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才能使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变“教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写作过程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忽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只有使学生对写...  相似文献   

2.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 ,我们面向“大语文”目标 ,从初一年级起在部分班级中进行了开放式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尝试。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十分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大胆地“放开”、“搞活” ,多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内需” ,努力促使学生作文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适度放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 ,是“缘情”“言志”之物 ,真实的写作应该“我手写我口”(黄遵宪语 ) ,而不是无病呻吟 ,为作文而作文 ,为考试而作文。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固然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和必要训练 ,但更重…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则是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7.
学生怕写作,这是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学生视写作为负担,写作文是老师“要我写”,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写作,写作水平怎么能提高呢?学生只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谈一些个人多年来作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作文教学要走这个出误区,必须在“授之以鱼”的同时,再注重“授之以渔”,以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训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怎样教会学生自主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自己的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消除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对作文大都存有一种恐惧感,一见作文两眉紧锁,死咬笔杆,仍无从下笔,穷于应付,写出来的文章寥寥数句,干巴得像个“豆腐块”。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相似文献   

9.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之一。作文教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怎么写”,忽视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学生被当作消极的接受知识的贮存器,造成学生作文脱离实际,对作文无激情。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效率,必须重视学生的写作心理。  相似文献   

10.
韩琦 《现代语文》2014,(10):128-129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的一项基本任务。可现在的作文教学却存在着尴尬的局面: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且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如何在语改的大背景下改进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的作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快乐写作 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习惯的培养上。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热爱写作,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与快感。然而在目前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把写作视为一项任务、一项苦差事。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的需要。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的能力 ,调动学生写作练笔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写作练笔的内驱力 ,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呢 ?在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情感教育 ,引发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写作练笔也是如此。据我了解 ,有的学生害怕作文 ,厌烦作文 ,面对作文题长吁短叹 ,无从下手 ,并不是不知道作文的重要 ,关键是对作文没有兴趣。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用情感教育来引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写作…  相似文献   

12.
叶人奇 《福建教育》2005,(7A):48-49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跨越呢?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一看学生是否想写施教之功 ,贵在激趣。有人说“兴趣是火种”。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中 ,就要看学生是否想写。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 ,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 ,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 ,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 ,长期下去 ,就会厌倦写作。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比教学生怎么写更重要,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互动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追求人本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意识,是作文走向“开放”的重要保证。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二、大胆开放1.开放习…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一大扭转就是要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笔者以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尤其严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我写,因为我想写主体性的根本是行动的自觉自主。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习惯。反观我们学生的写作情况,实难让人乐观:大部分学生怕写、厌写、恨写作文,有所写作,总是“被迫”;有主动写作习惯的太少太少。其主体地位一直被悬置。笔者以为,要培养主动写作的习惯,需从两个大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写作兴趣,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二者又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原因在于提起笔来无从下手,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提不起写作兴趣。如何让作文的指导充满情趣,实现学生作文心态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让学生能享有最大限度的思考与写作乐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力求让学生作文乐意,下笔有言,成文自如。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技术,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学、活学.对于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往往是写作时无话可说.那么,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就应该利用各种形式,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感到满腹的话语急需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那么,怎样才能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呢?  相似文献   

20.
金荣励 《现代语文》2006,(8):120-121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教师在教学上付出很多,然而收获并不大,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将写作视为畏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从“厌写”拉到“爱写”这一方,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行动。这是中学生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