵犯个人隐私、威胁民主政治,以及国家如何监管科技巨头等议题。本文从所有制的视角出发,梳理被忽视的西方学界围绕社交媒体是否应被"国有化"的争论,以及关于此问题所展开的它是不是公用事业和究竟应该归谁所有等问题。本文认为,这种争论将关于社交媒体所有制的讨论束缚在财产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产权和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框架之内。现有传播政治经济学成果虽然点出了社交媒体使用是一种被剥削的劳动这一理论命题,但未能进一步就此主张用户的"数据所有权"。实际上,已具有抽象劳动特征的用户上网行为所产生的看不见的产品—"一般数据",恰恰应该被理解为平台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劳动权"应体现为占有生产资料。因此,基于劳动权的"数据公有制"天然具有合法性,应由用户来收回数据控制权,制衡社交媒体巨头滥用公司权力。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运用语言、思考及分析生活状况的能力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环境.他含蓄地认为社会理论的目标在于用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去揭示那些带有压迫性的社会关系以及提出替代性的选择.20世纪中期,西方传媒产业进一步私有化进程的加剧促使部分学者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反观资本主义传播体系,进而深层透视其中的运作脉络及秘密.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强调一种与马克思资本主义分析相关联的内在力量,即一种由金钱驱动的市场对所有事物、象征以及理念进行"商品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8):25-3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并分析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探讨、研究方向以及对该学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求全景展现在当前国内传播学界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相关研究专著中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格局。参照当前西方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情况,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论、主要观点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明显的研究差异,这对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在中国传播学界的研究情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对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传播学者不同阶段的论著中,1956-2004年间的埃及传媒体制先后被归类于威权主义媒体、动员型媒体和转型性媒体。然而,这一系列分类并非价值中立,而是暗含权力和价值取向,是埃及被纳入现代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的一个缩影。梳理原始文献不仅可以发现西方传播学者对埃及传媒体制归类的谬误之处,还可以发现这些学者关于西方传媒体制的道德优越感和他们所持的单一线性历史观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渗透。再现归类埃及媒体的知识生产情境,不仅可以以此为例对西方媒体分类体系进行祛魅,而且可以在知识"深度去西方化"的背景下"打捞"被遮蔽的"另类媒体",讲好全球历史中的媒体变迁故事;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我们超越方法论民族主义,在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重新确立书写全球传播史的马克思主义史观,进而认识到历史进程的开放性与另类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通过探究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与流通的问题,提出了"受众商品论"的观点。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被媒体用来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商品。本文从"受众商品化"展开,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和注意力经济学派对"商品化"的两种学术观点,阐述"注意力商品化"与"受众商品化"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2):73-81
本研究以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通过聚焦平台媒介——电子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游戏玩工在平台经济中"劳动化"过程来揭示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流通形式具有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特征。研究认为平台媒介通过对娱乐休闲活动的劳动化来获取巨大的数字劳动剩余价值,其生产与剥削依托平台对社会实践的集聚以及平台对信息数据、社交关系等新兴资源的垄断而实现,形成了以数据为资源,以"数字劳动"为生产力,以及以互联网"价值网"为结构的新的利益循环网络模式。平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平台的嵌套平台层次结构优势深刻影响着信息社会的劳动结构与价值增值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勇  李浩 《新闻传播》2013,(5):154-155
亚伦·斯沃兹自杀事件再次将网络时代的版权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版权真的那么神圣吗?传播政治经济学家通过对美国版权起源、哲学假设,效率与公平的考察,给出了否定性回答。黑客伦理也提供了数字时代的另类价值观与解决方案,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更强大,它在这场新的较量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9.
陈世华 《国际新闻界》2012,(1):41-45,66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与美国主流传播研究、欧洲文化研究,甚至与欧洲、第三世界传播政治经济学都有着很大分歧。本文将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概括为"我们不自由的传播",试图通过这个研究假设理解其主要理论视野和研究路径。本文首先对概念进行界定,其次论证研究假设,分析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如何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路径分析传播工业的"不自由",接着阐述他们对"不自由传播"后果的认识和自由传播的期待,最后总结该流派的价值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数字盗版因其破坏了版权产业对其产品的流通控制及其非盈利性知识共享理念而被广泛认为具有颠覆资本主义文化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反抗潜力。然而,数字盗版对全球音乐产业的转型推动以及中国电影(数字)盗版对好莱坞文化霸业的暗中助推却表明,世人应该从数字盗版的文化反抗幻象中清醒过来,应该从版权话语体系及其权力实践所支撑的消费主义空间中抽离出来.只有彻底地抛弃知识与文化私有产权概念而转向一种数字公地式的知识与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数字盗版所想象的信息自由乌托邦才能获得独立自洽的正当性和可能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为主要理论渊源的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加拿大学者达拉斯·斯迈思于1948——1949年间在美国伊力诺伊大学传播研究学院开设传播政治经济学课程为标志,诞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这一领域以北美与西欧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代表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可以从初创时期、蓬勃发展期和反思与拓展时期来描述其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未来传播生态视角出发探讨版权问题,以技术发展带来的传播格局及其背后体现的价值逻辑转变为分析起点,在把握价值实现逻辑日益“微粒化”趋势的基础上,用“微粒化”的方法论阐述版权价值形成与价值回报的新方式,以期为版权难题的破题提供一定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4):56-66
本文综述了《批判传播研究:西方视野》精选的当今西方学界传播批判研究的二十九篇前沿文献。这些文献梳理出批判传播研究范畴内两大学术脉络上的硕果:其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导的资本主义如何重构了西方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产业,从事新闻传播与文化创意经济的知识劳工无一不受到资本逻辑与跨国劳动分工等型塑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压制;其二则对马克思的作品精髓、新闻思想渊源和实践转向进行了再度审视。  相似文献   

14.
常江  田浩 《新闻界》2020,(4):6-13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知名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主席詹妮特·瓦斯科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重点考察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对数字新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念的重新界定与批判性理解。在瓦斯科看来,研究者对于技术对新闻的影响应当抱持谨慎的态度,数字新闻从业者应当警惕超级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霸权,新闻受众(消费者)则应当有意识地追求新闻的公正性而非沉迷于"客观"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崔波 《科技与出版》2012,(10):107-109
成功的版权输出,离不开版权信息的管理。基于对我国出版社版权输出中的信息要素的探究,从组织传播的视角,提出版权信息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策略以及促进内外部管理要素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必须具备一定的策略,借助跨文化传播理论来分析是一个新颖的视角。比如采用消解"驯化"效果的策略。"所谓‘驯化’的原则,便是用西方的认知框架把难以认知的中国事件转换为意义载体,在中国的客观现实与西方的主观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2,(4)
数字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集中关注数字化所带来的传播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传播关系的不平等,以及对相应的数字神话的解构。数字新闻业依托于整个数字经济和媒介生态,呈现出与数字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复杂互动。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首先采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方互动框架分析了欧美社会语境中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化逻辑,以及所型构的虽然一体化但充满矛盾性的新闻体制;随后针对中国的特殊语境,提供了基于统摄性国家概念来进行内部新闻体制调整和重组的数字化分析视野。随后,以数字经济这一新闻业的生态基础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切为切入口,本文从生产要素的多元配置、生产关系的灵活调整,尤其是数字劳动的压缩、替代与竞争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新闻业的经济动能。最后,从数字平台和数字劳工两个角度,本文提供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贡献于数字新闻学研究的两个前沿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本土为数甚多的版权研究中,许多学者潜意识地认同并完全接受了西方世界有关版权的预设与认知,因为他们和西方的理念一致认为版权保护是捍卫知识产品创造者的利益,主观愿望是期望版权的完善以切实保护知识产品创造者的利益和积极性。可见,西方世界有关版权知识的建构,已经推广为全球世界一种普适性的常识和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万木春 《现代传播》2019,(10):124-130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以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内生增长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视角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初步构建了知识经济环境下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资本、社会分工、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内的当代中国营销传播行业生产力体系,阐明了知识生产力作为核心生产力要素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探讨了当代中国营销传播行业生产力体系的主要特点和运行条件、运行过程,并对目前该行业提升知识生产力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万木春 《现代传播》2019,(10):124-130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以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内生增长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视角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初步构建了知识经济环境下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资本、社会分工、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内的当代中国营销传播行业生产力体系,阐明了知识生产力作为核心生产力要素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探讨了当代中国营销传播行业生产力体系的主要特点和运行条件、运行过程,并对目前该行业提升知识生产力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