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国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日趋激烈。1756年七年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战后法国衰落,英国忙于巩固工业革命成果和殖民地管理,动荡的欧洲局势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和俄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七年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美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美英战争是指1812—1814年美英之间因剧烈的贸易竞争和领土扩张而进行的战争,它相对于1775——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而言,被称为第二次美英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统治阶级不能容忍法国力量的加强,不断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对法同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英关系日益恶化.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在经济上打击英国,迫其退出对法战争,于1806年在柏林宣布了大陆封锁令,封锁不列颠岛,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通商.英国对法国实行了反封锁,英国的封锁政策不独针对欧洲中立国,并旦包括禁止美国与法国通商.欧洲  相似文献   

3.
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控制殖民地霸权,在全球掀起了广泛的斗争,其中,控制中东地区成为法英争夺的焦点。通过分析法英争夺苏伊士通道的事件,阐述法英争夺矛盾的由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国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英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持续不断地同法国进行战争。英法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793年年初英国纠集反法国家建立第一次反法联至1802年英法签订了《亚眠和约》止,英国对法的关系是立足于全力围剿法国大革命,扑灭法国革命的烈火,阻止法国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颠覆年轻的法兰西共和国为目的的。此为第一个阶段。自1802年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这时英国对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海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36页叙述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从这段文字表述看来,在七年战争之前,法国已经占有整个加拿大。在第37页的《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这两幅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事实上法国并没有占有全部加拿大,而只占有现在加拿大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因此,课文中的表述用“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和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比较妥当。法国丧失的是加拿大的“殖民地”$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6.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为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争夺对中东和近东地区的控制权,法、英等国共同对俄国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演变.法国通过克里木战争再次雄霸欧洲大陆.但法国的欧陆优势既不强大又不稳固,其实质是沙皇俄国的暂时屈服和奥地利遭受削弱.奥地利被削弱的结果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先后统一.而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崭新民族国家的诞生则导致了法国欧陆优势的最终丧失和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力量的重新配置,德法矛盾、德英矛盾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所以,抓住了克里木战争的结局,也就抓住了欧洲格局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时代英俄两国在欧洲大陆与拿破仑进行着殊死搏斗,在对法的态度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争夺殖民地的问题上,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充满了矛盾斗争。一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人关心的主要是殖民地问题”。它利用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兴起后形成的复杂国际局势,缔结各种  相似文献   

8.
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由一个分散软弱的地区跃为欧洲的大国之一。德国的统一不仅大大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德对立的加剧与法俄接近的可能普法战争的失败使法国的大国地位一落千丈,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丧失使法国对德国的恨意日益滋长,主张复仇的保皇党人把德法民族仇恨煽到极点。法国的复仇情绪使德国深感不安。俾斯麦在普法战争后曾公开对法国大使说:“我完全相信,这次战争不过是德法之间将要发生的许多次战争中的第一次,在它之后,还要爆发一系列其它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活动的大部分是与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争使拿破仑登上了法国权力的顶峰、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但战争也使拿破仑结束了政治生命。这说明战争的性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也主宰着战争发动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法国人在北美大陆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它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后,于18世纪初达到极盛,囊括了整个北美大陆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与其同时,它与南方的英属殖民地发生了数次冲突和战争,并在路易十四时代取得过重大胜利;但在18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中,新法兰西惨败,不久便在1763年《巴黎条约》中被全部割让给英国,本文意图从17世纪法国移民政策的角度解析新法兰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5世纪 40年代 ,葡萄牙人从西非海岸猎捕黑人 ,贩运到欧洲 ,这是奴隶贸易的开始。从 16世纪早期开始 ,葡萄牙人又把黑人运往美洲贩卖为奴隶。 15 10年 ,西班牙国王正式颁发贩奴执照 ,允许商人把黑人运往美洲贩卖为奴隶 ,贩奴成为由政府支持的“合法”行业 ,奴隶贸易从此严重泛滥起来。之后 ,荷兰、英国、法国等国也加入到贩奴行列 ,从而使奴隶贸易在 17、18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值得深究。第一 ,殖民掠夺的需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侵略的进行 ,美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他们初到一个地区 ,总…  相似文献   

12.
《普法战纪》是王韬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一部共十四卷约二十一万言的著作。它详细记述了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发动普法战争的始因和过程。在成书之前,曾首先分段陆续见诸国内报端,在当时产生过颇大影响。 1867年冬,王韬曾出国游历,到过日、法、英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春,王韬由欧洲返回香港。1870年7月,欧洲爆发了世界瞩目的普法战争。消息传到中国,立刻引起一些国内报人的兴趣。王韬和他的朋友张宗良(香港一家日报的主笔)在一次交谈中,张提出想在报纸上详细报道这件国际大事的主张。“泰西有数之战,而亦欧洲全局所关,不可不志”。一向对欧洲政局颇感兴趣,又正在进行《法国图志》编著的王韬,听完张宗良的话后,“跃然起曰:仆不  相似文献   

13.
自十七世纪末英法开始第二个百年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与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一直积极地推行大陆同盟政策。在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决定性的战争──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结成同盟,其目的在于让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自己则全力以赴争霸海外。一旦目的达到,英国便设法摆脱同盟义务。从追求大陆同盟到摆脱大陆义务,英国逐渐形成了海上强国独特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4.
法国资产阶级节命的影响超出了法兰西的疆域和欧洲。在大革命的标志下,人类度过了资产阶级文明和文化的19世纪;它也相应地给予无产阶级文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以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一生六次到法国——特别是在巴黎生活和考察,他“深知法国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统计,他们直接述及大革命、法国、思想、社会、文化及工人  相似文献   

15.
列宁论及法国大革命的国际影响时指出:它“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十九世纪世界每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实行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法国大革命及其“最后阶段”的拿破仑帝国进行的欧洲战争,不仅打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主义秩序,震撼了拉丁美洲的殖民主义制度,也推动了英国、新独立的美国联邦共和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运动的发展。本文仅就它对美国建国初期民主运动的影响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6.
英、法两国自中世纪以来就冲突不断。17世纪末,18世纪初,两国又围绕世界殖民霸权展开了斗争。英国在七年战争中重创法国,在争霸中占了上风。法国借北美独立战争之机大力援助北美人民抗击英军,希望能够重夺霸权。但事与愿违,战争的胜利不仅没有使法国得到更多的利益,反而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法国因此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势之中。英国虽在短期内受到重创,但核心利益并没受到多大的损害,依然保持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方各国。但是,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惨剧令世人感到恐怖和不安。在中国,改良派认为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为号召有其原因,虽然取得了很多自由成果,但是仍归于拿破仑专制,而中国不存在用法国式的大革命争取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大陆上说到传统大国,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法国.法国确实有着值得骄傲的历史,早在16世纪就已同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并列为欧洲强国,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一度成为欧陆霸主.然而法国的国际地位走势却随着一次次战争戏剧性地从巅峰走入低谷,然后在融于其祖先高卢人血液中高昂的战斗意志的指引下再次通过战争恢复其欧陆霸主地位,如同波浪起伏一般地发展.二战之后,虽然法国的国际地位及经济实力大幅下降,但仍然没有摒弃自己的大国思维传统,仍然没有放弃对提升国际地位的努力,而目前的法国也仍旧走在恢复大国地位的征途上.本文在对法国近代国际地位走势分析之余,以外交政策为视角对这种走势的原因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荷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被摧毁,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也名存实亡,英、法、荷从各自的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战后重返东南亚的殖民计划。在重返东南亚问题上,英、法、荷三方都想维持战前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格局,惟恐一方的殖民地崩溃带来连锁反应,因此,重返东南亚时,三方合作大于冲突。当英、法、荷重返东南亚后,面对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在对待东南亚殖民地的去留问题上,三方冲突大于合作,导致英、法、荷在撤离东南亚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36页:“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课本第37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三块:加拿大西部、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英法七年战争之后,法国虽然丧失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但仍拥有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直到1803年拿破仑时期,才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怎能说七年战争期间(1756~1763),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荡然无存”呢?“荡然无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