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我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根据新闻摄影基本特性的要求和国内外优秀新闻照片拍摄的成功经验,我觉得要拍好新闻照片,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努力: 一、注重新闻价值新闻照片是形象的新闻报道,因此衡量新闻照片的价值首先要注重于它的新闻价值,即它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所包含的新闻信息量及其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这是最为重要的。纵观历届国内外新闻影展,其获大奖作品皆属反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新闻题材。以近几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二林 《新闻窗》2009,(2):72-73
众所周知,一张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同时具有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这两个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闻成为旧事,其新闻价值也将不断消退,然而,许多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却依然存在,甚至有不断升值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在起作用。“读图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摄影形象价值的作用,用画面形象说话,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趋势,正所谓“一图胜干言”。也就是说,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将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作为衡量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优劣标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在全国各报引起重视并结下硕果,现在不只是版面上的照片增多,而头版头条的照片和专栏组照也屡见不鲜。形象新闻的增多,扩大了形象经济信息量,也满足了读者视角的需要,广大群众拍手叫好。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照片虽然增多了,但重复的画面较多,新的画面较少,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就照片而言,有的不是靠形象说话,而是用冗长的文字解释形象新闻.这样日复日,月复月,久而久之,读者就厌烦了。随着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报纸的要求电越来越高。所以,改进摄影报道,拓宽摄影报道面,提高照片质量,是摆在我们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摄影记者应该下功夫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照片又脱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为照片提供“画外音”,两者相得益彰。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天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让照片说话”,是强调抓好新闻现场瞬间形象,拍出更好、信息量更大的照片来。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文字写作。二、同一幅新闻照片,好的文字说明为照片增辉,文字平平也会使照片失去进力。三、文字可以弥补照…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游练 《新闻三昧》2005,(4):31-32
几年前,我曾发表一篇题为《准确把握形象价值》的论文。文中提出“优秀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统一”,并阐述了“新闻形象价值是指新闻摄影作品所提供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特定需要的形象信息素质(量和质)的总和”“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首先要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而摄影者运用摄影技巧准确、  相似文献   

9.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照相机瞬间记录的方式反映新闻事件,也就是说,摄影记者是通过照片上的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只有善于从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攫取最有新闻价值的瞬间形象,才能拍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新闻照片。 新闻摄影同属新闻范畴,与文字报道一样,同样需要具备新闻“五要素”。新闻照片是用图片形式进行报道的一种手段,已成为报纸版面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常有生花妙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题材用照片报道要比文字报道效果好得多,它毕竟是以真实的形象,浓郁的现场气氛,真情实感地记录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让人信服。我在实践中经历的一件事,至今记忆  相似文献   

11.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13.
纵览我国各报刊,不难看出新闻摄影报道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拍摄好新闻照片,要过好“三关”: 第一关,看得出。摄影记者要有强烈而敏感的镜头意识,不仅能从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捕捉到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场景,而且知道怎样用镜头去表现它,这是眼力。事实上,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劣势,有些题材和内容是无法用照片表述的。时下,之所以会存在“新闻照片无新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拍  相似文献   

14.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新闻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摄影技术问世后才出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照相能原原本本地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见证性、权威性与说服力。这是新闻摄影独有的功能。如果舍弃了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制造假照片,那么,它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的损失,比虚假的文字报道还要恶劣。新闻摄影拍摄的对象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符合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就是不但事实要真实、形象也要真实。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那就会出现虚假的照片。如拍摄草原上的接羔能手,摄影者为了追求形象美,就找几个演员穿上民族服装,抱着小羊羔来代替;拍挑灯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作为一个形象的新闻形式,一个摄影门类,在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形象表现方面,有其独特的规律。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和社会审美趣味、读者接受心理的变化,随着各种摄影器材的迅速更新和发展,国外新闻摄影在表现手法和技巧运用方面有一些明显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趋向,取“他山之石”,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获得有益的借鉴。一、追求照片的简洁有力国外一些著名摄影记者常常用“简洁、有力”来表示他们对照片的赞赏。这句话成为他们评判现代新闻摄影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简洁,指画面的内容与形式表现而言。有力,指  相似文献   

17.
画外音,原为影视艺术中的术语,指声源不在银幕或荧屏画框可视空间之内的声音,由于它可以发挥声音作为独立艺术元素的表现作用,与画面内的形象和声音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映衬,造成蒙太奇的效果,既扩大了观众的想象力,又拓展了形象的表现空间。新闻摄影的“画外音”,通俗地说,就是新闻摄影画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是新闻六要素以外的信息,实际上是新闻摄影画面内涵的自然延伸,情感的含蓄表达,形象价值的升值。它不但是内容的补充,更是主题思想的深化和升华。新闻摄影界的老前辈蒋齐生曾提出,新闻摄影的形象之信息量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闻摄影不仅受到广泛高度重视,而且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相当部分的照片所传递的有效信息量很小,内容很简单,所揭示的主题也很平常。一些摄影记为了使照片有“新闻性”,便极力在字说明上“下大功夫”,用了大量背景、数字等等,结果,照片反而变成了陪衬,当然不可能具有视觉冲击力,难以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摄影术从1839年8月19日公布时起至1989年8月19日,整整150周年了。摄影术公布的第3年即1842年5月,就有人用它拍摄新闻,于是就出现了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概括说,就是用摄影术报道新闻,而摄影术,则是用相机把光造成的影象照在感光片上,经过暗室的化学处理程序,固定影像,制成照片。照片的特质,是写真纪实,形象、准确、生动。人们发明摄影,并很快用摄影报道新闻,就是看中了摄影的特质、价值和魅力。摄影术发明后,先是用于照人像、风景、新闻、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摄影中,可视性是人眼的视觉对所看到的新闻图片直觉、直观的实在反应。新闻照片的可视性,从狭义上讲,是可供观赏的新闻图片;从广义上讲,即是有新闻形象价值的、含有信息量的、高质量的新闻图片。 图片新闻的刊发,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沟通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不同信息的需求。但是,若新闻照片的画面是千篇一律的,让人一看就生厌。没有了照片本身的可视性,它的形象价值何在?它的新闻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看报纸时,常常见到有这类照片:主席台+人+会标;人+机器;或人+办公桌电脑……似这类依样画葫芦1+1=2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