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推进,是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现已被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各高校也竞相开展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程的重要工作.以交通运输专业运输经济学课程为例,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运输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性,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找寻课程思政融入点,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建...  相似文献   

2.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各科课程与思政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对实现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厘清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和主要原因,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难点破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有志  宋阳 《教育评论》2023,(12):148-153
文章从公共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映射点挖掘的逻辑起点和建设目标出发,提出映射点挖掘的基本原则、渠道,并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设计出映射点融入方式,全景刻画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最后以“课程思政效果达成+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设计考核方式,完成课程思政融入的闭环设计。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目前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手段。“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是黑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对外经济与贸易人才为己任,涉外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坚持国家利益为先,抵御诱惑。因此,文章对“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应遵循思政设计系统化、思政元素挖掘精准化、思政教学方法立体化的原则,采取“1345”的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5.
冯娟 《教书育人》2024,(6):68-71
课程思政是高校倡导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行为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可以在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对比中、研究方法引领中、人文价值培育中进行深度挖掘,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行为经济学课程的思政教学需要统筹课程顶层设计,推进“网格化”谋篇布局;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推进“全过程”育人实现;嵌入课程创新创业,推进“体验型”产教融合;落实课程评价体系,推进“多方位”效果检验,使学生更好地形成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科中极富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的学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号召下,文章结合经济思想史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重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科发展。文章以“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为例,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和方式,以期为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经世济民”人才。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理念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二者同向同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价值重塑”是当前课程改革响应新文科建设的首要立基点。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例,全面分析其特点,深挖该课程的价值引领元素,利于制定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对该课程巧融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当前旅游经济学课程存在着学科特性价值盲区、思政元素单薄、教学模式陈旧等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五个一”的课程建设策略,即一线教师队伍、一手教学资源、一流教学内容、一定教学模式及一生教学服务五个层面,并围绕经济、旅游、企业、社会及管理五大类为主的多元化理论知识,开展思政元素的深挖及融合创新,切实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1.
自“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后,有关“课程思政”课题的研究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思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方向。本文将首先详细介绍“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过程,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途径;然后,总结分析了“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有效融合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50-25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而高职院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师生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论证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朱琳 《宁夏教育》2023,(4):22-24
结合经济学方法论的课程特点,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讨论经济学方法论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目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反思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学科知识内容体系,全方位挖掘思政教育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提出学业评价改革方案,促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提出了高校文科创新发展的要求,对专业课课程思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普适性原则的问题日益明显。通过系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专业课课程思政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个人精神品格导向和专业与学科素养导向三个方面构建起普适性原则,并借助"课程+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系统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切实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思政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素养、构建更加准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要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和思想政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文章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论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军队院校完成强军兴国重大使命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民用和军用通信技术的启蒙、发展和应用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提出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要求与目标,建立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需要坚持的两大原则和两种教学设计方法,总结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三种方式,给出了集中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并针对“通信原理”各章节提炼了课程思政案例,可为“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高质量开展高年级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提出了彰显核心目标指向、和谐融入专业教学、强调突出思政增益的建设思路。针对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提出向心度、融入度、思政增益和思政绩效等评价指标,设计了评建一体的课程思政元素库结构。以“光纤通信”课程为例,阐释了课程思政元素库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侯飞  刘渭锋 《英语广场》2021,(10):70-7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英语课程思政必然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要求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语言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和着力点,“润物细无声”地将育人理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析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措施提出四点思考:优化教学设计,挖掘课前、课中、课后思政元素;加强师资队伍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意识;改编教材,丰富教法;优化英语课程的多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如何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合力,深化课程育人内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担当、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国家“课程思政”总体战略部署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要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思政融入点,保证思政素材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价值,有效实施创新创业与思政“双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