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的本意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儒家将“诚信”推崇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自我修养的内容。认为“诚”是天赋予人的道理,人应“以诚为本”。效法天道真实无妄的品德,实现人的道德价值。认为“信”是立人立国之本,将其列为“五常”之一,要求人“言必信,行必果”。为此,“诚信”被奉为修身、立业、治国、用人、交友等的重要道德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古代“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的“信”,如今,已成为我国公民一项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完美人格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当代的天之骄子、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者、未来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更应具备“诚信”这一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信”的伦理内涵非常丰富 ,它强调人的言行统一、责任和义务为重。在实践运用中 ,它起到了“做好人”、“交好友”、“从好政”、“理好家”的杠杆作用。继承和发扬“信”伦理观念 ,用以教育学生 ,对于建构学生的基础性道德人格 ,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 ,具有重要意义。一、“信”的伦理内涵“信”丰富的伦理内涵 ,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共生繁衍、劳动创造中积淀而成的。1 “信” :言行一致“信” ,诚也。“信”的字型结构是“人”和“言”相合 ,其意为人言说时的负责态度。如果人对说过的话毫不在意 ,甚至实际行动表现为与其言相反 ,那就不成…  相似文献   

4.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道德观主要是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它的核心是仁和礼。蕴于内,礼表于外,交相呼应,融为一体,他的道德观立足于信,信就成为他的仁,礼得以实现的保证。孔子道德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源,今天在全民学习贯彻“公民道德规范”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诚信”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骗,做到诚恳待人,以信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社会交往中积累起来的优良道德传统。它至今仍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成为新道德的根基,成为现代文化建筑的一种精神支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需要我们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体上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1.孝;2.尊师;3.恕;4.礼;5.仁;6.信;7.义;8.节;9.勤学;10.俭;11.修身;12.有志。孝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把“孝”看作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述家庭道德的专著《孝经》中说“孝为  相似文献   

8.
呼唤诚信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诚信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们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不哄骗,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做到诚恳待人,以信取人。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诚信”的基本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它是“诚”和“信”的统一体,我们在把握这个范畴时,不能把“诚”和“信”等同起来,不能把“信用”相混淆,不能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这个概念。正确理解诚信这个范畴,对于加强市场经济的信用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莉洁  包燕 《教书育人》2006,(12):14-15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道德思想中诚信主要以“信”这一概念出现。孔子本人就其重要性从四个方面作了论述:首先,“仁”是孔子整个道德思想的精髓所在,是对各种善的品德的最高概括,而“信”则是实现“仁”的必然要求;其次,“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再次,“信”是交往之道,即诚实守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最后,“信”是立国之基,强调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余守萍 《文教资料》2010,(1):167-169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儒家“信”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借鉴传统儒家“信”的思想,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促成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阐述“诚”与“道”、“仁”、“信”、“真”、“义”、“慎独”的关系,发掘、 继承、提升儒家的“诚”说,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和人的道德完善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只是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阵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五爱”、“三德”,努力提高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其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诚信”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诚信道德体系的建立与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老信客认为自己失信无法再做信客后,这样对接替他的年轻人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后一个“信”字即“诚实守信”之意,两代信客也基本上恪守了这个准则,许多读者也认为此文是褒扬信客之“信”,让人恪守诚信的道德准则的。真的如此吗?我们试按以下思路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爱因斯坦在《给妹妹的信》中说过:“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近年来,学校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服务”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创设好氛围、抓实主阵地、注入新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是我国道德建设标本兼治的根本途径之一,以德治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顺应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加强和实现对全国人民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公德,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人的道德个性的自我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引子】: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讲诚信。诚信中的“诚”字指一种真实的内心度和内在的品质,“信”涉及到自己外在的言行,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单纯的“诚”重心在我,是关心自己的道德水准,关心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单纯的“信”字则重心在人,是关心自己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