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氮元素是生物维持结构与功能、进行生长与发育等所必需的元素。其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的多个章节中出现,如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作用、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生物与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等,这些知识均与生物圈的氮循环这个中心问题有关。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钟角)日前,四川成都市拟首批招募50名名优退休教师到“三圈层”(成都主城区为第一圈层,与第一圈层接壤的郊县、市为第二圈层,第二圈层之外的郊县、市为第三圈层)农村学校任职。据悉,为了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帮助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成都市自今年开始启动“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这项计划是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派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评述以科学为中心的“第三种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第三极文化”基础上,从文理跨学科的视角,提出了以科学与人文互补为中心的新文化理路。  相似文献   

4.
曹元 《地理教育》2014,(10):14-15
正一、地位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是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桂林山水成因的剖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感知。从知识层面说,也是对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流水侵蚀作用"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流水溶蚀是流水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虽未作出显性要求,但作为一种地理素养和高考高频考点,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5.
周叶梅 《新课程研究》2007,(8):55-56,54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前后联系。"土壤"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七节,陆地环境的主要组成有岩石、水体、大气、生物和土壤,而在本单元的前六节已经学习了岩石、水、大气、生物这四个要素,土壤是陆地环境的最后一个组成要素。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6.
Hg~(2+)胁迫培养对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不同浓度的Hg2+对大薸(Pistiastratiote)、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inn.)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三种水生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区系及与氮循环细菌的数量变化,分析三种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Hg2+的耐受性,微生物区系结构和与氮循环有关的细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Hg2+胁迫改变了水生植物根系微环境,对微生物区系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氮循环细菌生理类群的数量随着外源重金属Hg2+浓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地球表面所有的地球化学作用都受到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的影响,地球生命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地球环境的影响并影响着地球环境.由哈佛大学的H.D.Holland和耶鲁大学的K.K.Turekian主编的<地球化学论文集>第8卷<生物地球化学>从早期地球的演化过程和生命的诞生开始,以元素和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核心,以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为对象,以化学元素和物质在大气圈、海洋圈和陆地中以及在它们各圈层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为主线,论述了地球生命对表生地球化学的影响,特别关注和强调了当前人类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并对C、N、S、P等一些重要生命元素在各个"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行了全面阐述,介绍了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在元素及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原文化生态研究缘起主要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时代命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中原历史文化具有典型代表性,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但开发相对滞后;广大人民群众阶段性猛增的精神文化需要与供给相对滞后;以文化生态优化杠杆,快速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其内涵结构主要包括当代中原文化的外部生存环境、主要文化圈层存在形态、发展趋势及相互之间的合理结构与发展状态、良性文化圈层对消极文化的竞争态势和能力等。主流文化圈层的存在形态为价值与制度形态、理论与文献形态、媒体与舆论形态、遗址与文物形态、文学与影视形态等;大众文化圈层的存在形态为媒体舆论与娱乐节目形态、作品产品与休闲场所形态、民俗民风与礼仪行为形态、服饰饮食与流行风尚形态等;传统文化圈层的存在形态为历史文献典籍保存、历史文物遗址保存、传统人文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当代中原文化生态的优化,一是促进主要文化圈层内部环境的活跃与和谐;二是促进主要文化圈层之间的协调与互补;三是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容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据、二个不连续面、三个圈层、四个重要数据、五个不同”.用它来总结深文或用于复习.可帮助记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二节“微生物的代谢”内容包括三部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微生物在代谢的基础上才能生长,因此这节内容在本章中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涉及了微生物细胞内的两种代谢产物和两种调节方式,阐述了环境中的物质成分是酶合成调节的物质基础,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酶活性调节的物质基础。学习“微生物的代谢”对进一步理解第一册第三章中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本章中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将要学习的微生物的生长等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版式新,图文设计引人翻开新编高中地理教材,16开本,一改原教材的黑白版面,采用四色印刷,图文并茂,彩色效果逼真,尤如精致的画册,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视觉效果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极有帮助。二、教材体系新,素质教育方向性更突出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原教材是将自然地理知识划分为以地核为中心的圈层体系,即由内向外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镶嵌于其中的生物圈的同心圈层,强调各圈层的知识系统性,内容繁杂,集中在上册书中。在人文地理方面,侧重讲部门经济地理知…  相似文献   

12.
<正>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起源于1984年设立的环境化工硕士点和博士点,在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整合环境化工、应用化学、化工机械等学科与专业后,于2004年成立本中心。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约6000m2,拥有设备总值约4500万元,包括液质联用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40多套。中心设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室、物理性污染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给排水工程实验室、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地理教材与配套图册版本很多,怎样在地理课堂中将这把利器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结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图册必修第l册(以下简称新图册)中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图 4.35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根据图像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土壤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是联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土壤的四个组成部分正好与四个圈层一一对应 ,矿物质来自岩石圈的风化 ,有机质来自生物圈中生物体的积累和转化 ,水分与空气分别属于水圈和大气圈的组成部分。可见 ,土壤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第二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中生长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把太阳能转化为…  相似文献   

15.
肖丽 《初中生》2007,(3):57-58,15
①近十几年来,研究人员陆续在地球上发现了一些奇特微生物,称作"极端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中,比如极热、极干燥、高放射性和高酸性、碱性环境中茁壮成长.(A)这些微生物的发现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肖丽 《初中生》2007,(1):57-58,15
①近十几年来,研究人员陆续在地球上发现了一些奇特微生物,称作“极端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中,比如极热、极干燥、高放射性和高酸性、碱性环境中茁壮成长。(A)这些微生物的发现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毛清芸 《中学教育》2021,18(6):51-60,71
受教学活动开展空间要素影响,乡村教师的教学生活逐渐形成了带有清晰空间边界的本体、外围和背景圈层形态,具体包括教室、校园和乡村三个圈层.这三个圈层紧密相连,却也在教育城镇化多方角力中形成了不同的圈层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室圈层的本体空间有着超乎想象的聚合意识,乡村教师执着追求本体空间内的群聚关系.校园圈层的外围空间资源丰富,实现了本体与外围空间的"点面"突破和延展,交流、贯通度得到提升,促发了场域流动性.从本体到外围空间,在属于乡村学校空间内教学的互动和流动均呈现高度的自主发展现状,而在乡村圈层的背景空间中教学生活却呈现相反趋势,乡村被教学彻底疏离,形成了封闭、隔绝的发展样态,呈现单向封闭性.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基本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见本节的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意义。在能力要求上水循环的过程只要求说出,而对水循环的意义则要求说明。水循环维持着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将各大圈层联系起来,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材中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像来辅助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潼湖生态智慧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是深莞惠都市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建设用地约38平方公里,湿地及其他农林用地约90平方公里。潼湖生态智慧区以"生态"为基,以"智慧"为魂,形成了"一环、双核、四圈层、多园"的空间布局。"一环"是指环潼湖湿地创新产业走廊;"双核"是指以潼湖湿地为中心的"生态核"、以创新与总部经济区为中心的"智慧核";"四圈层"包括生态圈、创新圈、服务圈、环潼湖产业联动圈;"多园"包括国际合作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创意与设计产业园、智能科技聚集园、科教创新园。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把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纳入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规划中,将其作为中国发展的第三极,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区的目标定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需求空间大、问题多,开展此环境的分析,对于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