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14,(6):132-135
乡村集市是乡村社会定期聚集进行产品交换和交易的市场,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乡村集市具有"民俗文化空间性",作为农村经济民俗生活的展演空间,一方面有其经济功能;同时,也承载着展演乡村民俗、映射地区文化传统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有村村联盟、镇街片区联盟、特色联盟、县级联盟等,各有优势和短板。功能要素互补型、资源优势显著引领型的文化礼堂联盟其发力点各有侧重,才能真正提质增效,构建目标一致又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联盟。从“云上文化礼堂”的理想模型与实际使用的差距、实体文化礼堂和数字化文化礼堂的关系定位等角度出发,发挥数字化文化礼堂对农村文化礼堂的系统重塑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台州市黄岩区农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以打造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地、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平台和正能量的辐射源为目标,目前已建成30家,到2015年将扩展到100家,文化集聚的效应正在初步显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的文化礼堂绚丽之花在橘乡大地嫣然绽放.  相似文献   

4.
集市是我国乡村村民进行商品交换、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曾经在乡村经济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在电商、超市等平台的冲击下,传统赶集文化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本文从赶集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乡村赶集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所具有的价值,以期为赶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民精神生活的家园,它对弘扬和践行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意义深远,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推进乡村的文明风尚。本文将以浙江海宁为例,在研究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握群众需要、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辽西北的喀喇沁蒙古人在文化民俗上有着"特殊部落"之称,通过历史脉络中喀喇沁蒙古人的来源以及蒙古、元至清时期以来的迁徙重组的原因,分析民俗内涵和传承精髓,为该地区民俗文化与乡村建设的结合提供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云和梨、建德橘,花生稻谷盛满篮……为庆祝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全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时节,"我们的家园——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主场活动在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文化礼堂举行。从"1"到"10000",仅仅用了6年。作为浙江建成的第1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当日,镇头村文化礼堂正式揭牌启用。  相似文献   

8.
海宣 《文化交流》2014,(3):28-31
春风荡漾的海上古城,文化礼堂呈现一派新景象.舟山市定海区文化礼堂建设注重在“特”字上用功.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在挖掘和梳理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致力打造四大主题馆,充分显示海洋历史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栗子 《文化交流》2015,(3):67-70
特色是美丽乡村的生命,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凸显了浙江农村乡村气息和自有个性—德清县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向农村"输出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农村古已有之的建乡贤祠传统,在各村全面推行既有时代精神、又契合乡村认知的"和美乡风馆"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乡贤祠"。乡村的历史文化、古树民居与旅游、影视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目前,永康  相似文献   

10.
正临海,这个倚山枕海的"文化之邦"历经千年沧桑,无处不烙印着文明发展的痕迹。因为文化兴盛、千载传承,这座城市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在这方热土之上,文化事业再一次焕发了"新颜",一个个文化礼堂落户农村,村民置身其中,温习村史,重拾耕读传统,文化氛围绵延到乡村的角角落落。传承历史文脉记得百般乡愁位于山坳之间的孔蚯村就是临海文化一个独特的剪影。  相似文献   

11.
经过岁月沉淀后形成的农俗文化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已成为云南本地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云南普洱地区主要围绕茶山、林地、水稻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最终由茶俗文化、养生文化和稻作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边地文化。基于普洱地区多民族农业习俗的“农俗文化”用二十四节气串联茶俗、养生习俗、稻作习俗、建造筑物习俗、吉祥文化和特色民俗活动6个部分,该课程内容具有民族性、功能性、工艺性和文化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继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俗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年例"作为茂名人独特的"贺年例会",于2012年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茂名地方特色文化名片。茂名年例文化具有国内优秀民俗文化的积极基因,具有"善待八方客,极尽一好心"的优秀内涵,具有记住乡愁、凝聚民心的巨大向心力,具有多元文化融合、多种文化竞相生辉的魅力特色,是遗落乡间的文化密码,是值得茂名人认可、坚守和弘扬的大众文化、优秀民俗。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的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不管官方层面如何努力,村民在认同方式上总是显示出越来越偏向个体化、私人化、家庭化的倾向,因而,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新时代乡村公共空间的新形式,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未来应从社会转型、乡村文化复兴、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等方面探索建立新乡村共同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黄涛 《文化学刊》2008,(3):10-15
"民间语言"又称"民俗语言"、"语言民俗"。从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和学术史上的研究实践来看,民间语言主要指那些有着鲜明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话套语。常引起民俗学者注意的语言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两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划时代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理念,既为我国乡村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也为农村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振兴乡村文  相似文献   

16.
杨晓红 《文化学刊》2014,(5):142-147
对乡村民俗的研究挖掘应具备历史发展的观点,当今乡村民俗的现状应从古代的民俗演变过程中寻找原因。《醒世姻缘传》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山东区域民俗的历史线索,用它与当今鲁南乡村民俗进行对比,这对研究山东民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选取方言词汇与人生礼仪两个角度做纵向的比较,以期达到描画鲁南乡村民俗发展演变轨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交流》2014,(3):23-27
钱江两岸,春色烂漫.浙江省原定2013年建成的1000家文化礼堂在10月底就已完成.新的-年,文化礼堂将遍布浙江大地.农村文化礼堂正越来越成为浙江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个有效的平台、一个响亮的品牌、一个精神文化的地标.本刊这一期集中刊发了绍兴市上虞区、舟山市定海区、台州市黄岩区三地的文化礼堂专稿.这三地的文化礼堂各有特色,但共同奏响了人文殿堂、精神家园的美丽乐章.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在浙江农村,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文化遗存在农村积累深厚。打造一个承载的"容器",把"提纯"后的传统农村文化装进去,让人们可以沐浴在文化之乡、沉浸在精神之林,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茶香竹海中的临安上田村是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一个精彩的样本,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更是文化礼堂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他对此颇有心得:农村精神文明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起跑点。  相似文献   

19.
每到新春佳节,丽水市总会掀起一波“乡村春晚”热潮。“乡村春晚”是指春节期间以农村为主体,村民为主角,自编自导自演举办联欢晚会和特色民俗活动。演出的节目土色土香,题材选取在田间地头,道具多是农具。一个个贴近生活、“接地气”,给村民带去快乐、承载情感记忆,成为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俗,这些民俗涉及日常生活、物质生产、精神活动等多个方面,其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教育作为人们获取知识、形成良好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途径,应将民俗教育纳入其中。本文着眼于民俗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并从儿童民俗教育、青少年民俗教育、高校民俗教育、全民民俗教育四个方面探讨民俗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