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于2006年8月对五大连池市团结乡永发村泥石流进行了现场调查,并编制治理方案,截止2008年末已经施工结束,效果良好。以此为例,对全乡地质环境相近的泥石流治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给人民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因而引发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泥石流成因和治理方案展开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可知,导致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即当地气象条件和水文条件。引发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中包括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水量均可引发当地泥石流,其次为地下水、冰雪融水等引发泥石流的隐患水源。因此,本文在基于这一研究背景下,将这次的调查对象定位于处于山南市桑日县绒乡西边的江塘村。通过现场勘察以及后期调查发现,由于江塘村连日出现局部性强降水,给该区域带来了丰富的水源,也给引发泥石流提供的前提条件。并且,由于当地地质松软,地形陡峭,脆弱的植被遭到筑路、挖土、弃土等破坏,无法稳固土壤,同时由于附近沟渠遗存大量的泥石流残渣痕迹,因而在大量水流的冲击下,再次遭强降雨引发较大泥石流灾害。因此,本文通过对江塘村发生的泥石流背景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泥石流治理方案和措施。在一定程度该调查报告也可给其它泥石流灾害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琼结县白色沟的野外调查,查明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象与水文、地震等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对白色沟泥石流分区特征、形成条件、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爆发突然、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在泥石流防治中,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依据。雨洪法是泥石流流量计算的一种常见的实用方法。本文以双磨子沟泥石流为例,采用雨洪法对该沟泥石流流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其他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某多发滑坡泥石流区域段为试验对象,根据滑坡灾害发生前岩体开裂产生低频声波的特点,采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非周期性信号,提出对滑坡与泥石流产生的危险信号进行分析的观点,通过改进傅里叶分析法对非周期的不平稳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处理,得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特征;但信号含有大量的噪声需运用小波去噪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分解、去噪并重构,使输出信号误差值低,达到通过危险信号预判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兰州某山区段为试验对象,对其产生滑坡与泥石流的信号通过傅里叶分析和小波去噪处理后,得到能够判断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信号,为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预判提供报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岗巴县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南部,区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交错分布,"4.25"地震影响区域内因岩石破裂、山体松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日喀则市岗巴县宗山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活动规律,为制定泥石流应急方案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澄城县袁家河泥石流隐患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袁家河泥石流隐患的发育特征与危害特征,研究了泥石流的稳定性及其动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袁家河泥石流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为袁家河泥石流隐患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灾害,本文对其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冰川泥石流发生所需条件,结合天山公路地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得出了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增能机制包括沟域雨雪与物源增能作用、千米高差比降增能作用两种,基于该机制将冰川泥石流的致灾因素细化为冰川因素、气象条件因素和地形地貌因素三种,以上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等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为防治泥石流的危害,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坡度、高程、岩性、构造、水系以及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进行权重分析,然后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出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图,为延边州泥石流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美女沟泥石流暴发特征,本文对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特征及泥石流物源的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析表明,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为矿渣堆积物源、公路弃渣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崩滑堆积物源以及沟床堆积物源五类,该类物源表层土体松弛,转换关系复杂,暴雨季节易发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20)
本文就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背景、发育特征、成因分析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根据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对工作区泥石流按照雨洪法进行了流量计算,按稀性泥石流进行了流速计算,从而设计出排导槽的断面参数,最后对该泥石流排导槽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山尕滩社泥石流频发造成的地质灾害,在研究区开展了一定工作量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以及现场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气象、物源等方面分析了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综合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堆积特点及其对区内居民、村道的危害特征,经详细勘查工作提出了“拦挡坝+排导渠”工程治理措施,改变了以往该区泥石流治理措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山尕滩社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治理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且大多数泥石流沟仅发生过1次泥石流,具有低频性,因而极大的增加了泥石流的防治难度。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雨量、地层岩性及各地貌因素对泥石流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因素的分维值介于0~1之间,平均分维值大小为0.309。1 h雨量雨强(H1)的分维值比24 h雨量雨强(H24)的分维值更小,说明H1对泥石流的控制作用更强,应该加强对H1的监测与预报。泥石流沟坡角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分维值最小,而泥石流沟长度的分维值最大,说明泥石流沟坡角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强,泥石流沟长度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弱。该研究为台风暴雨区低频泥石流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S212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小但频繁,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加之降雨集中,使该线受到泥石流威胁的可能较大.正确地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泥石流形成条件,探索出合理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减少灾害和损失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是西藏地质灾害主要形式之一,危害性大,除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外,还对人类工程造成极大的破环,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1971年以来西藏发生的泥石流事件进行分析,得出降水、冰川、时间、空间、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与西藏泥石流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西藏泥石流同这些因素的关系和地区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工程活动、交通、旅游提供一定的防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栾川县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泥石流,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其物源特征及启动模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县境内泥石流物源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岩性风化与崩塌、水土流失及冲洪积层的再搬运、沟道泥石流堆积物、沟道内人工耕地、残坡积物质失稳和采矿废渣等;受地质构造、岩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物源丰富区主要位于伊河中上游;按照物源供给对泥石流进行分类,可分为坡面侵蚀型、崩滑型、矿渣型及复合型四种;县境内泥石流物源启动模式可分为沟道冲刷启动模式、坡面冲刷启动模式、坡面崩滑启动模式、耕地溃决启动模式和矿渣溃决启动模式等五类。最后,提出了泥石流的防治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泥石流不良作用地质区对铁路客运专线的危害性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及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对线路通过泥石流不良地质区进行了勘测评价,采取拦挡坝拦储和排导槽排导相关工程措施,减小铁路运营期内泥石流量和暴发频率,消除泥石流对铁路的推覆、剪断或冲损的侵蚀破坏和淤堵桥、涵的堆积破坏,确保铁路线路安全通过泥石流不良地质区。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内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特定的地域环境,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形上表现为沟床比降大,相对高差小,两侧山坡坡度大,流程短,流域面积小;地质构造上表现为泥石流沿深大断裂成带状分布。泥石流发育的三区特征有:浙江泥石流形成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易于形成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流通区窄、陡且短小;泥石流往往在流通区下部沿沟堆积,使得堆积区和流通区界线不明显等特征,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人为因素引发的泥石流多;植被对泥石流的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宁娜  马金珠  张鹏  齐识  田黎明 《资源科学》2013,35(4):892-899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文章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信息量法的定量分析功能,对各类因子进行分级计算与信息量赋值,生成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图层,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中度危险区以上的区域包含88.91%的泥石流.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泥石流沟面积占危险等级面积比也随之增大.在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和极高度危险区内发生的泥石流面积分别占到各危险等级面积的21.21%、34.09%和46.00%,分析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特征吻合较好.由此可见,信息量法与GIS技术结合对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空间建模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危险度的科学评估对有效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四川省雅安石棉县、汉源县为例,本模型将泥石流影响因素分类为降雨因子、环境因子、水文因子、人为因子,利用ArcGIS 10.1平台中栅格计算器、网络分析、水文分析等栅格、矢量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项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赋值,最终得出泥石流危险度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