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06,(8):17-17
野钓的漂相的确不太好把握,其主要的原因是鱼情比较复杂所致。过多的小杂鱼、多变的水情、饵料选用的是否合适、钓具搭配是否合理等原因,都可能使鱼漂出现杂乱无序的动作。因此,要想在野钓中把握好漂相的规律,不仅要学会一般垂钓的基本知识,更要懂得野钓环境下的鱼情特点。也就是说,要想做一个野钓高手其实也是很困难的!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在野钓时如果要想得到比较真实、清晰的鱼漂信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根据水域特点和希望垂钓的目标鱼,合理地搭配钓组、钓饵。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2.要根据目标鱼的摄食特点,…  相似文献   

2.
尚立和 《垂钓》2006,6(9):4-5
《垂钓》2005年第八期刊登了《一个野钓者的浮标观》(以下简称“观”),笔者拜读了多遍。文中对“渔翁”5号实心尾浮标做了详细介绍,对在有风天和走水环境下如何调标、如何观标以及鲤鱼咬钩的鱼讯都做了精辟的讲解,笔者很受启发。但对文中的某些论述笔者持否定态度,今提出来与“观”商榷,也与广大钓友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保振 《中国钓鱼》2004,(12):20-21
钓友都知道.静水(水库、池塘)野钓需要打窝子.才能把鱼诱到窝内,提高钓获量。所以.如何正确地打窝子,在野钓中显得十分重要。夏、秋季节,水温高,鱼儿四处游动觅食,只要根据当时的水情、鱼情.在水底平整的地方打窝,一般都能诱到鱼,成为一个成功的窝子。但是,在冬季和早春,水温低,鱼儿待在一个地方很少游动,  相似文献   

4.
邹思全 《钓鱼》2013,(13):20-21
钓鲫鱼,不管是野钓还是池钓,大多数是调高目钓低目,以悬坠钓灵为主,这是多数钓手的选择。尤其是在野钓中,多是生口鱼,虽然鱼的密度不大,但咬钩快、吃口猛,浮漂动作真实有力。钓这种生口鱼,多是调灵钓钝,就是笔者也不例外。但在一次垂钓中,笔者彻底改变了看法。在钓鲫鱼上,因鲫鱼的个体大小不同,鱼情不同,导致鱼口也不相同。表现在浮漂上,是各种动作都有,虚虚假假,真真实实,尤其是鲫鱼被钓猾的水域,有时看似真实的动作,提竿却不中鱼,看似很小而不真实的动作,却是大鲫鱼  相似文献   

5.
逗钓离底鲫     
慈非 《钓鱼》2005,(11):21-21
钓鱼人在竞技塘和自然水域遇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鱼情,一个是鱼多但口猾,另一个是鱼稀但口好且多杂鱼。那么悬坠钓法的许多先进技法在野钓自然水域时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吗?笔者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深切地体会到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过去主要关注竿、线、钩、漂的配置,现在在关注饵料性能和状态的同时,对钓法和鱼情的结合也提到了钓鱼的议事日程。举例来说,最近多次去一山塘水库野钓,其中有两次自认为钓得满意的就是运用了竞技塘钓猾口鱼的技术——离底逗钓才取得的。  相似文献   

6.
李懿 《钓鱼》2007,(5S):34-35
野钓自然水域与家养鱼池区别很大。野钓环境水面阔,鱼种多,存大鱼,但鱼的密度小,水下地形不平,容易受到季节、温度、风力、溶氧的影响。鱼类的习惯,活动规律难以把握且无规律可循,人类活动,及钓场周边的动植物种群,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钓鱼。鱼类的品种多、差别大,大到数十千克、小到几十克。钓具组配难以以一个标准的模式固定,增加了钓组配伍的难度。应对的办法只有一个:以不变应多变,应对复杂的水情和鱼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2002年第二期刊登了吉林延吉钓友李根浩《野钓需要新特产品》一文,我看后深有共识。文中说:“野钓者最担心的是自身安全和渔具被盗事情的发生。”说得很对。水库野钓多在山区,由于森林环境的改善,一些濒临绝  相似文献   

8.
张仲斌 《钓鱼》2005,(12):31-31
“守”,即在钓鱼过程中,固定在钓点上少走动,有如“守株待兔”。“守“是手竿钓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能得益,而且收获颇多,除了能得到鱼多,而且能培养钓者的静心涵养功夫,并能提高钓鱼的操作技能,尤其在野钓中,应用手竿引钓如何“守”,及“守”的时间长短都是十分讲究的。”守”可根据季节、水情、鱼情变化而定,这是每位喜爱野钓朋友所关心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邹卫平 《钓鱼》2006,(14):37-37
商城钓友因为多为野钓.搓饵与拉饵用得较少,最普遍用的是包饵。原因是野钓环境中,水面积大,鱼的密度小,守钓为诱鱼中的一个明显特点。以高频率的扬竿来养窝的方法。在野钓的环境下可能多数是无意义的.甚至适得其反——容易招引杂鱼。同时也容易惊扰大鱼。因此。每一钩入水.保持“钩上有饵”与“钩在饵中”这两种状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有时真的需要鱼不咬饵,我不动钩。另一方面,野钓的对象鱼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可大可小,有鲫有草。饵的大小与状态也要尽量以一当十。大小兼顾。这对于专为池钓设计的商品鱼饵的使用.带来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就是在同一座水库,不同的地方,鱼情也大不相同;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天气和时间,其鱼情也不相同,遇到鱼情变化时,只有找到"病根",按病下药,才能获得好收成。以下是笔者野钓鲫鱼时,碰  相似文献   

11.
黄卫民 《钓鱼》2005,(15):28-28
野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紧张又刺激。它不象池钓(钓鱼场)那样有特定的环境,所钓的鱼有特定的品种和大小。在整个的垂钓过程中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因素,一竿下去,能钓上什么鱼、多大的鱼都是不可事先预见的。正是因为这样,野钓越来越受广大钓鱼爱好者喜欢。但由于是在野外,在自然水域,要想有好的收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就如何野钓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文娱 《钓鱼》2006,(15):15-15
气温低、水清瘦、钓小鱼,要用腥饵;气温高、水肥或钓大鱼.要用自然谷物香或清淡饵。7月4日笔者在一水库玩了半于野钓,3小时钓翘嘴鲌27.5千克,这是一次鱼获和经验都收获颇丰的垂钓。加上刚刚看到的一场比赛,我总结出来的一个简单经验是:夏天,在合适的时间和鱼情,可以大胆用地用浓腥饵。  相似文献   

13.
兹飞 《钓鱼》2003,(12)
“野钓用饵,无需雾化”,这是云南一位钓友发表在《钓鱼周刊》(见2002年6月20日)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二十多年来,笔者也这样认为,在自然水域用雾化饵料钓鱼,效果极差。三年之前,也曾尝试用悬坠钓法钓鲫,失败了几次,也就放弃了。所以多年来,与大部分钓友一样,凡在自然水域野钓,都采用传统钓法,固态饵料撒窝,非雾化饵料作钓饵。但今天,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和随钓友多次野钓的实践,笔者的看法却有了转变:野钓也可以用悬坠钓法和雾化饵,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鱼情、水情、天气等客观条件,如何解决小杂鱼聚窝闹钩,如何正确观标提竿。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8)
窝点的选择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野钓中,它对钓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需要钓者的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在一次野钓能有三五个上鱼的窝子就十分理想了。能否选择好的窝点和对鱼情的认识,需要充分了解所钓对象鱼的食性和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4,(10):38-38
浮标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是一对矛盾.稳定性强,灵敏度就差.反之,浮标的灵敏度高了.稳定性就显得不足了。选择浮标既要把握两者关系.又要根据鱼情特点抓主要矛盾,就是说,你要么从鱼情的针对性去选择浮标的稳定性或者灵敏度,要么从鱼口规律、鱼讯特征和上鱼快慢上利用已经被你掌握的特点去破解鱼情,除此没有其它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李哲  陈树梧 《钓鱼》2007,(4S):38-38
沟渠野钓选择塘口最重要,一个好的塘口可使你锦鳞盈护,相反一个“先天”不足鱼情差的塘口,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也避免不了当空军的结果。由此可见,选择塘口和钓位的重要性。沟渠野钓不似家养池塘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沟渠鱼稀疏的特点所决定的,最重要的就是所选塘口的鱼要有一定的密度。  相似文献   

17.
刘自横  韩芒列 《钓鱼》2014,(17):32-32
马上就到黄金季节了,因本人钓鱼只去水库野钓,所以好多钓友都询问笔者各水库的鱼情。笔者把自己野钓的经验总结下供大家参考,说的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予以指正。另外,我说的是东北地区的规律,至于其他地区适合与否,就不得而知了。笔者以宫山嘴水库为例,该水库是拓宽了的大河建成的,水深,库形狭长,湾汊多,属于典型的东北山区水库。宫山嘴水库海拔将近400米,在葫芦岛地区属于高海拔水库,库容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李洪生 《钓鱼》2006,(12):26-26
浮标入水就开始像跳舞一样上抬下扽.吃口的动作伴着浮标自上而下,随着钩饵的到底渐渐地消失,浮标却象钉在木板上的铁钉,一动不动。小鱼50克,大鱼1000克。这是本次湖南长沙“韩九杯”钓鱼大赛的真实鱼情。  相似文献   

19.
野钓三招     
安然 《中国钓鱼》2001,(9):18-19
野钓不同于在精养池塘钓商品鱼。野钓难度大,对钓技要求高,特别是在水面宽,鱼稀少的钓场,其特殊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也许正因为这样,野钓才具有挑战性,才对鱼迷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笔者偏爱野钓,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野钓招数,在此奉献给钓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1,(9):45-46
<正>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以来,在国家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推行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体育教师如何通过有效评价实施课堂教学,学校体育管理者如何把握体育教学评价,当地如何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倒推体育课程改革等问题,重庆市九龙坡区结合区域现状,通过落实《课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