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苍凉之感,以及苍凉意境的呈现构成了一道奇美的风景。本文将从她小说中苍凉之感,苍凉意境入手进行阐述,论证这末世的苍凉产生的根源和它所构成的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2.
能剧是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在本土结合的集大成之作,"鬘物"是能剧中公认最好的部分."鬘物"的其审美情感中透出一种受禅宗影响、经本土消化后的"无常"苍凉,即能剧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感情基调就是苍凉,与古典文学的苍凉之感不同,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不但是文体书写风格的体现,更是对现实人生的隐喻。透过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笔调,能让我们深深的感触到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环境、生活百态以及个人命运的变幻等。同时,张爱玲笔下的苍凉之感所展现出的对人性的深层透视与关注,对当今时代的人性挖掘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家寨》用沉郁凝重的语言,描写旷寂苍凉的异城风貌,表现汉家寨人的坚守品格。但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他们的生活状况,而是通过对宁寂空旷、苍凉恐怖的生存绝境的刻画,来凸显汉家寨人坚守的精神内核。因此,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对汉家寨生存绝境进行探究,只要学生对"绝地"之"绝"有了深刻体验,便自能感知汉家寨人的坚守精神。  相似文献   

5.
余华通过底层民众在苦难中的"活着",揭示了他们的悲剧性命运,也深刻展示了民族传统中的特别性格。他们承担着生存的重负,深深体会着生命的苍凉,在无助的守望中淡然地活着。温情的加入增强了对人性的表现力度和批判力度,也使叙事在沉重与迷乱中走向明快。苦难之沉重与生命之苍凉共同构筑了余华长篇小说的感情底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苍凉的悲剧意味,"苍凉"是张爱玲描绘人生的基调,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其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作为清词"中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人,生活在具有"盛世"气象的康熙王朝,却能够处繁华写寂寞,在这个王朝鼎盛之时,唱出了时代的哀吟。纳兰词多哀婉苍凉之音,这跟他在词中抒写悼念亡妻的悲恸、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和羁旅生涯有关。文章把纳兰词放在清初的大背景下,从纳兰性德家族史以及仕途经历、和明末主情思潮、清初时代环境三方面探讨了纳兰词哀婉苍凉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诵读的境界     
<登高>是杜甫晚年漂泊时的感伤之作,登高临眺,百感交集.阔大的景象中,满是苍凉.这首"旷代之作"千百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解读品味.然而,评语有限,诗韵无穷.虽妙笔生花却无法渲染尽诗中的悲愁,因而传授此诗之难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苍凉"是张爱玲在其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蕴涵了其悲剧审美趣味及审美追求。"苍凉"悲剧思想的生成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艺术个性、中西文化修养密不可分。"苍凉"悲剧思想既继承了西方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悲剧传统,也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学与传统美学的悲剧思想,是对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乌鸦之歌》是池莉由平实朴素走向传奇的又一驿站。我读《乌鸦之歌》,却感觉那传奇的瑰丽怎么也掩盖不了内里的忧伤和苍凉。这部作品很明显地蕴含了一个“成长”的主题,展露了一段个体成长的心灵史。我总觉得池莉写《乌鸦之歌》的过程,就是对自我灵魂的检索和重铸的过程,这一过程蕴含了遗憾、忧伤、苍凉、悔恨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