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五四"时期被解放的妇女最文明的代表,女学生自身的解放并不彻底,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原因在于先进知识分子主要着眼于解放作为劳动力的妇女与解放作为强国保种的妇女,虽实现了启蒙,却未完成解放。第一代女作家笔下的女学生形象表明,她们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2.
"救亡"或"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主题之一。1915-1921年间,陈独秀发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运动前期提倡思想启蒙进行"救人"、"立人"以挽救中华民国,转向运动后期主张革命"救国",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广大民众,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这使得五四启蒙知识群体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明代中叶,他的学说中关于批判传统、重视人的个性解放及平等、博爱的思想,都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光辉。五四启蒙运动中高扬理性、提倡个性解放等理念,也应从王学中吸取养料。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可以发现其中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不明显和不自觉的。  相似文献   

4.
自人类诞生起,自由就处于绝对领先的价值位置。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与一种价值赋予,自由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关键词。启蒙时代以来,人的自由问题分异出了"完成论"或"终结论"的观念取向。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启蒙不仅凸显了自由的生命权利属性与人学意味,还暴露了诸种潜在的风险。在当代,促进人的自由与解放,仍是一项未竟的启蒙事业。重申人的自由,既是超越启蒙现代性异化的迫切需要,也体现着教育成"人"的核心宗旨与精神理想。在这个普遍追求自由的世界,重申并阐明"人何以成其为‘人’"和"教育何以使人自由",关乎"教育何以成其为‘教育’"的根本合法性。而重铸教育的自由品质与启蒙性格,逐渐迈向解放的教育,正是进一步助推人的自由与解放的使命性议题。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由于过度强调政治对文学的干预,呈现出模式化、简单化的情形,从而引发了学术界普遍淡化、忽视、否定这一时期文学成绩的"空白论"主张。本文从文本出发,用细读的原则,对一直被否认的十七年经典文学进行梳理,并从平民意识、知识分子启蒙意识、作家主体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探寻这一特殊时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婷 《考试周刊》2011,(31):220-221
明治时期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在这期间,受欧美自由民权思想影响的启蒙思想家们,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女性问题的著作,提出了一些有关于女性问题的进步学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良妻贤母主义"学说,但是,这一学说并非是启蒙思想家们站在女性立场上,为女性解放而提出的学说,它背后实际上仍然隐藏着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以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为基础,从思想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揭示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文化工业出现的必然性及其堕落为一种标准化商业化的工业制作的实质,从这一立场强调了真正的大众文化应该是对人们真实需要的解放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之后,所有工作的重点是在生产领域解放妇女,这不仅为"十七年"文学诞生雄强女性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而且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妇女有幸在政府支持下获得了和男性相同的平等权利。然而,在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的模式根深蒂固,所以雄强女性虽能驰骋社会各个领域,却不能改变无法别离家园的历史宿命。更有甚者,波澜壮阔的妇女解放运动带有性压抑的意味,于是,雄强女性只能让情爱的力比多臣服于革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的汉文典籍中有关妇女"蓄蛊"的蛮夷化书写与华夏文化圈边界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云南边地那些被诬蔑会放蛊害人致病的少数民族妇女很快便成为作家文学争相涉足的叙事母题;在旧社会被侮辱与受损害的"琵琶鬼"作为整个民族新生的象征而获得解放,这是民主改革时期达成的共识。然而,对云南少数民族蛊女命运这一话题的强调又反过来让作家们萌生出要改编或解构《摩雅傣》的内在冲动,这种潜在的叙事策略使得"妇女解放"作为宏大话语不断受到读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的妇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她们几乎是全方位地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女性意识觉醒了,从传统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纷纷从幕后走向台前,与男性一争高下,从十七年的爱情叙事作品对女性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全新的精神面貌。但由于对女性地位颠覆式的强调、由于女性对社会、政治活动等的过分参与,由于主流舆论的强势宣传,建国之初的人们正试图抹掉一切女性与男性的界线。从十七年爱情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行事与思维方式来考察,我们会发现,女性在觉醒的同时,女性意识又被极大地消解与弱化,女性的女性特质正在丧失,女人正在男性化或已经演变为非女人。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90页 :“……以和平方式解放了云南、四川、西康的广大地区。”我们知道 ,全国解放的过程中和平解放的地区有北平、内蒙古、湖南、云南、西康、西藏。也就是说四川还不是“和平解放”。我们不妨再回顾当时四川解放的过程。1949年 11月 1日 ,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四野战军 ,开始向西南各省大进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在歼灭宋希濂部主力以后 ,乘胜猛追入川 ,直迫重庆。另一路人民解放军在1941年 11月 15日 ,解放了贵阳后分两路向四川挺进。各路人民解放军乃于 11月 3 0日一举解放了重庆。重庆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沿成渝公路向成都猛追 …  相似文献   

12.
张春田的《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是一部解析“娜拉神话”的论著。借助于作为方法的“娜拉”,该书反思了启蒙话语的理想化、浪漫化,重新考察和评价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13.
略论近代中国的“启蒙”与“救亡”张丽萍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主题.它们二者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到底是救亡引发了启蒙,还是救亡压倒了启蒙?我以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的。1840零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把...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业集体化组织的影响。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家庭”丧失了它原有的身份.开始变得可疑起来:首先,它的现实存在被历史影像遮蔽了.个体将因为其根据家庭物质条件所规定的阶级属性而获得一定的现实社会地位,同时,家庭的现实状态又会被集体按照与其历史面貌所不同的方向加以改造.其次,家庭的职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的生产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劳动能力被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别被忽略不计。再次,个体挣扎并脱离它的行为在集体的背景下合法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分家在“十七年”农村小说作家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文本生成的方式及过程上来看,建国后“十七年”的文学具有明显的“一体化”特征。在这一时期,作家从对创作素材的加工,到对作品的修改以及作家的写作活动本身,都被纳入到一种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指向性的系统之中,从而使得作品的意义走向得到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作为特定时代的学,新的道德是十七年学的关注重点之一。在一个被人们认为是全新的时代里,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行为的规范和个人的内在品质.必然也要发生巨大的改变。那个时代的学非常热衷于表现和倡扬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农村小说因其书写对象的特殊性,在这一问题上倾注了更多的笔力,特别集中在“公德”问题上。这一学现象所蕴涵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在《围城》中,钱钟书完全解构了"五四"以来作为启蒙的主导力量——所谓精英知识分子的神圣神话,展现了一幅40年代知识分子人格弱化的图景。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知识分子济世情怀的失落;二是知识分子水平的低下及精神品格的丧失;三是作为启蒙重要成果的女性解放也如同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如其分的阐发和解释的。激进主义是五四文化转型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文学潮流之一,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不仅是其所蕴含的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更是这股思潮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撑,而它自身的限度、矛盾及其发展、流转也同样纠结于此。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在新长征的途中前进。为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原则,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我们必须联系实际,认真回顾解放三十年来的办学实践,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回顾我校建国后十七年,特别是自一九六二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学之后到文化大  相似文献   

20.
人和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完美的,总是需要不断地被批判和超越,“解放”因此成为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现代性的谋划中,理性在“人的解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是推动人走向解放的动力,又是衡量人的解放程度的标志。然而,现代性和启蒙理性为人寻找新的价值归宿的企图没有奏效,启蒙创造的工具理性乌托邦破灭了。对现代性的“解放逻辑”及其内在悖论进行深入的反思,成为当代最为重大的课题之一。作为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乌托邦被置于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上。重建一种合理的乌托邦理论,成为超越启蒙以来的现代性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