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人类心灵的创伤很容易被一些昔日的事物所触动。一提起“法西斯”这个字眼,人们肯定会怒发冲冠。而一看到“■”字符,人们更是深恶痛绝,因为它会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希特勒的纳粹党,因为它是纳粹党党徽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犹太人或许想得更多:“第二帝国”;二战前夕德国的反犹浪潮;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种族灭绝式屠杀的600万犹太同胞等等!毫无疑问,在犹太人眼里,“■”字符已经成为憎恨的标志。但是“形”字符只有这一种内涵吗? “■”字符的丰富内涵与渊源如果你站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人类心灵的创伤很容易被一些昔日的事物所触动.一提起"法西斯"这个字眼,人们肯定会怒发冲冠.而一看到" "字符,人们更是深恶痛绝,因为它会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希特勒的纳粹党,因为它是纳粹党党徽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犹太人或许想得更多:"第二帝国";二战前夕德国的反犹浪潮;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种族灭绝式屠杀的600万犹太同胞等等!毫无疑问,在犹太人眼里," "字符已经成为憎恨的标志.但是" "字符只有这一种内涵吗?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数字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其意义常常超出它本身固有的含义。例如,在当今的商业大潮中,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八”这个数字,因为它是“发财”、“发展”、“发达”的“发”字的谐音;而我们避讳使用数字“四”,因为它是“死”的谐音。再如,我们常常用“十”来表示完整和美满,如“十全十美”。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七”这个数字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用它来表示“幸运”、“美满”、“多数”等意义。“七”是一个神圣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它对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因为它具…  相似文献   

4.
高永 《世界文化》2008,(7):24-25
一提到托马斯·莫尔这个名子,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他的那本鸺托邦》,一本最早提出“共产制”,反对“私有制”的著作,一本“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但莫尔之所以令后人钦佩,却绝不仅仅因为这本书,虽然它很伟大,足以让作者名垂青史,更重要的也许是他为理想与信念牺牲的勇气,是他面对死亡时的从容淡定。  相似文献   

5.
谷子 《世界文化》2007,(11):32-33,36
一个“甩到墙上那就是3个洞”、铜豌豆般硬梆梆的名字——“江邦固”——却被一个女人叫了几十年。小时候,她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不像花啊,梅啊,薇啊之类,听名即可定“性”,甚或带出一种美丽。青年了,刚进大学门,因为这个名字被还未谋面的同学质疑:“怎么女生宿舍塞进来个男的?”她多次向父亲“请命”改名字,  相似文献   

6.
刘瑞明 《寻根》2001,(1):9-12
“喜鹊叫,客人到”,这是通行全国的俗谚。其中所说的“客人”可以是平时请也请不来的贵客,也可以是久盼不归的亲人。听见喜鹊在门前欢叫,人们自然会希望贵客、亲人来临,甚至有所准备。“客人”果然来临,人们自然就会对喜鹊喜爱有加,称它是报喜的鹊,又叫“灵鹊”。人们甚至把它的呜叫与其他向往的事情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反映了某一特定时空所发生的变迁,和人们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它又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引起人们对某个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影响人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充斥于当今好莱坞影片中的千篇一律的黑人银幕形象就生动地反映出电影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黑人坚持不懈的抗争,“公然歧视黑人”逐渐成为一条禁忌;又因为这个禁忌的震慑,“银幕好黑人”成为好莱坞政治诉求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为什么讨厌数字13在法国人们近乎执拗地避免13个人同坐一桌,因为13是一个令人忌讳的数字。许多法国人以为13这个数字会带来厄运,是一种不祥之源。因此13号住房常常被视作“凶宅”,故很少有客人愿意在旅馆中住13号房间。然而,在日常生活中,13这个...  相似文献   

9.
李欧 《世界文化》2008,(11):12-13
提起法兰克福,在当代思想文化界,在学术界,人们首先会想到“法兰克福学派”。它的名气,盖过了它挂靠的团体——法兰克福大学;毕竟法兰克福大学只不过是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所,而“法兰克福学派”则是独一无二。它为人类所增添的精神财富也是独特的,是没有其他学派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做计划,无论你是否坚持按它去做,这个计划都能帮助你看清一些事物的重要。然而,有趣的是,对美满婚姻生活的渴求却很少被列入计划之中,人们往往在婚姻关系出现麻烦时才会想起它。今天,在你工作和读书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制定你们婚姻的共同目标,并在以后坚持去做,你将不仅感到生活更明朗、愉悦,而且也更有趣。下面的每一条都会让你的婚姻更美满。1.做你爱人的“狂热支持者”“我妻子对颜色很有鉴赏力,”在我不久前参加的一个午宴上,一个男人评价说,“她简直是个天生艺术家。”桌上的女人们都妒嫉地看着他的…  相似文献   

11.
王梅 《世界文化》2001,(2):32-33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1993年虽然谈不上惊心动魄,但也值得一书。古老的双头鹰正是在这一年被重新定为国徽。然而,或许是由于数年来人们对红色这一色彩的偏爱,当年政坛的“鸟类学家们”竟将双头鹰绘在了红色盾牌上。生性诙谐的俄罗斯人不愿放过任何针砭时弊的机会。围绕双头鹰再度成为国徽,民间流传着不少笑话,其中一个便是:“为什么这鹰会有两个脑袋?”“因为给它照相时它不停地摇头晃脑,照出来就成双头了……”玩笑归玩笑,有关双头鹰的来历究竟从何溯源呢?现在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伊凡三世在位时迎娶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帕里奥洛加斯…  相似文献   

12.
“邦德”是电影《007》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四重奏”是一种古老的器乐演奏形式,此二者原本没有直接关系。可是,当4位风华正茂的提琴才女将这两个词汇拼合起来并融入她们的美貌、活力和多彩的乐韵时,“邦德女子四重奏”便筑起一道风景:一道令人耳目眩晕的音乐风景;它就像又一股强劲的旋风:一股拥着古典和流行一齐行走的“跨界”旋风。“邦德女子四重奏”是一支风靡当今世界乐坛的演奏组合,由4位分别在英国和澳洲受过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少女组合而成。她们融合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其他不同的音乐样式、品类,从而营造出一派雅俗共赏的音乐时尚。2002年4月,这支被媒体简称为“古典辣妹”的演奏组首次赴京演出,由此引来人们的广泛关注。4月3日晚8时,即4位“古典辣妹”抵达北京仅仅4个小时之后,笔者代表北京音乐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日报》和《中外文化交流》4家新闻媒体,对她们进行了小范围地联合专访。应着笔者的提问,她们首先介绍了演奏组是如何从“古典”跨越到“流行”,又如何凑到一起组成现在这个“邦德女子四重奏”的。“我们虽然都是学古典音乐出身,但对流行音乐也非常喜欢。因为流行音乐更具时代气息,更能表达今天人们的情感,也更贴近普通大众。...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条河,它的名字很美丽,叫“胭脂河”;也有这么一座桥,它是人工凿成的,但它的名字却偏偏叫“天生桥”。与一般的河、桥关系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先有河再因为人们要过河而造桥,当然更不是因为有了桥而要有一条河。它们是同一时刻诞生,桥随河而生,河因桥而美。这条河、这座桥就坐落在江苏省溧水县境内,离溧水县城约5公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自此,南京成了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为了维持明王朝朝廷的庞大开支,政府向全国各地大量征收赋税和粮食,全国各地粮饷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南…  相似文献   

14.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序幕已经拉开,“电影万岁”的旗帜又在戛纳电影宫的上空欢畅飘扬。这是戛纳入的旗帜,是使戛纳声名鹊起的旗帜。“戛纳”因了它的升起而超越了地理属性,成了电影的代名词。今天当人们说起戛纳,更多的人会以为你在说戛纳的电影节,而不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但人们并不会忽视作为一座城市的戛纳,没有戛纳,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也被人们称为“孙卿子”。这个“孙卿子”,既不是官名、爵位。也不是号、字,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汉宣帝的名字叫刘询,为了避皇帝的讳,当时人就把“荀”改成了与之谐音的“孙”,荀子自此之后也就称为“孙卿子”了。  相似文献   

16.
上帝给人类创造了一双眼睛,让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但我们更引以为荣的是,一双眼睛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思考,造就着多种奇妙的心态。我喜欢用“奇妙”这个词,因为每个人看待同样的事物,会随着个人的理解角度和心态定位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它总是那么奇妙,让人难以捉摸。  相似文献   

17.
妈妈的梦     
暮秋 《世界文化》2003,(1):16-17
我多么希望我没有打开那个破旧的松木箱子啊!因为在它的里面,有一个外面包着一层棉布,的小盒子,这个盒子对我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盒子的上面用铅笔写着“采用信”。如今,盒子上依旧残留着妈妈平素最喜欢佩戴的玫瑰的芳香,那香味虽然已经很淡了。  相似文献   

18.
圣彼得堡素以古城著称。这个城市的名字看似简单,实则蕴涵着一种多民族性。它由3种文字组成:“圣”是拉丁文,意为神圣的;“彼得”是荷兰文,指其奠基者彼得一世;而“堡”是从德文的“城市”一词演化而来的。据俄罗斯现存宫廷日报记载:现在彼得堡的这块土地,原是蛮荒之地,遍布沼泽、泥潭和莫测的深渊。当年的俄皇彼得一世雄心勃勃,决心在这块地理位置颇为重要的不毛之地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堡,以震慑北疆的邻居。俄历1703年5月16日,他铲下了第一锹土,为该城奠基。很快,城堡建成。彼得一世恐怕地处偏远,人们看不见它,便下令在其周…  相似文献   

19.
铅笔趣谈     
木头为杆,石墨为芯,用来写字或画画的东西就叫作铅笔。每一个人几乎每天都要用铅笔。孩子门的多数作业是用铅笔写的,母亲们用铅笔写下她们购买食品的清单。作父亲的在办公室工作也用得着铅笔。甚至美国总统也要用铅笔。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有一部分就是用铅笔写的。制铅笔的材料尽管人们通常都称它为“铅”笔,但铅笔里边一点儿铅都没有,并不是真正的铅笔。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铅作记号或画线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铅笔这个词沿用至今。英语“pencil”这个名称来自拉丁词“penicillum”,意思是“小尾巴”,因为最早的铅笔都是纤细的毛刷或鬃刷。  相似文献   

20.
<正>生于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曾因怀疑上帝而被犹太教会判为“有罪”并遭到诅咒和放逐。所幸的是斯宾诺莎不信命,也不肯接受“人是生而有罪的”这个观念,更不认为自己有罪。经过考证,他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上帝就是自然,或者说它是自然的别名。然而,在宗教氛围浓郁的西方世界里,斯宾诺莎竟敢说“上帝就是自然”,这实在是一件“亵渎神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