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辉 《上海教育》2006,(9B):58-58
狭义地讲,素质原来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天生的禀赋,后来被泛用了,以至于现在我们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素质的差异性在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来,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唯一,从素质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从素质本身来讲,它的发展也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个体差异性,这在教育学里也属于常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化与人的素质 世界著名学者英格尔斯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可见,世界各国都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和重点,这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尤为重要。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素质在现代社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并作用于社会,它不仅体现人的素质的社会内涵,而且显示出人的素质的整体结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在这一点上,许多人存在着认识误区,在国家发展的问题上,认为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工业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师素质要解决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霞 《天津教育》2001,(10):34-35
素质一词,自从倡导素质教育以来,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我们的教育每时每刻都在为提高人的素质而存在着。作为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者———教师来说,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我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对提高教师素质要有正确的理解教师是一种职业,但不同于普通的职业,它的特殊性在于:作为教师,他必须有能力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教师素质的提高不应停留在一般人的标准上。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人对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着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更注重人的文化素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人文素质都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当我们在上化学课,学习化学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素质在化学中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内容,根据课程开展一些有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然后再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提  相似文献   

5.
有美好的素质才有美好的人生梅子涵生在这个世界上要走完一生,这一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艰辛、劳累的。在人的一生中,对每个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东西在推动我们。依靠数学才能能否完满地走完一生呢?陈景润是数学家,是数学天才,但是他英年早逝,他的素质是不完美...  相似文献   

6.
人的素质是人各方面素质综合形成的整体,而不是几个方面的简单相加。人的素质还要进一步转化为人的活动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活动的能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与效益。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水平的高低都要表现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上,都要通过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来检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未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各个领域中注意人的心理研究。如,体育界提出训练的三大要素:素质、技术、心理,将心理训练称为第二技术。由体育运动联想到歌唱运动。它们具有的共性方面都是人体肌肉的运动,都离不开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体育界的理论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我们认为,声乐教学的要素应该是四项:素质、技巧、心理、音乐感。四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心理训练同样应该是歌唱的第二技术。  相似文献   

8.
素质和素质发展十分重要。素质即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包括品德、性格、气质、知识、技能、智力、创造力、创业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它是个人顺利和美好生存、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条件。对素质发展的追求是一种合乎人性的追求,因为人性都倾向于走向美好,而素质发展是高层次的美好,况且,在追求素质发展上每个人都可以取得成功,每个人之间都不会出现人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所谓素质教育,有人形象地说,一个人把所有的知识忘掉之后,仍然留在头脑中的那部分就是素质.因此,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着重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数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说: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我们已经在全国建立了巩固和普及义务制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格局。我们要使这三个方面都有所成绩。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每个在华夏大地上成长的炎黄子孙每天都要接触着语文这门学问。从我们出生开始,从第一次叫人开始,我们的身边从来都不能离开语文,所以从小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语文素质至关重要,小学语文的教育对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也担有很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去充分地尊重、宽容和信任学生。教师应该懂得爱的艺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身体素质。在人的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核心,它既要影响身体素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在于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闪光点的。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它,从而更好地培育它。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要做到这一点,最急迫的就是要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又明确提出:“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这一历史的责任自然落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肩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教学上搞创新,而教学上搞创新,就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首要地位,是人在思想政治上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渗透于一个人素质的各个方面,是大学生学会做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他方面的素质再高,都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甚至会危害社会。所以,在人才素质评价中,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尤为重要,它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 《教育》2011,(4):22
我个人非常关注中国的"平民教育"。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首要素质。在我们周围生活中,不难发现,自信心强的人,能抓住机遇,充满自信心地去迎接挑战,想方设法获得成功,而自信心弱的人,往往是退却顺从,成为生活中的弱者。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他们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涵盖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思维本性(主体性”。人的本质在教育学层面上表现为人的素质,即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主体素质。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都不能够 孤立地存在,需要融合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因而人的社会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人的社会素质具有现实性和中介性,它包括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基本方面。教育的功能就在提升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并将其消融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完成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过渡,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首要地位,是人在思想政治上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渗透于一个人素质的各个方面,是大学生学会做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他方面的素质再高,都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甚至会危害社会。所以,在人才素质评价中,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尤为重要,它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是把握人才标准的关键,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