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个性提供了张扬的舞台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其比例足: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已经写进了《教育法》。这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穿透时空的界限,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类通过五官吸收知识的比例是:听觉占11%。视觉占83%,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0%,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高达94%。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符合心理学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赵玉凤 《考试周刊》2012,(70):74-75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尤其是6—12岁的儿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事物更有益于他们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探究和学习。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的最可取方法。因此,一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课件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所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保证视觉、听觉成效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时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随着该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不断研究开发,它在教学领域内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而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整个器官获取信息的83%,同时有学者提出人在几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下,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在几种感官中视觉感知效果最好(如表1所示)。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冬梅 《湖南教育》2002,(20):42-42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各种器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但吸收的比率有很大的差异。实验证明,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从记忆效率看,单靠听觉获得知识,三小时后能记住60%,三天后只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三个小时后能记住90%,三天后可记住75%。这些数据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它说明了视觉和听觉并用时学习效率最高,参与的感官越多,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于一体。例如,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的优势1 .形象直观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 ,83 %来自视觉 ,1 1 %来自听觉 ,3 .5 %来自嗅觉 ,1 .5 %来自触觉 ,1 %来自味觉 ,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教学通过粉笔、黑板进行 ,是一种“单媒体”的活动 ,而CAI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 ,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 ,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 ,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 ,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  相似文献   

10.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学习,味觉占1%,触觉占1.5%,嗅觉占3.5%,听觉占11%,视觉占83%,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得的信息占获得所有信息的94%。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刺激了人的多种器官,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扩大人的认识空间和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传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杨萍 《儿童音乐》2010,(3):54-55
通感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的相互感通。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感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通互补,音乐课如何通过艺术的“通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3.
人体有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据统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90%以上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触觉和味觉,只有嗅觉常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嗅觉的确在退化。鼻子是用来呼吸和闻味的器官。我们不禁要问:人的嗅觉在退化,但人的鼻子却为何比猿类更突出呢?  相似文献   

14.
【写作指导】所谓六觉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可以说,所有的观察都离不开这六觉。六觉观察法是视觉观察法、听觉观察法、嗅觉观察法、味觉观察法、触觉观  相似文献   

15.
通感补说     
通感补说陶淑霞什么是“通感”?周振甫在《诗词例话·通感》中说:“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徐汉华主编的《写作技法词典》认为:“通感.是诗文中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将这一感觉移用来描述那一感觉的表现手法.因此.也...  相似文献   

16.
比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方法,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他们就能获得清楚明确的认识,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1.通过实际接触进行比较。 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参加学习,这里不仅要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器官,还要注意运用触觉器官。植物有草本植物和木本  相似文献   

17.
<正>人生来便具有学习所需要的基本要素,那便是我们的"五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这些感觉在教学中经过实践,形成了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在  相似文献   

18.
一、识图培养巧思 1.解读地图与理解文意相结合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率是不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可以认为,大脑储存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最高的比例,地理图像更是如此。因而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视解读地图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具体的序列化程度,应合理、协调地利用影像、地图和表格,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理解文意、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抽象的灵活性与广阔性。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掌握化学知识是从实验观察开始的,敏锐而准确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开展化学思维活动的先导,也是学生对各类物质进行比较、学习化学系统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可将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特定范围的从定点到全面观察阶段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观察化学实验这个特定的范围,学生使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进行从定点到全面地观察。1.明确实验观…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刘育英刘峰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嗅觉、听觉、触觉来直接感知色、味、态、温以及发生的现象。通过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设计典型的演示实验,能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