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冬梅 《家长》2023,(8):37-39
<正>校园教育,学生为本。在正确理解以生为本的哲学价值论之后,才能有效建立正确的德育观。搞清楚特殊学生在学校学习什么最重要,只有明确了教学方向,才能够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以生为本的德育思想目标、组织以生为本的德育务实活动、创建以生为本的德育特色班风、完善以生为本的德育网络共建,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注意文本教材紧密联系实际,会让学生乐于听、乐于信、乐于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为“渗透”而“渗透”,不能为“德育”而“德育”,应该在围绕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课文篇目,适时适当地予以渗透.德育渗透,要注意结合文本教材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忌假、大、空,要注意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和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做到无言教育,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渗入“课程思政”理念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其综合素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理念是提高教师的创新评价体系,树立“以生为本”观念。高职英语教师可在公共英语课上渗透“课程思政”理念,促进学生思想和德育上的发展。文章论述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3):111-112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课,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德育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当前,中学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政治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依据新课程理念,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加强德育教学渗透尤为迫切。对此,教师应积极进行研究,以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维曦 《文教资料》2009,(34):134-135
贯彻以生为本的德育教学模式,在方法上要变“老师说”为“学生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变老师的一人“动”为学生的全体“动”,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对“以生为本”理解上有了偏差,逐步演变为放任自流,从填鸭式教学模式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显然也是低效率的课堂。笔者认为,“以生为本”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立足点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最近发展区出发,“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体验获知的过程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德育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然而有些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使教学变成了“材料展示课”。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怎样选择材料?下面我就以政治课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扬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课程改革中要把德育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笔者根据这几年进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变化情况和课堂教学的客观需求,立足“以生为本“、“以德立校“、“扬长教育“、“管教管导“的学校办学思想,摸索实践出一套“在纪律中渗透道德要求,在道德要求中体现纪律“的德育方法。这一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与情境,为“管教管导“的实施创造了较为理想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体现“以生为 本”这个理念,这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而伴随新课改逐渐 深入,对以生为本相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就变成各类学校以 及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及焦点问题。其实,探究教学就 是能够对“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进行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除了 可以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调动之 外,同时还能促进教学改革。本文旨在概述笔者在教学实践当 中的一些体会,以期给实践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德育课堂管理的意义,并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侧重通过规则意识来维持课堂秩序、以生为本的方面,力求做到“知信行”合一,由“管”逐渐达到“不管”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蕴藏点”的把握马振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常是通过一篇的课文教学来实现的。要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中“道”的各个“蕴藏点”,适时地挖掘与点拨,以达到教育之目的。一、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传“道”,使...  相似文献   

13.
段慧景 《考试周刊》2009,(19):43-43
职高语文课的教学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本文列举了德育渗透的两大途径:传授知识,自然渗透;激发生活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4.
<正>"要做学问先学做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什么是德育?一切与"德"相关的行为教育、养成教育都可以视作为德育,它将人的内心修养通过行动展现于外,在法律与环境的约束下,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并上升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素质、素养。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们的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以生为本,倡导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德育必然会选择人文关怀,这是以生为本,完善学生价值取向的必由之路。德育必  相似文献   

15.
黑河市第四小学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大德育观念,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为抓手,形成了自主管理、回归生活、以生为本的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一直倡导的理念。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多换位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来进行教学。笔者根据自身的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呢?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略带忧伤又感性的童话故事。文中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容易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本设计采用板块的形式着眼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情”贯穿,通过“畅谈友情”“感受真情”“诉说心情”  相似文献   

19.
"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 什么是高校工作中的“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这就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其直接指向“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为谁办学”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