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炎武《诗本音》指为方音的韵例,段玉裁当作合韵。顾炎武所言"方音押韵",多无方音实据,属主观推测,而且概括不了其它原因所致韵脚字异部的现象,这是段玉裁用"合韵"代替"方音押韵"说的原因。"方音押韵"的特点是韵脚字的押韵音与系统中本音异部,与段氏用"读如"或异文所示的"合韵"特点相同。合韵的内涵是韵脚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导致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  相似文献   

2.
诗"合韵"是甲部字在个别情况下以其另外一个音与乙部字押韵的情况。"合韵"并非异部音近押韵。由于合韵字在个别诗句中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导致出现合韵字与所协字在韵部系统中是异部的现象。合韵之"分""合"有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注》中,"冒"及"冒"声字的古音被归入不同韵部的事实说明:"同谐声者必同部"理论并非段玉裁关于形声字古音归部的原则。段玉裁对"冒"及"冒"声字的古音归部是从两方面着眼的:韵脚字依实际押韵归部;非韵脚字,或根据同韵系联,或取其今音上推。要注意的是,同韵系联的归部法,仅适用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段玉裁所谓"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论仅是从造字谐声的角度来说的:形声字创制之初,在同一语音系统内,其读音与其声旁之读音必当一致。  相似文献   

4.
"古合韵"体现的是古音材料中常规谐韵关系与例外失谐现象之间的矛盾,特征是"古与古异部"。段玉裁用"古合韵"统摄了韵脚、谐声、假借、转注异部,以及异体字声符的变换异部、通语与方言异部等"失谐"现象。段玉裁用"合韵"统摄古音体系内部各类失谐现象,并非对上古时代语音的时空变化失察,而有特殊用意和所面对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顾炎武的《诗本音》为《诗经》注解本音并说明韵例,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押韵字的位置、韵脚之间的距离、章节的押韵以及特殊的押韵形式,有助于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体会其音韵美。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对"舟"声诸字的归部,并非遵循"谐声同部"的原则。韵脚字的归部依据押韵情况;非韵脚字的归部,根据古今音对应关系上推。对多音字的归部,一字协两部者,选择押韵次数多的为正音;非韵脚字,选择传承通用音为正音。谐声系,仅限于把同谐声且中古同韵者归入同一韵部。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注》中关于"此"谐声系列和"真"声字的古音归入不同韵部的情况表明了段玉裁对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并不是依据"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而是另有原因。具体是:押韵字根据押韵音归部;非押韵字则按照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今音上推来归部,但仅限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同时"同谐声者必同部"原则只限于形声字造字之初。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提到了音转。从中可以看出段玉裁关于古韵研究的方法。音转是随时间的改变字所属的韵部发生改变,而合韵是相邻韵部的字可以通押的现象,音变是相对正音而言,是同—韵部不同韵之间的由于发音方法的不同而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一书中用通韵或合韵来解释《诗经》中异韵部字的押韵现象。其中,多数是有道理的,但其中有些用例,可以不作为通韵或合韵的韵脚来处理,或者看成是交韵,因而可以不看作是通韵或合韵;也有些用例,可以根据其在《诗经》中总的押韵情况进行重新归部,就会形成同韵部的字押韵,而不是异韵部的字押韵,因而不必用通韵或合韵来解释。这样处理以后,《诗经》中通韵和合韵的用例就会减少很多,从而可能更符合《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划分上古韵部自顾炎武开始,到段玉裁时,古韵分部才定大局。后来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段玉裁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合韵说,段氏首开用合韵说确定上古韵部的先河。合韵说对古韵分部的作用不亚于顾炎武的“离析唐韵”。合韵说是段氏古音学的核心,也是每个研究上古音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仅看到了研究合韵说的重要性,也注意到段氏的说法与后人对合韵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上述原因,兹根据《六书音均表》①来探讨段氏的合韵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老子》一书的韵脚进行穷尽性上古音定位,说明其是一部音调铿锵,朗朗上口的散文诗。从而阐明其与先秦纯韵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以举例的方式先对韵在句中位置进行考察,提出句尾韵脚和虚字韵脚的特点。再就韵在章中的位置,提出本句押、隔句押、交韵、迭韵、遥韵和通韵与合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不再押韵的韵脚字,江永把它们归结为方言的不同读音。在《古韵标准》中,江永屡次提到“方音假借”、“方音偶借”的概念,以此为对象,可以研究其与后来段玉裁提出的“合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的《六书音均表》四,统计出段玉裁《诗经》“古合韵”109例,然后利用今人古音研究成果,逐一考订,重新缕析,把属于“合音”的分为三大类,计有102例,并在每一大类下面以音理分析;对不属于合韵的7例,也一一作了分析,指明这是段氏《诗经》“古合韵”的少数讹误。段氏《诗经》“古合韵”在音韵学研究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基本上能反映《诗经》合韵的诸种情况,为研读《诗经》押韵提供了方便;《诗经》合韵又反映了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同时也给音韵学者对上古音的拟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统计归纳法,对两种《楚辞韵读》用韵进行统计,发现两种《楚辞韵读》用韵同中有异。相同表现为对某些韵例入韵及无韵处理相同,对大部分韵脚字的韵部归部相同,对韵例有否合韵现象理解相同。相异表现为韵部多寡存在差异,个别韵脚字的归部、对个别字是否入韵以及异文处理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悠久,并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各国。在汉字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韵"字也在日本传播开来。以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以及中日词典等为参考资料,针对"韵"在日本的流布与意义变迁情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韵"流入日本后,其表示"风雅、情趣、气韵"等美学意义被淡化,而表示"韵脚或押韵的字;韵母;押韵"等语音学含义被保留和发挥。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注》的灵魂是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理论,段氏给每一个篆字注明古韵部,以此来校订文字结构、解释谐声读若、沟通本字借字、阐述许书声训、揭示音近义通、考证双字联绵、审核历代音切等。但是,段氏所标韵部中仍有一些属于今韵部,不是古韵部,这种假性古韵部显然妨碍段氏"古形、古音、古义互求"主张的贯彻施行,需要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17.
贾谊是西汉初期赋家,现存赋四篇,通过对其用韵的探析,归纳系联出16个韵部,并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先秦音系对照,可知贾谊赋与当时的语音情况吻合。他的赋作换韵频繁,隔句押韵,韵句为主,散句为辅,韵脚字不一定是末字,贾谊还尽力把韵部按照平仄以类相押,"真"部和"文"部还可通押。以贾谊辞赋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在押韵方面无疑处于正在发展但尚未完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诗经》用韵是有一定标准的。顾炎武的《诗经》韵读反映出他以句句入韵为《诗经》的主要韵式;王念孙、江有诰的韵式较段玉裁复杂,包含了多种句中韵的类型。我们认为四家韵式中,偶句入韵和虚实字脚不相押为《诗经》的主要韵式,其韵读为韵脚字系连的主要材料;句中韵和小停顿处入韵为次要韵式,其韵读只在出现频次较高或韵相近的情况下对韵部归纳起辅助作用。此外大雅中有部分颂诗是无韵的,不能作为韵字系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一七三五———一八一五),清代有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韵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注》,为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极重要参考书。有《六书音均表》附其后,其六类十七部之古韵,“同声必同部”,谐声表,支脂之分立,侯部独立,真文分部等均为不刊之论。“能发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说文解字注》804页,以下凡称引《六书音均表》,不再注出处) 《六书音均表》是段玉裁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他生活的乾、嘉时代,正是音韵之学大起的时代。古音学自吴械开其端,陈第、顾炎武、江永继基后,在他当世,又有戴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语音“变转”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转"是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变转"理念是贯穿其古音学理论的重要线索。其要点在于:(1)"音变"与"正音"配合,揭示古韵系统向今音系统各韵的演变。正音发生敛侈变化而分化出新韵,"音变"是同一韵部内部古今语音的变化。(2)"音转"与"古本音"配合,揭示古韵发展演变过程中偏离常规演变方向的例外变化,发生变化以前的那个音是"古本音"。(3)据"变转"及其时代定古韵的分合。(4)据"变转"考察音韵失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