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党媒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重要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态”,有形态、神态之义,有表现形式、本质内涵之分。形态是事物客观存在的表现形式,而神态则蕴含事物本质属性和逻辑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媒的年轻态,既是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的年轻态,更是主流价值、内容观点、思想文化的年轻态。  相似文献   

2.
新闻把关,要以政治方向为指引、“防险排险”为目标,处理好政治方向与新闻品质、内容生产与新闻把关、媒体融合与内容安全、导向风险与业务风险、传统形态与新媒体、新闻内容与“媒体内容”、正向“加油”与逆向“刹车”、知识积累与临场处置、风险形态与把关能力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党建报道处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媒最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也是体现党媒权威性、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新形势迫切要求党媒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党建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走麦城” ,在新闻传播中并不鲜见 ,出现这样的现象 ,无疑会给承担舆论监督的新闻传媒(包括记者、编辑)的形象蒙上阴影 ,更会给舆论监督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舆论监督如何避免“走麦城”?我们认为关键一着在于“把关”。“把关”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 ,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环节 ,其基本内涵为 ,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而这种“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实施舆论监督 ,既是新闻传媒的一项传播活动 ,又是党和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与神圣使命。从…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1,(1):16-25
"党媒"理论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但党媒理论并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理论,党媒理论具有自身的相对自主性和独立性。当代中国的党媒理论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报思想,特别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党报实践以及对党媒实践的理论总结。党媒理论有自身的体系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党媒的来源理论、党媒的性质与地位理论、党媒的功能理论、党媒实际工作理论(实践理论)、党媒关系理论及党媒规律理论。党媒理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以党媒为本体的理论,它主要是一种新闻宣传理论、新闻舆论理论,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理论。因而,党媒理论应该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创新,以更好指导当代中国党媒系统的传播实践,满足社会、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是关于如何构建党媒理论体系的框架设想,并不是关于党媒理论体系内容的具体阐释,因而具有更多的方法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以系列化和品牌化为核心的媒体传播链,是党媒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构建新的媒体经营生态系统,继续在移动端时代扛起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喉舌大旗,就必须对经营传播链进行优化,达成体系化的经营产业链,从而确保党媒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稳固如山。近两年来,负责党媒经营业务的湖北三峡日报城市传播中心积极调整经营转型发展思路,立足党媒自身“报网微端屏”的多元化传播平台,努力打通传播产业链的上下游,做强以“创意”为核心的上游供应链,  相似文献   

7.
赵丹  葛静 《青年记者》2017,(21):55-56
当好新闻资源的“深耕者”,把推送内容做“优”做“精” 时政新闻是党媒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时政新闻给人的印象都是严肃的,与受众有“距离感”,在普通受众中关注度低.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为时政新闻“转型”提供了平台,为党媒在受众中树立新形象提供了窗口.党媒应顺应微信传播规律,利用自己掌握“第一手资源”的优势,对新闻资源多作“深加工”,在新闻选题、文体体裁方面多下功夫,为用户烹制出精致的“悦读小品”.  相似文献   

8.
蔡文丰 《中国传媒科技》2023,(1):101-104+118
【目的】为了确保主流媒体占据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内容把关,推进主流媒体改革发展。【方法】针对强化主流媒体把关行为分析其可能性与必然性,研究把关标准在传播人员选择、新闻内容选取以及新闻加工更新层面的变化。立足于与不同平台呈现的新闻载体以及反应机制,深入思考当前主流媒体把关行为中出现的变革。【结果】主流媒体根据不同平台特点调整传播方式,不同平台采取相应的把关措施,以互联网模式占据新型舆论传播阵地。【结论】主流媒体在行业把关过程中要破除以往成见、加强内部联合,借助平台流程优化,进一步审核信息要素,拓宽合作,强化主流媒体的要素融合及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政府形象传播的主体是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形象是通过媒体来传播,而政府既是传播者,又是把关人。也就是说,大众传播中,政府垄断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信息资源,政府在政府形象传播中充当了信息生产、分配、传播的多重角色,使得大众传播中媒体失去传播的主动性。传统政府形象传播往往以“强势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政府理念、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和评论两种宣传形态,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进行理论阐释、评论解读,不仅是党媒职责所在,也是其发挥自身特长、展现独特作用的必然要求。发挥好这种功能,党媒理论评论工作应强化“价值链”、弥合“需求链”、升级“供应链”、延展“传播链”,并以此为突破口,持续提升党媒理论评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日趋所向,融媒时代逐步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党媒在媒体界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在融媒体时代媒体界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格局。而党媒的发展理念落后,观念创新不足;发展渠道较窄;传播策略单一,导致在融媒体时代,党媒的舆论引导力逐步减弱,传播的内容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融媒体时代党媒若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舆论引导力。本文将重点对融媒体时代,党媒舆论引导力的提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价值是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诸因素之集合。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指新闻事实自身含有的满足社会信息需要的要素。就传播效果而言,新闻价值是新闻经过传播后所产生的社会反应。就传播而言,新闻价值又是“把关人”——传播和传播调控机关衡量与取舍新闻的标准。中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流派的新闻理论中,评判的要素有很大的差异,但较为公认的是及时性、接近性、重要性和显性。  相似文献   

13.
李元栋  匡艳丽 《传媒》2021,(3):59-61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媒深耕时政传播已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侠客岛"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依托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自有的时政传播话语体系,成为党媒转型的成功范例.本文从内容定位、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话语权构建四个方面入手,总结"侠客岛"时政传播的基本特色,以期能够为党媒及纸媒的融合转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人品和文品施锦昌新闻报道的价值是通过传播信息而实现的,这种传播囊括作者、编者、读者的活动。编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者是大众传媒坚持正确方向、确保质量的把关人,又是联系作者、读者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编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传统广播正在融入新媒体发展的蓝海。广播记者应扬长避短,适应融媒体新要求,提升国际视野和“接地气”能力,注重传播内容的构想与创新,并努力成为新型的“把关人”兼“主持人”,这是融媒体时代的广播记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检验了党媒、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多元话语主体间的多层次议程互动情况.研究发现,在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方面,公众的属性议程相对独立,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主要影响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层面;在第三层网络议程设置方面,党媒对社交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为干部人事档案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针对近年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中暴露出的造假现象,给出大数据多源融合分析的应用框架在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中的可行性;构建包含出生数据、基本数据、学历数据、工作数据、行为数据和心理数据在内的干部全生命周期个人数据链条;围绕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属性标签,给出基于大数据的审核与监管流程框架,提出面向干部属性标签的“干部画像”概念及其大数据分析模型与技术.文章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过程追溯、关联分析和行为预警,实现干部档案的审核与监管,构建干部档案的“数据铁笼”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界的重点课题.网络传播环境下,网络“把关人”依然存在, “把关人”变为了“引路人”;网络传播仍需要“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呈多元化;网络传播的“培养”作用依然存在;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却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电视传播价值的大小深受传播组织、传播环境、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把关人”的价值判断和业务素质对电视传播价值的提升与折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电视传播工作者——电视“把关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力和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电视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佟雪娜  杨倩莉 《传媒》2021,(17):91-93
人工智能延展了传播过程中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对音乐传播的智能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人工智能在音乐传播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信息采集、音乐内容生产、音乐媒介分发、音乐用户体验等传播活动中的渗透现状.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者的核心功能、音乐传播内容的价值、音乐传播媒介的转型发展、音乐用户的体验以及音乐传播的风险等产生的全方位变革影响.最后,提出推动传播过程中音乐内容智能化创新建设、发挥音乐把关人的身份作用、强化音乐媒介平台的监督属性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应对措施,以合理规避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活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