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提出了研究正常个体的整体分析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及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 心理健康,在我国又称心理卫生。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中,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0世纪70  相似文献   

2.
王一红 《文教资料》2006,(14):200-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健康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结构,涉及到相互依赖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完满状态。”在健康这个多维结构中,心理健康处于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即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符合同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其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相反则不健康。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3.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相似文献   

4.
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即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符合同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其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则是不健康的。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迅速发展,并处于激烈变化的状态。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学生有50%左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基本正常,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根据对天津刚入学的大学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引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心理健康则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其标准如下:(一)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  相似文献   

6.
佚名 《课外阅读》2010,(8):30-30
健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应当看到,人们往往对生理健康是很重视的,对道德健康也是比较重视的,心理健康还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心理健康在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它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及感情上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纵观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过强的自尊心和脆弱的自信心使他们防卫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加上考试、升学等压力,造成现代中学生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学校教育中,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许多教师就把责任推给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其实,每个教师都承担着"教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  相似文献   

9.
一、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健康的内涵。关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的现象存在,还指每个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行为方面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健康状况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在个人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最佳状态,它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