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目前,比较多的研究者认为,语文人格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热爱语文学习,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充满自信,不盲从,不轻信,富有创新精神;能对作品进行鉴赏性、批判性阅读,并在阅读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较强的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诚然,研究者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观点是正确的,但如何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2.
语文人格教育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今天已成为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继承和弘扬我国语文人格教育的传统,当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谈点体会。1.语文人格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语文人格教育就是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其目的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语文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钟兴环 《中学文科》2007,(10):63-64
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着一种通病,就是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谎话连篇。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完美健全的人格教育。没有健全的人格要写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以情感人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就要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文如其人,让他们写出表现自己个性而又具有人格精神的优秀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哈小健 《湖南教育》2002,(13):25-25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中国…  相似文献   

6.
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健康人格是我国对中等职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具有承载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塑造问题。一是中职语文教学为什么要重视人格塑造;二是中职语文如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常常受到同学和个别老师的偏见与冷落,家长和社会的责备与失望,以及学生自身的迷茫与困惑,使自己在人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失,在教学中义不容辞地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语文课教学也如此,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健康个性,发展健全人格”。因此,结合自己多年来在职高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尝试和反思,谈谈是如何对职高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以人为本。健康的人格培养是核心。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志、情感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文与教做人的双重使命,在人格雕塑方面语文的优势和作用非其他学科其他途径所能替代。 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读”可分为…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另一个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理解、记忆和速度。阅读,首先要读懂、记得住,其次要读得快。写作能力除了要比较准确的表情达意,书写性灵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高考要求的作文。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与阅读有非常大的关系,高质量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保证。  相似文献   

11.
语文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青少年成长为既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教师要用美好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铸就民族未来的奇光异彩。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除了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外,还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小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小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大有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呢?一、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语重心长的教诲,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倾听是一种容纳与尊重。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感受畅所欲言,不用担心遭遇到讥讽和指责,也会允许犯错但不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教师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这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自身的需要.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基础知识中渗透人格,在阅读赏析中熏陶人格,在写作训练中展示人格,在课外学习中积淀人格.  相似文献   

15.
人格教育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受教育者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终级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格,而这一目的当然地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其中语文学科是实施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学科。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一位教师能否让自己的学生铭记一生,他是否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也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7.
人格教育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受教育者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终级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格,而这一目的当然地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其中语文学科是实施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学科。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鲍莉莉 《现代语文》2014,(4):100-102
人格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化过程,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发展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培养健全的、适应当代和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能力对于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倡导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培养健全的人格是"责任教育"的重要方面。人格教育就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规律,利用非直接教育方式,即通过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过程。目前,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人格养成存在很多问题,人格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在学校教育中,要通过美育、德育、智育等多种教育途径,共同推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